从免收买路钱到结构性征-税的深层逻辑

从免收买路钱到结构性征-税的深层逻辑
2017年06月02日 20:10 阿甘看天下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

转载请在标题下注明:来源 | 微信公众号“阿甘看天下”

友情提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凡公众号上不可见的文章,均备查于微信朋友圈内。个人微信号和公众号:ACM_KAKA22,期待关注交流。

6.1后风乍起,为防出门过敏,只好在家嚼蛆。

§公路收F系统

5月1日,内蒙古取消全区所有郑府还贷二级公路收F。单看标题,这不折不扣是一个重磅新闻,引得各路媒体争相渲染——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内,已有28个取消了郑府还贷二级公路的收F……不可否认,在这个家家户户须臾离不开车的时代,公路收F牵动着每一个人敏感的神经。

刨除市政道路不算,全国的公路网分属三个部门管理运营。最末一等是地方交通局建设管理的县乡道,公路等级二级以下,一般不允许收F;夹在中间层的是国道和省道,属于省市县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的公路管理局,手握除了高速公路外的几乎所有收F站,主要是一二级高等级公路,归各级地方公路管理局管辖。

最牛掰的自然还是高速公路,管理权隶属于××高速集团公司,一般都是一个省内数一数二的牛掰国企,事企改制前称之为××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庞大的资产规模、动辄几亿几十亿的项目投资,立项、设计、施工、监理、运营收F一条龙,不折不扣一个引擎一响黄金万两的吸金怪兽。

取消二级公路收F后,全国的收F公路就只剩下了高速集团旗下的高速公路,和地方公路管理局管辖的一级公路。

§名利双收的美差

投资修路不折不扣是一份名利双收的美差。

说名是因为在‘筑路架桥,为民造福’的旗号下,往往能收获不明真相的廉价尊敬。而谈到利,笔者此前一直在文章中说依靠‘铁公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高昂代价,可能行外人并没有直观印象。这么说吧,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笔者所在的东部平原省份,一条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每公里造价大约一千万元,而发展到今天这个数值为一个亿。算上通胀,造价几乎是20年前的10倍!

进入21世纪,在房地产+铁公基投资拉动GDP的经济结构下,我国的高速公路大跃进式发展。1999年总里程1万公里,2003年2.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2014年11万公里,坐稳世界第一。而到了2016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突破13万公里。2017年交通运输部计划公路、水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万亿元,新增高速公路5000公里。

惊人的增速背后,是信贷和举债杠杆积累的庞大金融风险!风险点在哪里?很多地方郑府领导一拍脑袋筹资建设的大项目,对未来运营阶段的财务评价根本就是一个字——编!项目建成后,收到的过路费扣除管理费用,偿还银行利息都难,更不用说本金!从这个角度讲,产能过剩的危机同样在公路产业蔓延!

看完建设再看收F。目前全国高速公路收F标准从每公里0.3至0.7元不等,取中值大概在0.5元/公里。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全世界收F公路一共14万公里,其中10万公里在中国。时至今日,虽然这个数据本身早已经不足为据,但也从一个侧面勾勒出了大国收F公路的一个大致轮廓。另据2015年谷歌地图统计,当年全国二级以上公路35.33万公里,收F站86053个,平均不到4公里就有一个收F站,收F公路里程可环绕地球四圈半。大致算下来每公里收F近千万,意味着每米收F接近一万元。公路行业的暴利程度可见一斑!

一个并不太冷的笑话是,如此暴利之下,相当一部分公路项目单独核算居然是亏损的,收F期限满20年后,动辄延期收F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另一种‘新常态’。

§备受争议的收F&免费?

公路到底应该收F还是免费?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不支持收F的理由光明磊落——姑且不去诟病占全球70%以上的收F公路这个尴尬现实,光是公路收F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这一项,劳民伤财建设、运营收F站的意义实在看不出在哪里。而取消收F站,降低物流成本,着眼的是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小学生都明白,说难听点纯粹就是内耗!

