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被巫师下焱焰魔咒 谁是背后的吸血鬼?

中国制造被巫师下焱焰魔咒 谁是背后的吸血鬼?
2016年07月04日 20:32 星火记者联盟

“中国目前仍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但由于在人才、创新、能源政策、基础设施、法律环境方面表现尚待提高,到2020年,美国或将反超中国,成为第一。

7月2日,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与德勤,通过搜集500名全球制造业首席执行官意见,从人才、劳动生产率、基础设施等12个驱动因素分析后,对40个国家未来制造业竞争力做出展望。

报告指出,全球制造业目前正处于向可持续、智能、安全转型的阶段,物物相连的网络、智能产品和智能工厂为特征的工业4.0,以及先进的材料,都是全球制造业竞争力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美国在开发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智能互联的产品和工厂,在预测分析以及先进材料方面属世界领先,而这些因素正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面临着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严峻挑战,如本地经济放缓、劳动力成本上涨、人口老龄化等。”该报告称,自2005年以来十年间,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5倍,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成本套利下降,一些跨国企业已经选择将生产线迁移。

数据显示,2007年-2012年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为每年9.5%,但从2012年起则开始持续下降。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在劳动生产率下降占起到决定性作用。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逐年下降

所谓全要素生产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之比。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从更严格意义上讲,全要素生产率并不包括资本和劳动力的输入,是除去有形生产要素以外的纯技术进步的生产率增长。

2009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一个缓慢提升的通道中,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所有经济部门的潜在劳动力生产率增长率为0,2011-2014年分别为0.71%、0.96%、1.03%和1.12%,2015年和2016年预估值分别上升为1.17%和1.42%。

保障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是科技创新领先,2015年前三季度,美国研究和开发季度增长率均值为5.68%,不仅大幅高于2008-2014年平均的1.09%,也已超过5.13%的历史均值。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度则从 1995年-2009年每年3.9%,下降到2011年-2015年时期的3.1%,这一切源于高投资的发展模式。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投资占据中国经济半壁江山,在经济发展初期,此种模式能够对经济起到推动作用。然而,随着人口红利衰退,要素资源价格上涨,必然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持续递减,并且,转化为产能过剩,高库存压力。

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要要素生产率,必须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归根结底,在于政府让渡利益,削减国有部门,释放经济资源,让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成为经济的主要载体。这只有依赖自由市场竞争机制,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完善的金融市场,健全的产权保护制度,以及可持续性的消费市场作为支撑。总之,创造好的市场环境,让所有企业能够参与公平竞争,才能最大程度激发企业活力,并促进生产效率、组织管理模式、技术的提升和进步。

我国目前高房价、高物价、高税负,与持续高涨的人力成本一道,成为制造业难以摆脱的魔咒,对其生产发展形成空前掣肘。据中金公司测算,截至2014年中国宏观税负占GDP比重,已高达37%,高于发达国家宏观税负的30%—35%的水平。除此之外,一般中小企业还要承担各种行政事业收费,可谓负担沉重。

虽然今年以来政府对企业税收出台优惠政策(例如营改增),但随着房地产逆势繁荣,让企业压力有增无减。高房价促发高地价,并推动租金价格上涨,通常来看,作为制造业厂房占地面积很大,租金价格暴涨,必然严重吞噬企业利润空间。

并且,随着房租价格上涨,很多城市务工的流动人口,为转移生活成本上涨造成的压力,向企业索要更高工资,这也促成劳动工资进一步被动上涨。可以说,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企业制定和执行长期目标的核心基石,否则,很容易形成短期利益最大化行为。目前,众多实体企业纷纷放弃生产,参与房地产炒作投机浪潮中,就是集体短视的集中呈现。转变这一切,则在于重回稳健货币政策、大规模减税、并致力于降低房价上来。

总体来说,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不是晦涩的经济学理论课题,而是摆在当前且必须加以突破的棋局,它关乎到经济乃至每一个国人的命运,这必然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动态式调整的革新过程,对此,政府和企业应早做准备。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