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开通或延迟 资本北上OR南下?蕴含高层怎样战略?

深港通开通或延迟 资本北上OR南下?蕴含高层怎样战略?
2016年11月21日 15:47 星火记者联盟

相较于沪港通而言,深港通的开通更让投资者期待,北京时间11月18日,深港通首场内地路演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举行。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香港交易所(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中国结算)周明参加了路演并发表演讲。

根据港交所官网信息显示,深港通在内地的路演共三场,未来还有两场分别为11月23日(上海)、11月25日(北京)。市场人士猜测,如此一来,深港通或无法在11月21日开通,可能最快也要等到11月28日。如此,深港通准时开通将“幻灭”,为何延迟?承载“希望”的深港通又包含着高层怎样的战略?

深港通的推出是否能完善高层的金融大战略还需观察

延迟的成因?

市场原憧憬监管公布在11月21日开通深港通的消息,但最终“好梦成空”, 据市场消息指,深港通较预期延误,或与近日人民币持续贬值有关。随人民币的贬值走势愈趋明显,我们内地走资问题过去数月一直成为官方关注的问题。

事实上,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提及到互联互通制度属封闭式系统,相关的人民币投资会原路返回内地,加上清算及结算均“不过境”,深港通只属纯粹的投资工具,不会带来资本外流问题。

两通的大战略

高层为什么要贯彻沪港通和深港通?说到底,是为了金融改革目的,资本市场的开放和人民币的国际化。在最终状态下,资本可以在中国和国际市场上自由流动和配置,人民币也可以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显然,这需要多方面的改革,而沪港通和深港通是其中的一块“试验田”。

对于想“出海”的大陆资金来说,可以通过这两个工具在香港试水,为技术操作和监管提供经验。比如,我们内地流动性太过泛滥,多渠道入手化解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由堵改疏。这就需要把我们内地严重过剩的人民币引导出去,俗称人民币出海,又叫资本输出。但资本项下的外汇还不能自由兑换,也不能急于放开。所以才有了沪港通和深港通。

在国家战略布局中,金融市场的控制非常重要。控制住港股的定价权,就要先从中小盘股开始。在未来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港币与美元间的联系汇率也将成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一块试金石。要在港币上有控制力,就要提前下手布局香港的金融市场。

港交所的“盛装”

深港通从技术上对高估值的中小创业股的压制作用,不比曾经“满城风雨”的“注册制”小。今年,“注册制”无限期搁置后,壳资源迎来“回光返照”。近两个月相关深港通概念股在主板走出一波“秋收”行情的背景下,中小板创业板指数却裹足不前。

与其指望深港通成为大陆A股的救命稻草,不如说港交所期盼境内过剩的流动性如久旱逢甘露。所以,比起政策上放行,技术上可行,更重要的是人气的累计,资金的累加,这才有港交所在深港通开通之前急切地全体出动,来境内“招揽生意”的举动。

疯狂南下?谨慎北上?

如今,“更成熟”的港股投资者终于可以来了。与证监会的越来强硬的金融监管下,他们输送的这点“弹药”,只填补低估值的“小洼地”,将很快迷失在如同QFII(合格的境外投资者)一样的泥潭里。

而我们内地资本南下才是令港交所夜不能寐的天大喜事,尽管市场的情绪比之去年5月的牛市消退不少,如今却有新的故事好讲:一是人民币贬值,赶紧去投资紧盯美元,以港币计量的港股,保值增值;二是海外资产配置,绕开5万美元的个人购汇限制,方便合法;三是港股小盘股价值洼地,淘金要趁早。

只是,这里头陷阱也不少:一是买港股对冲人民币贬值,要买收入在境外的公司;二是购汇限制是绕开了,一买一卖的汇兑损失,何时能补赚的回来?尝鲜的代价就是佣金高、利率高、汇兑损失高;三是小盘股不是价值洼地,而是价值陷阱,港交所对“老千股”的纵容使得往上炒不如往下炒,这种玩法,国内的“涨停敢死队”或许会水土不服。

总结来看,深港通对A股或许更多前期就是一个概念。既然是概念,靴子落地,见好就收,才是炒概念的标准姿势。大陆投资港股、投资海外,也不是第一天进行。2008年的外资投行用accumulator(累股期权)就曾狠狠“打劫”过大陆的诸多高净值投资者。这次,券商用50万人民币(约7.25万美元)的门槛,为中产阶级“量身定制”的深港通,是否killed later,还需时日观察。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