但取消收F站显然是与相关部门利益尖锐冲突的。业内人士和人民专家们认为——嗯,这个嘛,我们仍将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呀那啥……国家穷啊,不收F哪来钱继续修路?人民群众的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改善的嘛……反正一副不收F就要死要活的嘴脸。

谁对谁错?时光追溯到改革开放刚刚5个年头的1984年,‘贷款修路,收F还贷’的政策制定于国务院第54次常务会议,只为在当时国库空虚又亟需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时代背景下,打破公路建设单纯依靠财政投资的机制束缚,解决国家财力与公路发展不匹配的问题。

三十多年后,郑府财政收入动辄每年十几万亿元的今天,降低物流成本、公路免收F已经完全具备条件,但却始终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变本加厉为收F而修路!初衷是为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却沦为郑府、部门与民争利的工具。《大学》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舍本而逐末者,是也!

社会舆论压力下,2008年12月国务院提出‘地方郑府要逐步有序取消郑府还贷二级公路收F’。撤销二级公路收F站,将减少收F里程14.16万公里,宣传口径中似乎很是了不大起,实际情况如何呢?取消的仅仅是九牛之一毛!

以2015年为例,二级公路收F只占郑府还贷公路通行费收入的2%。根据《2015年全国收F公路统计公报》显示,与2014年相比,一级公路里程基本保持不变,二级公路里程净减8761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净增10283公里,实际增长9.6%。看明白没有?取消二级公路收F的幌子下,收F公路总里程其实是净增的。对比收F额,效果大致相当于送走了一只狼,迎来了一头老虎!而从公路建设速度和收支缺口继续扩大这个基本面来看,收F公路仍将长期存在下去。

无论是费还是税,对于国家和被征收个体来说,只是概念上的区别而已,实际上都是财富的再分配。来看和收F一奶同胞的孪生兄弟——征税。

§财政收入、税-收增速双双回落,土地、房地产收入同比暴增

根据国家财政部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8%,低于 3月的11.2%,今年以来首次落入个位数增长。其中,税-收收入增速回落较快,同比仅增长4.9%。增值税-收入5084亿元,同比减少1191亿元,下降11.2%。

财政收入、增速双双放缓,尤其是增值税-收入减少,看起来企业暂时缓了一口气,但也仅仅是一小口而已,并不值得大书特书!怎么说?增值税同比下降11.2%,下降幅度看起来似乎比较大,但具体到1191亿元数字上,却并没有减少多少税-收金额。一句话,不够解渴!原因何在?2016年的税-收基数实在是太大了。

郑府性基金收入方面。1-4月累计,全国郑府性基金收入15382亿元,同比增长32.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2767亿元,同比增长36.4%,比1-3月累计增速高出6.5个百分点。

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方面。4月契税-收入401亿元,同比增长27.1%;房产税-收入397亿元,同比增长26.2%;耕地占用税-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63.1%;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18.3%。

一斑可以窥豹,只要和土地、房子沾边儿的,仍旧在受到各路社会资本的追捧,甚至是专宠。在一个投资渠道无比单调的市场,房市如此坚挺火爆,意味着股市、债市等其他资本市场日子注定不会太好过。事实上是,不仅不好过,简直是备受煎熬!

谈到这里,插一段题外话。

§一业火爆百业凋零

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新规针对突出问题,对现行减持制度做进一步完善,有效规范股东减持股份行为,避免集中、大幅、无序减持扰乱二级市场秩序、冲击投资者信心。看到没?直接点出了根本——信心!在我们这个国度,有多少资产泡沫就是在靠这两个字苦苦支撑而暂时不破的?

