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文:雄安能否重构中国北方经济大格局!

密文:雄安能否重构中国北方经济大格局!
2017年04月07日 10:50 星火记者联盟

北京——这个规模庞大,被认为已经达到承载极限的首都城市,正迎来一场变革,其过于集中的城市职能将会向附近的一个区域进行疏散,官方话语将之描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据官方公布的信息,雄安新区在未来将会控制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比深圳和上海浦东新区都要大。其定位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

伴随着同样在舆论场刷屏的人事调整潮,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甫一放出,便引发各界的极大关注。其中的原因,不光是因为此番中央定调之高,或者是因之掀起的市场躁动,还有针对这一规划本身,纷起的质疑和讨论。

第二个“滨海新区”或“曹妃甸”?

当雄安新区刚刚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候,网络上最开始的质疑就是将其与天津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对比,不少声音担忧雄安会否成为又一个“滨海新区”或“曹妃甸”?

整个北方地区多年来没有这样强劲而明确的成长预期了。

地处南方的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迅速增长,但整个北方却一直没有这样的亮点。北京是整个长江以北唯一一个大型一线城市,却没有起到像上海、深圳那样的资源释放作用,反而产生了巨大的虹吸作用,攫取京津冀三地的资源,巨擘四周寸草不生。毗邻北京的河北和天津,因为政治生态和人员观念素质的落后,始终没能发展出足够的经济实力,相反还被北京吸取了不少养分。

针对这种现象,政府曾先后推出“滨海新区”和“曹妃甸”两个地区发展计划。

雄安新区要避免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曹妃甸计划之覆辙

天津滨海新区设立于2008年,地处东部沿海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曾被官员和媒体称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前两极是深圳和上海浦东新区。

与滨海新区的命运一样,地处河北省唐山市的曹妃甸在2008年也被国务院规划为“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战略产业基地,是曾经河北的一号工程,十年投资三千亿元人民币。

但时至今日,滨海新区仍然存在企业入驻率不足,仍然依靠房地产推动的旧模式;而曹妃甸更糟糕,一篇《曹妃甸几近沦为空城:商务区人荒尽是烂尾楼》在网络上流传。

中国目前已有18个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出生晚,何以确定能成为下一个深圳或者浦东,甚至有所超越?在强政策和强投资的刺激下,雄安“拔地而起”不是问题,但如何保证到时留下的不是烂尾的高楼大厦、公路铁路,以及新增加的一大批行政编制。这样的覆辙之例已不是少数。

因此有观点质疑,当初天津滨海新区和曹妃甸都曾被给予厚望,两者在规划之初,也有缓解北京压力的考虑,但结果都不尽人意。如今雄安怎样避免重蹈覆辙?

雄安新区代表了中央的意志

显然中央也关注到了外界的担忧,近日已通过不少官方媒体作出回应。

一位长期观察政经发展的人士给出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从四个方面进行判断,雄安的发展可以期待,并不会成为第二个“滨海新区”或“曹妃甸”。

首先,雄安新区的起点不同。相较于后两者为国务院层面进行规划、依靠具体城市。雄安是中央层面的设计。

官方媒体在第一时间透露习总曾前往考察雄安地区,正因为有了中央的支持,雄安地区显然在行政指令、政策优惠、资金厚度等方面得到的支持将远高于过去的滨海新区和曹妃甸。

其二,中国官方对雄安、滨海、曹妃甸的定位也不相同。

雄安新区的定位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是首都副中心。而滨海新区的定位是北方大港、金融中心,曹妃甸则纯是工业基地。相较而言,雄安的高新产业发展方向更洽合当前中国经济导向,并且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雄安建设的贯彻力度也非其他新区所能比。

其三,目的指向有所不同。

雄安新区要解决的是京津冀发展失衡的结构性问题,比滨海新区和曹妃甸更加宏观,同时还承担探索发展新模式的“任务”。未来新区主要容纳从北京疏解出来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这是与后两者的关键不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雄安新区代表着中央的意志。

与以往不同,本届高层十分注重加强中央权威和官员的执行力。相较于以往此类国家级新区如同一块“乳酪”、“肥肉”,总有利益集团围猎,雄安新区从成立之初显然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各方利益集团能够带来的掣肘减少。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