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陷政商博弈 黄奇帆法则能否借用

房地产陷政商博弈 黄奇帆法则能否借用
2017年01月02日 12:48 星火记者联盟

北京时间11月27日,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与市场前景》闭门研讨会中,久未露面的任志强断言:“2017房价会比这一轮涨得更高。无独有偶,12月3日,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在财新峰会上称,房地产行业虽然相较于过去难赚钱,但是走其他行业是没有出路的,万科还是要乖乖干建筑商的活,当总承包商。相较于其他行业,相比海尔、TCL等公司来看,房地产还是油水大的多。

任志强和王石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代表和代言人,也是高房价的鼓吹和推动者,也是既得利益者。之所以对高房价这么有底气,因为他们的观点是:中国政府靠房地产养活,政府不可能革自己的命不要房地产。

与之悖论的是在12月中旬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应该是决策层第一次直接提到房地产泡沫。而在12月2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再次提及“抑制房地产泡沫”。

任志强断言中国房价难见天花板 

站在民生的角度,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这几乎意味着,决策层对今年以来房价的上涨是不认同的,直接将之定性为“泡沫”。那么由决策层去泡沫化的过程中,带来的政商之间的利益博弈究竟结果如何?

与此同时,在12月30日,被多次传闻要卸任重庆市长调任北京的黄奇帆也顺利入京,而他就任重庆市长期间那套独特的“黄氏楼市定律”(即:神奇的25%理论),也让重庆的房价多年来一直居于稳定,成为诸多城市中的“一道风景”,那么这套黄奇帆所谓的楼市法则是否能借用在多个城市中?

地产的原罪

房地产行业多年畸形发展催生了畸高的房价,两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和房地产持有环节几无税负。在房地产野蛮生长的时期,投资、投机住房一度成为快速致富的捷径,不仅造成正常的住房供需关系被扭曲,更令房地产业偏离了居住的本质属性和改善民生这一目标。

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也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进而直接绑架了中国经济。毋庸讳言,疯涨的房价已严重脱离了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的基本面,潜藏巨大风险。

而房地产的危害是破坏了中国经济。资产价格的飙升,使得一些企业脱离主业,今年三季度,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出售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产,而从中所获得的收益更是远远超过了经营主业所得,这便是资产价格飙升对经济扭曲的现实写照。做实业不如做投机和投资赚钱多、赚钱快,“宁炒一座楼、不开一家厂”的盛行,促使大量资金“脱实入虚”加剧泡沫。

王石看好2017年中国楼市 

中央的警示

2016年一年以来,高层罕见4次针对房地产发声:

第一次是5月9日 “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发文《开篇首季问大势》,原文指“房地产泡沫、过剩产能、不良贷款、地方债务、股市、汇市、债市、非法集资等风险点增多”。这是新一届政府成立后第一次提及“房地产泡沫”。

第二次是7月26日的政治局会议,提出“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尽管没有明确指房地产泡沫,但众所周知,这是指房地产。

第三次是12月中旬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列为明年四项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这是中央层面第一次直接提到房地产泡沫。

第四次则是12月2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考虑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中国经济宏观政策上的特殊地位,在岁末再次提及“抑制房地产泡沫”,而且站在民生的角度,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这几乎意味着,高层对今年以来房价的上涨是不认同的,直接将之定性为“泡沫”,这对于明年的房地产市场以及房价的走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黄奇帆的法则

重庆市房价能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前提下,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区间,这不得不归根于黄奇帆的那套独特的“黄氏楼市定律”(即:神奇的25%理论),那就是坚持每年房地产投资不能超过固定资产投资的25%,确保适度的房地产市场容量和严格控制楼面地价尤为重要。

黄奇帆的房地产政策在重庆取得成功 

对此,黄奇帆有自己的判断:“要求每年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不超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5%,超过25%一定供过于求,低于25%又供应不足,不适应城市化。”

同时,对于如何怎么保持供求平衡,他解释道:“房产商买地以后,每个楼盘总要做控制性详规、建设设计规划,这个规划由规划局批,每个单子都要陈和平画圈,我给他说过,如果看这个月房产投资量 超过25%,变30%或者更多,把房地产商报来的规划件压一压;如果低于25%,变成15%了,这时候只要有关部门按法规批准,你画圈以后就推出去,建设 进度就加快,建设部门也有一些手续上的快慢,政府是可以调控的。”

正是因为这“神奇25%理论”,重庆的房价多年来一直保持在相对较为稳定的水平上,而在2016年里决策层对于房地产的调控一次严过一次,而整体房地产投资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已接近30%,高于黄奇帆的25%理论,如果压缩至25%下方,每下降5个百分点,将引发相关产业链几近百万人的失业,况且各个城市的产业配套发展定位都有不同,即便强行压制房地产投资10个百分点,地产投资比例依旧偏高。

或许,黄奇帆的法则更加适应的是重庆市的配套定位,如果各个城市都一成不变的取来,大概率会引发金融系统的一系列不稳定因素,毕竟2017年是决策层强调的维稳之年。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曾宣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