6月1日,A股沪深两市低开低走后缩量震荡,上证指数一度失守3,100关口,沪指及创业板指盘中均跌破昨日低点。截至收盘,上涨指数跌0.5%,报3,101.70点;深成指跌1.36%,报9,730.33点。次新股跌跌不停已满两月,昨天更是刷新了1年来新低,一路下跌的当然是投资者的信心。

在监管者看来,减持新规有助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对A股市场起到提振作用。但这又是十足的病急乱投医,让人说点儿什么好呢?耐心培育韭菜等到长大后再割,出发点看起来似乎并没又错,但总这么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动辄就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可以长久吗?就像窑姐儿的裤腰带,你运动扫黄连打带吓唬让她自己扎紧,但稍不留神嫖客一来她就又怂了,归根结底是资本套利的天性使然哇。根本出路在于尊重市场,而非木讷僵化的计划思维!

在一二线热点城市强有力的限购政策下,社会资金不断被挤入三四线城市,一边高调去库存,一边坐收土地转让收入和高房价带来的各种税-收,地方郑府依旧像温水中徜徉的青蛙王子,怡然自得的游来荡去,日子好过得很。你跟暂时衣食无忧的体制内群体谈论经济形势不好,会有人睁大眼睛嘲笑你是疯子。

§财富分配始终在向郑府倾斜

长期以来,我国的税-收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都远超总量GDP和人均GDP的增速。举个例子,即使在全球经济危机、出口市场极度恶化的2008年,税-收和郑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丝毫未受影响,有数字为证。

2008年,全国GDP增长9.6%,郑府财政收入增长25.8%,后者几乎是前者的3倍!单凭这一点,就足以秒杀所有市场经济国家的征税机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大国,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做到税-收增速始终高于GDP增速,更何况如此悬殊的差距!

而这只能证明一点,在财富分配的过程中,制度始终都在向郑府倾斜。关于这一点,近年来企业家和良心学者始终在大声疾呼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过快,可话音一落就如同石沉大海。非但如此,2009年后,财政部更是将每年的财政收入预算增长目标直接定为8%,而且年年都能够超额完成,以至于要每年年底各个郑府部门都在头痛怎么把钱花出去,以防止来年部门预算被压缩。

讲到这里,再看看当前体制外群体的生存现状,联想到我们的寅吃卯粮的社保,一股寒意顿然从脊背升起。从税费征收的增长,到财政收入的增长,这实在是一种充满了危险的增长,体现的是一种杀鸡取卵式的贪婪和短视!

§税率和税基的辩证法

从经济学角度讲,税-收和经济增长天然应该是呈线性关系的,当经济增速放缓时,税-收增长自然应当放缓,而国家财政收入也会随之放缓。但上文讲过,这个规律在大国却发生了变异!这个变异来自于特色经济体独特而强大的税-收指标计划,也即每年年初,由上级向下级下达郑府和系统内两个税-收指标(不用问当然是增长性指标咯),然后一层层往下追加,说形象点其实就是在滚雪球。

西方经济学认为,税率是一个从0到100%的曲线,一味提高税率并不一定意味着郑府税-收会越多,相反还有可能因此下降。怎么讲?在一定征税范围内对劳动者多劳多得的收入提高税率,国家的确可以征到更多的税,但税率一旦高出某个限值,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就会下降,相反偷税漏税的动机就会提升,由此必然导致纳税基数下降,税-收减少。

正是基于对这一点的深刻认识,美国历届总统往往一上台就大力推行减税政策。

§真正的减税应该是这样子的

4月26日,美国白宫公布了特朗普郑府的税改方案,财政部长史蒂文·努钦称,税改的核心是让企业税更具竞争力,吸引美国企业将海外利润投资美国创造就业。不妨想想看,美元作为世界各国的储备货币,美国本土外以美元计价的海外资本就那么多,你通过减税引流回美国了,那么失去资本支撑的国家将会面临何种局面?嗯,泡沫破裂,资产贬值,而这正是美国企业苦苦寻觅的海外收购良机。

与此同时,白宫大刀阔斧为中产阶级减税。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纳税级数由目前的七档简化为三挡,税率分别为10%、25%和35%,税率由目前的39.6%降到35%。企业所得税方面,从当前的35%一步到位直接降到15%,对美国企业留在海外的利润,一次性征税并推动属地制征税原则。什么意思?未来美国企业的海外利润,只需要在利润产生的国家交税,而无需再向美国交税了。想一想看,如果没有对企业吸引力十足的把握,美国人敢这么干吗?

