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中介都开始卖小城市房子了,能不能买认准两点

北京的中介都开始卖小城市房子了,能不能买认准两点
2017年06月27日 10:10 星火记者联盟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小区周边的中介门店有了一些新变化。

这是笔者前天闲逛的时候拍下了这张图:

门店没有开门,里面有两个人,显然并没有开门迎客的意思,倒是门上挂的横幅挺有意思。

还记得两三个月之前,每每去小区物业取快递,总能看到中介找物业借钥匙看房,有些业主是不住在小区里的,钥匙托管给物业了。还有一回看到中介经纪人跟小区保安起了争执,原因是保安坚持要中介登记后才能进入小区,而中介则坚持要闯进去(这一点我要给小区保安点个赞),还因为这件事动手了,最后以该中介门店店长道歉了事。

说这么多,其实想说的是,两三个月前,二手房市场的确很火,而现在,跟保安动手的那家小中介已经关门撤店了。

至于其他两家中介,现在当然还在撑着,但就像上图这样,都没什么业务,门店里也没什么经纪人。

前段时间,有消息称大量中介经纪人开始代理外地的新房,现在看来,这种趋势已经愈演愈烈。现在还能卖得动的房子,基本上都在下面的三四线城市了,一些有特殊概念的城市,正在被中介挑选出来,推荐给北京的购房者。这样的城市除了上图中的东戴河之外,还有唐山、秦皇岛、海南、山东半岛的部分城市。

笔者对于这种趋势还是有感触的,主要体现在电话上。一季度基本上是没什么电话打进来推销房子的,到了4月份,开始有电话推销北京周边的房子,有燕郊等地的,而最近这一个月来,推销的房子变成了更远的威海的海景房。

打电话的既有项目的销售人员,还有中介机构的经纪人。这些外地的项目销售是想借机卖房,而中介经纪人则不然,他们只是因为收入锐减,本地已经没什么业务,自己要吃喝,房子要还贷,听说有的买了好几套房,等着米下锅。

中介行业就是房地产的晴雨表,本地的中介代理外地的项目,更是表明楼市暗流已非涌动,而是汹涌。

向来楼市的焦点都是一二线城市,特别是二手房行业,一线城市是最为活跃的,二线城市次之,三四线城市几乎没什么二手房市场。现在中介不干二手房了,去为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导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眼下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的火热,跟中介有很大关系。经过他们的包装,部分三四线城市的商品房简直成了香饽饽。而实际上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以唐山为例,刚开始中介从北京等城市为唐山的开发商导流,后来开发商看到商机,开始自己在北京设前站,而中介开始为一些不易销售的问题项目导流,这些项目有很多问题,手续不全是普遍现象,还有的项目资金存在问题,烂尾风险也不小。

前天有媒体已经爆出,有几千人在唐山买了房子,他们都踩了雷。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中介带过去的。虽然炒房不值得同情,但中介的助推作用却不能无视。

从购房者的角度来说,你要去三四线城市买房,判断房子值不值得买的最简单的方式有两点:

1、看一块买房的有多少是说普通话的,如果大部分的购房者都是说普通话的,说明这座城市的房地产的行情基本上由外来资金支撑,这些资金是不会长久停驻的,赚到了要撤,觉得危险了也要撤。

2、看当地房子的价格与当地人的收入差距。很多三四线城市,普通人的收入也就3000多块钱,房子却能卖到两三万一平,这样的行情,已经完全脱离了当地的基本面,房子还能卖给谁呢?本地人对楼市知根知底,而且人均住房面积远超一线城市,根本不会买。外地的购房者来了一波,两波,还会不会来第三波,可就不好说了。

楼市如今风云变幻,本质上是管理层导演的,这一点我们只能接受。但对于购房者来说,决策却是极其微观的,能影响到的也就是自己而已,买房不得不慎重。而微观层面的决策,比如买什么城市、什么项目的房子,基本上也就是参考当地楼市的行情、以及中介等人的意见。

眼下中介有很大一部分的收入来自代理小城市的新房。在钱面前,购房者会低头,中介也会低头。你看中的是房子增值的空间,而中介则是看中成交的佣金,你会冒风险买那些不具备价值的房子,中介自然也会冒风险代理那些有问题的房子。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欧式家具一站式服务就去“齐居置家”www.qijugo.com!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