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税”了企业,提上裤子就“走人”!

政府“税”了企业,提上裤子就“走人”!
2016年11月17日 11:21 星火记者联盟

来源:伪砖家说经济

不逃税,根本无利可图。

中国企业实际税率接近40%。

大部分企业利润率不足10%。

税率之重接近企业死亡线。

在死亡税率下,中国企业哀鸿遍野。

地狱:税收铁锁链

中国企业一直带着镣铐起舞,税负过重的阴影笼罩在每一个企业头上。

大凡做过企业的都知道,在中国,如果不偷税不漏税,企业根本无利可图,即便是大企业,同样如此。

2016年的全国两会期间,联想CEO杨元庆就曾公开炮轰企业赋税太重。而且不论经济好坏,增值税都固定在17%,23年没有变过,但产品的毛利率已经跌至15%。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今的联想不堪重负。

其实,从2010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速开始下行,企业就普遍感受到经营困难,亏损面增加,尤其对于产能过剩的企业,其经营更是举步维艰,企业在无利或微利的情况下,仍要缴纳大量与利润无关的税收,企业成本压力异常凸显。用企业主的话来说,好不容易挣到了一点钱,结果还都缴税交掉了,而这人力成本还在上升,真是有够难的。

前几天,著名的税收专家李炜光,就公布了其关于中国企业税负问题的调研,报告中有些数据特别刺眼。比如,企业家中认为负税负担较重的比例高达87%,我国企业的实际税费负担率接近40%。

要知道,在我国除了新兴行业和金融等领域外,绝大部分的企业利润率其实都到不了10%。这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就是死亡。30%到40%的税费负担,足以导致绝大多数加工业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亏损倒闭。

如今中国的税收,无论是宏观税负,还是企业的总体税费负担,都远远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税率之重,堪称死亡税率,犹如一把铁锁链将企业拽向地狱。很多企业能够活着,的确是靠逃税求生存,也确实是死里逃生,但能逃多久,没有人知道答案。

盛宴:万税金元宝

税收制度奇葩,增税容易减税难。

大多数人不了解,在我国18个税种中,只有3个通过人大立法。分别为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和车船税法。而其他15个税种,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主要税种,都是通过国务院财税部门制定,以暂行条例的形式开征。

说起来,那是依据1985年人大对国务院立法授权所造成的现象,这是历史的旧账。但是,后来变成财政部只要简单地发一个条例或者规定,就可以随心所欲开设新税、调增税率。这样一个金元宝在手上,也难怪后来政府都有增税的冲动,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增税容易减税难”的原因!

税种越加越多,各种名目看起来也真是让人惊叹政府的想象力。前面提到,中国企业的平均税负在4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60%。其中的税种就包括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等等等等。今年全国两会的时候,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就抱怨说,去年格力纳税额高达150亿,税收生吞了格力收入的10%。

自从1995年对央行独立性进行立法,禁止央行印钞补贴财以来,税收和国债发行一直是政府收入的两大主要来源。然而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下滑,财政收入的增幅已经远远赶不上政府开支的增幅,更准确地说,是在经济萧条大背景下,政府公务员规模、薪酬和三公经费大幅提升,导致政府财政赤字加剧。发行国债容易增加银行风险,增加本币贬值的风险,成本较高,增加税收无疑成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首选。

当政府手握万税金元宝,享受税收盛宴的时候,实体企业形如待宰的羔羊,只能惨遭鱼肉。

警钟:取蛋莫杀鸡

鸡没了,蛋就没了。重税之下,就是杀鸡取卵。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直集中在扩大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赤字进行政府投资的方向上。在这种思路指导下,“突击花钱”几乎成为每年年底的常规爆点新闻,政府年底有结余就会努力花掉,以免第二年的预算减少。这样积极的财政政策图得了一时痛快和一时的数据表现,但长期来看并没有什么卵用。

经济要往前走,政策硬拉是不行的,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实体经济发力。然而如今中国的企业税负偏高,加上隐形税收、社保支出,企业的负担极为沉重。沉重的税费负担,可能导致偷税漏税盛行,如果不被发现,则逃税漏税者生存,本分守法的商人被逐出市场。重税之下,很容易陷入“劣币驱逐良币”。

另一方面,相比负担沉重的民营企业,国企却能经常性获得补贴和税收减免等等优惠政策,甚至是地方保护,这些企业对税收增长并没有深刻的痛感,相反,私营企业却会被逼入绝境。

减轻企业的负担,就是在减轻中国经济前行的包袱。政府征税用来扩大投资,本质上还是为了维稳中国经济,但如果习惯直接刺激,而不是从根子上入手,从激活实体经济入手,那只是舍本逐末,十分可笑。

降低税率,短期内可能会使得税收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由于税负降低,企业活力增强,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创新,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产品价格也能够降低;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员工的收入,扩大就业,刺激消费。这样良性的循环才能够扩大税基,从长期来看,税收总量反而会增加。

取蛋莫杀鸡,政府现在需要的是拿出足够的诚意,减轻实体企业的税费负担,藏富于民间。否则富了国家,穷了企业,这样的中国经济何来春天?!

关注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