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放大招 金融改革P2P信贷或迎寒冬

中央放大招 金融改革P2P信贷或迎寒冬
2016年06月22日 09:55 星火记者联盟

不同于习视察中央电视台时,央视的背景墙上打出“央视姓党、绝对忠诚、请您检阅”的标语,6月20日李克强视察中国建设银行时,建设银行的玻璃墙上打出了“履行国有银行职责,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口号。

在高层政治人物进行视察时,被视察单位张贴的标语往往并非无意为之,而是有着一定的昭示性意义。外界可以通过被视察单位的标语,推测高层视察的内容和目的,这在中央还未公布李克强视察银行的意图时显得更加重要。

李克强在6月20日不仅视察了建设银行,还视察了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并且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召开了金融系统座谈会。诡异的是,媒体中只有中国政府网公布了李克强视察金融企业的行程,并且通篇报道只有几幅图片,几乎没有涉及李克强视察讲话任何文字内容。

李克强出席第八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

这并非是李克强第一次视察金融企业,并且就视察之机召开金融座谈会。2015年4月,李克强视察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并召开了23家银行企业家参加的金融座谈会;2015年10月,在股市震荡之际,李克强召开了金融企业家座谈会。但这两次座谈会都极快的公布了座谈会内容,像本次座谈会召开一天之后还未公布消息的十分少见。

华尔街见闻网推测称,李克强再度考察金融系统,这是要出台“鼓励银行业对房贷市场放款的大招”。星火记者联盟此前的分析指出,李克强神秘的主持会议,这可能是合并“一行三会”的新动作,超级央行或将就此诞生。

分析认为,本次金融系统会议的召开除了可能包含关于“一行三会”改革的内容外,还可能涉及到其他两点内容,即如何让金融业更有效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加强针对民间信贷无序增长的监管。就像李克强本次视察建设银行,建行在玻璃墙上打出的“履行国有银行职责,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标语一样,中国庞大的国有银行群体的职责,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色彩,这已经成为众多中国政治人物的共同要求。

2015年,李克强在中国工商银行内部讲话中说,“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实体经济垮了,金融怎么支撑?要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服务。”2016年3月,周小川说,“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如果金融业不能提供更普遍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李克强不厌其烦的提及金融业应该为实体经济服务,建设银行打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口号也就不足为奇。外界推测,就像李克强视察农业银行后成立住宅金融事业部一样,李克强本次视察央行和建设银行,中国的金融系统将会出台更多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

从多年前的蚁力神事件,到近期的泛亚事件,因民间集资引发的社会动荡始终是中共担忧的问题。由于中国国有银行系统体制僵化,民间又存在着巨大的用资渴求,近几年中国民间P2P信贷以指数规模增长。P2P信贷的增长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民营企业的用资需求,但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013年之后,我国共成立4,000多家P2P信贷公司,其发展规模中外罕见。但进入2015年,P2P信贷遭遇寒冬,仅在2015年6月就有125家P2P公司倒闭,数以百亿计的公民储蓄化为乌有。据不完全统计,在2016年1月,有103家P2P公司相继出事。在武汉盛世财富门店外,蜂拥而至赶来挤兑的投资者一度让交通堵塞。

“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据传这是某高层对P2P民间信贷的评价。中央内部一直存在严管P2P的声音,云南泛亚事件可能是压倒P2P的最后一根稻草,近日众多的泛亚投资者围堵证监会门口,让涉及到数十万人的泛亚事件广为人知。李克强主持的本次金融系统座谈会,很可能谈及对民间借贷的监管问题,P2P信贷可能将迎来政策寒冬。

无论是让金融业更多的服务于实体经济,还是严管脱缰野马般的民间信贷,这都是金融体系内早就存在的改革要求。而刺激本次座谈会召开的实时原因,可能涉及到人民币无序贬值。

2016年上半年,中国资本外流加剧,仅在1月份就有超过2,500亿美元外流,这给人民币贬值造成了巨大的压力。4月份以来,人民币贬值持续加剧。据英美FT中文网报道称,近几个月中国政府已花费了4,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阻击人民币巨幅贬值,但成效似乎并不明显。

外界推测,金融系统座谈会的召开,除了涉及让金融系统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监管民间信贷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也可能是会议的议程之一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