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李稻葵:谁给你的权力遏制他人换汇了?

三问李稻葵:谁给你的权力遏制他人换汇了?
2016年12月26日 10:28 星火记者联盟

来源:理性致知

2016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品牌年度人物峰会上称,“央行人民币负债存量达到了21万亿美元,但外储仅3万亿美元,所以必须严格精准管控跨境资金流动。对于不合理的,纯粹是预期人民币会贬值而把人民币换成美元的投资需求,应该坚决遏制住。”

这事涉及亿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我不能不问问稻葵教授。

一问稻葵教授,预期人民币会贬值而换美元,怎么就不合理了?

理论上钞票是央行的负债,是央行按照市价从老百姓那里借走产品和劳务后,开出的借据。所谓央行“购汇”,本质上还是通过开出借据(钞票)从老百姓那里借入外汇。

听清楚了,央行与百姓大众之间是借与被借的关系,不是买卖关系。

如果是买卖关系,老百姓把产品、劳务、外汇卖给央行,换回钞票,钞票贬值了,那么风险应该买者自己承担。这正是日常交易中我们强调的契约精神。所以房价下跌购房客去砸楼盘的行为就受到社会的谴责。人们会责问:房价涨了你们要不要跟开发商分享利润呢?

可是央行不是普通交易者。普通交易者用来与他人进行交易的是自己的财物,但央行不是。央行生产的“花纸片”本来没有任何价值,只是因为大家接受它,它才成为货币,具有购买力。换言之,央行的印钞权是大家赋予它的。众所周知,表面上交易的是物品和劳务本身,但实际上交易的是物品和劳务背后的权利。央行不能拿大众的权利与大众交换吧?!

印钞权是老百姓赋予央行的,维护货币币值稳定是央行应尽的契约责任。否则,今天你一张借条从老百姓那里借走一只鸡蛋,明天老百姓拿同样一张借条却只能换回来半只鸡蛋;今天你六张借条从老百姓那里借走一美元,明天老百姓得拿七张借条才能从你那里换回来同样一美元,甚至还不让换,那么这就是借钱不还,跟打劫无异!

你央行滥发钞票,致使货币贬值,不遵守契约在先,还不让老百姓避险去买美元?所谓老百姓“买”美元,其实是因为你央行不守信用,老百姓收回借给你的美元,这不可以吗?!

二问稻葵教授,你怎么精准管控跨境资金流动?又怎么区分是不是为防贬值的换汇?

在外贸依存度达60%的今天,你考虑过“精准管控跨境资金流动”的成本吗?

作为清华的教授,你懂不懂得货币与数以亿计、数不胜数的经济活动相联系,对货币的管制,本质上就是对这些经济活动的管制?懂不懂得对货币的管制就是对经济的全面管制?

你有没有看过斯蒂格勒的管制俘获理论?管制者最终会被被管制者俘获。那么,你所说的严格精准管控,最终在事实上不就变成谁有权、谁有关系谁能换汇了?!

不谈理论,我们看看事实吧。现在资本管制还不严格吗?然而前不久外管局的数字出来,11月外汇储备跌了691亿美元,超过预期,创今年1月以来最大,全年跌了2788亿美元。

今天的中国,资产泡沫化,成本高企,产业纷纷向外转移,说明中国昂贵啊!办法只能是让中国便宜下来,否则实体经济就会慢慢死掉。这就必须要让人民币贬值。

一切价格变量都有名义价格和实际价格的双重规定。重要的是实际价格而不是名义价格。汇率也一样,重要的是实际汇率。处在升值通道中的货币,可以死守名义平价,而让工资和物价调整,间接实现实际汇率均衡。这样做不难,只需多放出本币即可。但是处在贬值通道中的货币,只能通过调整名义汇率来实现实际汇率均衡,除非有足够的外储来砸市场。但是如你所说,央行人民币负债存量达到了21万亿美元,但外储仅3万亿美元,不够砸的。

而且汇率贬值一定要快速到位,贬过头也没有关系,经济会自行恢复均衡的。

当然,这样做不是没有痛苦,通货膨胀会显性化。但这痛苦并非汇率快速贬值造成的,而是货币超发的必然结果。货币超发,资产泡沫化,又要资产泡沫不破,又要汇率不贬值,又要经济有竞争力,还不想要通货膨胀(CPI上涨),你是谁啊,你以为你是上帝?

三问稻葵教授,当初你不是人民币国际化叫得最响的吗,今天怎么主张限制换汇了?

