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难阻人民币下跌 贬值能挽救中国经济?

中南海难阻人民币下跌 贬值能挽救中国经济?
2016年11月25日 10:13 星火记者联盟

北京时间11月24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1美元对6.9085人民币,央行再次将中间价下调181个基点。面对美国联准会(Fed)升息预期日趋明朗,美元兑新兴市场货币呈全面走强态势。今日开盘,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再度走低,开盘价跌破6.96人民币对1美元大关,离岸人民币汇价下跌也将牵引在岸市场人民币走势进一步下滑。

早在去年9月,北京便对市场喊话,除了明确表示:“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基础,能保持基本稳定”,北京也曾用积极手段干预人民币市场价格。但截至目前为止,这场人民币价格保卫战成效并不好,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累积已超过10%,这意味着稳定措施并未起到作用。

北京喊话无助人民币汇价走稳

随着市场对于捍卫人民币汇率的决心抱持怀疑态度之际,政府应积极通过沟通手段重振市场信心。倘若持续放任人民币汇价贬值,不仅无助于刺激实体经济,反而将对陷入瓶颈的深化改革造成重大阻碍。

思维发生变化

即使三令五申地强调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但市场似乎并不领情。2015年6月,受到上证指数崩盘影响,市场对经济是否能延续增长势头抱持怀疑态度,连带也引发市场对人民币计价资产是否出现高估的疑虑。

面对市场上抛售人民币资产的热潮,政府最初的态度是强硬对抗。在初期阻贬阶段,政府一方面通过抛售手中持有美国国债,另方面则动用外汇储备来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稳定态势。据统计,2015年全年,中国外汇储备量减少5,000亿美元;此外,央行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量也从1.25万亿下跌1.15万亿,抛售总量将近1,000亿美元。

从结果来看,政府在2015年使用了巨大的金融资源打赢了一场暂时性的汇率保卫战,但这并未缓解市场对政府持续保卫人民币汇率的决心。此外,在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政府并不希望给外界授予“干预市场”的话柄,也因此,面对人民币持续贬值,政府仅通过一系列“喊话”来巩固市场信心。虽然偶尔会在离岸人民币市场进行小规模调控,但对于市场逐渐形成的贬值预期却消极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也巩固了市场对于政府将通过引导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实体经济的预期。

不容否认的是,政府引导人民币贬值来拉动企业获利确实能给低迷的实体经济注入能量,但长远来说并未给中国经济转型带来实际帮助。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会因汇兑产生额外盈余,但在实体经济未见好转的情况下,企业仍将把盈余作为储备资本以因应未来需要,这使得实体经济的增长无法转换为实体经济增长的柴薪。

贬值不利深化改革

从基本面来看,适度地放任人民币汇率下跌有助于拉动企业获利。然而,必须留意的是,中国当前正处在经济结构深度转型阶段,而在转型过程中,确保人民币汇率稳定是必要的。

大致而言,目前中国的经济转型可分为三个层面,分别为:增长引擎由出口转为内需;区域发展上由沿海延伸至内陆;产业结构由制造业转为服务业。基于转型需要,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是推动经济有序转型的必要条件。

值得留意的是,自811汇改以来,政府亟欲通过中间价形成机制来建立人民币双向浮动机制。这项机制运行之初,市场上便流传着中间价形成机制反导致人民币对美元呈现疲弱态势确立。相反地,与其放任人民币持续贬值,还不如“一贬到位”,直接断绝市场预期心理。

虽然,政府最终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而选择放弃“一贬到位”的激烈手段。然而,央行对人民币的消极调节也降低了市场为人民币合理汇率进行定价的效率。

无须讳言的是,中国当前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仍旧保持着中高速增长动能;此外,内需市场增速虽出现放缓迹象,但在全球范围内仍旧扮演了主要需求的角色。也因此,从基本面看,人民币并无持续贬值的基础。然而,面对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政府应通过更加积极的手段同市场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唯有稳住市场信心,让急于撤离的民间资本重回投资市场,政府所推行的深化改革三大领域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养分。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