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被抛弃,不能买美元赶快买房子保值吧!

人民币被抛弃,不能买美元赶快买房子保值吧!
2017年01月05日 10:10 星火记者联盟

十月以来人民币一直跌跌不休,虽然昨天暴涨了900点,但是总体还是你懂的,现在个人换汇的尺度更严格了,其实也不是更严格,只是在申请换汇的时候要填得更详细点,说明你换汇的目的,是留学还是去国外旅游消费,至于额度仍保持5万美刀。

大家对于换汇如此关注,当然源于人民币的走弱与美元的走强,现在100美元差不多能换695人民币左右,明年到700几乎是板上钉钉,有学者顾及,2017年最高有可能达到720左右,总之,人民币继续走弱是肯定的。

不过从这几个月的汇市新举措来看,个人换汇的门槛的确在升高,最直接的表现是银联卡不能在香港买保险。

人们不喜欢人民币的另一个表现是国内楼市,自2014年到2016年,百城价格上涨了22.18%,虽然平均价格涨幅只有年均11%,但从热点城市来看,过去年两年,房价翻番的城市不在少数,比如廊坊、深圳等。而这背后是大量人民币被投放到楼市中,2014到2016年,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余额高达8.02万亿,其中2015年增长2.66万亿,2016年增长5.36万亿。

也就是说,随着人民币贷款利率的下行,人们拿到钱后迫切想要花出去,而楼市是最主要的承载者。

目前,对于国人来说,持有人民币不如持有美元和房子。只要可能,几乎没有人愿意把钱存银行里。

来看这样一则数据,从2014年到2016年,中国居民家庭存款总额从4.6万亿美金降至3.9万亿美金。其中到2015年,降低了2573亿美金,到2016年底,降低了4152亿美金。降低的存款到哪里了?大部分当然都流入了楼市。如果你关注过近几个月央行的信贷数据,你就会发现,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余额的比例非常高,在80%以上是常有的事。

房贷庞大的增量和总量,以及与人民币汇率的不断走低,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铁一般的实施:人们已经不相信人民币了。

在当下,强势外币与房子才是最保值的。如果你不能涉足外汇,那么几乎就只有唯一的资产避风港:热门城市房地产。

大规模的房贷会导致楼市崩盘吗?

楼市崩盘,近的有2007年的美国,2015年-2016年上半年的香港,稍远点的有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

从平均贷款比例来看,美国近几十年来基本上维持在75%左右,而2016年中国居民平均贷款比例仅为37%,热点城市也没有超过50%,整体贷款比例不高,且10月份以后又逢急速降温,风险仍然可控。

有人说,2016年上半年,首套房首付仅20%,二套房也只有30%,为什么平均贷款比例仅为37%呢?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手中的资金仍然用于购房,首套房首付比例比较低,贷款比较高,但那些改善需求的则主要是卖了首套房再买房的,卖房子变现的钱再次投入楼市了。如此一来,整体贷款比例并不高。

热点城市,二手房已经贡献了主要的成交量,卖了房子的业主大部分也都再次入市了。资金的回笼导致楼市整体贷款率并不高。

在还贷方面,如果不是“被”降温,各家银行仍然会发力抢收个贷业务,因为居民个贷的违约率是非常低的,大规模违约通常只发送在非常时期,显然我们还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送。

更何况在通胀情况下,个贷实际上已成为一笔成本越来越低的杠杆。

唯一的风险来自于加息。有人说,在外储已不能大规模出手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的确降低了八九千亿美刀),只有加息才能阻止资本外逃。

但人民币加息的大前提是经济好转,美元加息也得益于经济复苏态势良好,没有这个大前提,加息就是给转型增加负担。对于货币,未来更多表现为结构性调整。

总而言之,已经到来了2017年,大部分人的选择,仍然应果断放弃人民币存款,更多选择其他保值资产,在国内仍然是用买房子的形式来配置人民币债务,只有负债才是明智之举。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