其实,如果你一直坚持外汇管制也就罢了,偏偏你们一干人人民币国际化叫得最起劲。

在《没有市场失灵这回事》一书中,我白纸黑字写到:“在过去的20年,世界上曾有过两次货币崩溃发生在当时看起来欣欣向荣的国家。一个是泰国,一个是冰岛。货币崩溃之前,他们的经济很繁荣,而且本币兑美元或欧元升值。可是突然短短的一个月内,两种货币的汇率贬值了50%。

如果把两国货币崩溃前的十年货币供应走势画成图,基本上和中国过去十年的货币供应走势是相同的。我虽然难以预测准确时间,但是可以断言,如果在楼市软着陆前放开资本项目,那么人民币自由兑换之日或是中国货币崩溃之时。人民币自由兑换当以楼市软着陆为前提。”

作为经济学教授,你应该知道泰国、冰岛的事吧?

李克强否决下调5万美元换汇额度

香港杂志近日报导称,2017年将至,内地每人每年可兑换5万美元额度的规定面临考验。新一年的换汇额度如果有一千万大妈去兑换美元,徘徊三万亿美元红线边缘的的大陆外汇储备将流失五千亿美元。据消息来源称,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共国务院常务扩大会议上,有人提出要修改大陆居民每人每年换外汇上限五万美元的政策议案,这个提议被李克强否决。李克强表示,如果换汇上限被降低就等同中央自身也失去了信心,这一步不能走,也不应列作考虑。当前归根结底是信心问题。

此前,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接受内地《网易财经》访问时表示,指应当暂缓5万美元个人购汇政策,以解市场上用人民币购买美元的压力,避免人民币过度贬值压力。

周天勇指出,美元加息造成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进而加剧了中国资本外流冲动,而资本外流反过来又增大人民币贬值压力。他认为,个人可购买5万美元外汇规定,是当年外汇储备相对过多、人民币升值、美元相对贬值时采取的「藏汇于民」的一个政策。目前外汇规模缩减压力大,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美元则趋于升值。这一政策的形势背景已经大不一样了。因此,应当暂缓5万美元个人购汇政策。

「如果一年中6000万人换5万美元,3万亿外汇储备一年中就会空仓,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会特别大。」但是,周天勇特别强调,要保证「留学、出国旅游」等日常换汇的需要,而非硬性的「一刀切」。(想太多了吧,能随时拿出5万美元现金的有6000万个家庭?)

特朗普确定胜选一周前,笔者以《紧缩风已起》为标题预示了全球范围内银根紧缩的前奏和酝酿中的去杠杆风暴。在特朗普胜出选举后,笔者再次撰文《即兴派对几时结束?》提示特朗普利好无法持续,欧美国债市场上的价格暴跌已反映未来一年中将有2-3次加息。作为较为封闭的市场,外围风暴传递到中国国债市场滞后了将近一个月,国内债市在12月初开始进入完美风暴模式,在央妈放水救助后至今仍未平息。

屋漏偏逢连夜雨,债市风暴下,人民币汇率在年关压力下同样摇摇欲坠。人民币汇率似乎在不断挑战中国保7的底线,创出8年来新低。即期11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环比增长243%,老百姓购汇欲望空前强烈。在笔者看来原因不外乎前期6.7左右的心理底线被突破后民众的应激反应。人无贬基的空头支票跳票后,持续贬值成为普遍市场预期并通过人民币不断下试新低逐步自我加强。都知道明年的五万美元额度快要可以使用了,还不赶紧趁新一波走资派行动前先走?

继银联针对境外购买大额保单关闸后,市场传闻Visa和Master两大平台同样限制中国居民境外购买保单只能不超过5000美元,及只能刷卡一次。而据路边社消息,每个境外账户只要接收两笔共10万美元以上来自国内的汇款即会上外管局监察名单。

总理是明白人,之前提出降低每人换汇额度的某教授实在是唯恐天下不乱。降低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基本就是重复年初A股股灾元凶熔断机制,直接举白旗投降。这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只能起到火上添油的效果。届时民众极有可能出现恐慌换汇,投奔黑市,更大地冲击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

降低或取消5万美元额度绝对是剜肉补疮+为渊驱鱼,限制额度这件事可以做,但不可以明诏大号。可以通过手续复杂化、拖延时间等办法实际去做,但绝对不可以宣之于口。几周前在澳门发生的事情就是这种套路。早前,银联客户在澳门把每次提款金额上限从1万下调至5000,每日上限仍维持一万。该措施看起来虽然有点不痛不痒的味道,只是令银联卡用户在境外提款比以往繁琐,以期降低境外消费总额。这类措施显示中国正在以一些不引起太大反弹的方式守护其外汇资产。

总理从去年股灾吸取了经验教训,清楚认识到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已非几十年前可比,通过行政手段强行限制换汇将引发不可控制的灾难,水平比某些喜欢政治投机的教授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但归根结底,要留住资本,就要留住创造财富的人和企业。在特朗普用减税勾搭全世界资本去美国的大时代里面,真正要取消的,是苛捐杂税和不受法律约束的权力。因为外汇储备就不让老百姓购汇这种奇葩思路,大概和因为雾霾就不让农民烧秸秆一样荒谬。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