把企业所得税率从35%降到15%会带来什么?显而易见的是,企业会大幅追加投资并雇佣工人,就业率迅速提高,经济获得可持续性增长动力。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鼓励企业主动纳税,减少逃税损失,再配合美联储的加息操作,进一步引发越来越多的美元回流美国。汇率吃紧的国家将不得不抛售美债变现美元自救!

嗯,在美元疯狂回流到美国后,你向市场抛多少美债,立马就会有投资者接盘,管保一滴不剩!这也算间接回答这两天很多朋友关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疑虑吧。记住一点,经过重重审核兑换出来的美元只是用来保命的,因为即使美国股市再怎么赚钱,你会被允许去投资吗?既然不能,那为什么还要持有美元?就是保值。我们看问题一定不要舍弃大趋势而只去关注眼前波动。换个角度讲,经济坚挺的货币不是通过限制离岸数量来打击做空者,真正强大的货币应该有底气开放自由汇率,通过汇差去收割外币的羊毛。关于这方面不多说。

§内行看门道

和浮躁的吃瓜群众不同,高层却始终头脑清醒,对潜在的危机洞若观火。

美国大幅减税,势必会对海外资金构成无法拒绝的诱惑力,这自然意味着资金流出国从汇率到资本安全,将承受空前压力! 4月28日人民日报撰文批评美国要开打税务战,原话让人哭笑不得——美国税改将使部分无力搞税-收竞争的出口导向型国家直接受损!这简直有点儿撒娇的味道了,相当于变相承认税-收高、经济增长依靠的是出口。

减税的本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小郑府大社会的管理思想,郑府自我瘦身实现藏富于民。从当前经济的基本面来看,大国的企业比美国企业更需要减税,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减税,鼓励实体经济发展,等实体经济规模化后才能实现税基的扩大,也只有如此,才可以在降低税率的情况下,也能保障总税-收的增长。

而之所以口不择言批评人家减税,其实恰是因为自己减税的难度太大。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一直在讲,大国是一个靠郑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而投资无论是现金、贷款还是举债,最终都要落到纳税人头顶上。不可否认,当前经济加速下滑、步履维艰的时刻,转身空间是要靠时间来置换的,盘子已然如此巨大,猝然停止投资,经济停滞带来的失业和稳定痛楚是高层没有勇气承受的!

但是,这并不是永久拒绝改变的借口!是祸躲不过,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想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大国经济必须要对过分依赖郑府投资的畸形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压低投资规模,完善社会保障,给未来的经济调整留下空间,也为经济下行时期留一个进退有余的缓冲带。不敢直面短痛者,一定会面临更加糟糕、更加难以忍受的长痛!

§让L于民&与民争L?

笔者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在一个郑府掌握几乎所有资源的社会,看问题一定要揣摩决策者本意,怎么样做才能够让自身利益最大化?具体来讲,每年那么多的财政收入,用来干什么好呢?投资民生,改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让利于民吗?还是投资于能够持续产生财富的资产?继而利用这些资产产生的收益,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始终把投资的权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特殊的国情下,这个决策过程几乎是不会存在任何犹豫的,那就是把财政资金转变为可以继续收F的国有资产,这当然也包括前文所说的收F公路建设。套用一个形象的说法,这个转变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栽树的过程!至于栽的是什么树,有人言之凿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旁观者也不傻,那分明是一棵棵坐地生金的摇钱树!

波平如镜的水面下实则静水流深。一切表面现象,甚至包括经济结构调整,深处都直指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到底是应该‘集中财力办大事’,还是实实在在轻徭薄赋藏富于民?这是这个时代面临的艰难抉择。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