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终结战 幕后黑手大赢家原来只有“它”

万科终结战 幕后黑手大赢家原来只有“它”
2016年08月02日 18:33 星火记者联盟

宝万纷争的故事依旧延续着,八卦、黑幕、阴谋论等各种剧情纷纷上演并多次精彩反转,却依然没有定论,如果跳出事件本身,从当前改革思想,尤其是关于国企与民企定位的角度来看待此事,宝万之争的结果其实早已明确。

所以宝能绝不会是大赢家,万科管理层更不会是,只有华润或深铁才会是大赢家,万科最终必定姓“公”。

姚振华(左)和王石(右)走到最后或许都不是真正的赢家

万科为什么要“姓公”?

自中央在北京时间7月4日(下同)强调“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之后,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除了“脱虚入实”,就是“国企做强”,而对于宝万之争,又意味着什么?

尽管目前宝能坐着“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但在“国企做强”的大旗下,未来万科的结局一定“姓公”。如果华润作为原国资大股东,把万科这么优秀的资产给弄丢了,那就是犯了政策错误,这是央企高层不可承受之重。

也就是说,万科未来第一大股东,一定是公有制下的华润或者深铁。要知道,万科争夺战这一案例的最终宣判结果,大概率将对很多虽不如万科优秀,但股权结构部分类似于华润、宝能及万科这般关系的其他“国、民混合型企业”,其今后在“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企改革中的命运,产生较强的示范意义。正是因为这种示范意义,在国企改革的“理直气壮”之下,万科“姓公”,才是最有可能发生。

到底花落谁家?

万科“姓公”之后,接下来唯一的问题,就是万科到底是央企华润接手,还是地方国企深铁来接管。

如果最终华润变成了第一大股东,其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交由深铁来持股,也不是不可能。万科最后属深圳国资委的概率依然较大,因为地方管地方企业总比央企管地方企业显得更加“符合常理”,同时这也有利于缓解央企华润“手伸得太长”的舆论压力。

王石与宝能的归处?

王石的问题相比宝能实际上简单得多,无非就是“去”或“留”。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外界经济政策,或者公司内部的股权之争,而在于王石自己。因此,他离开和留下的概率各占50%。

在“国企做强”的经济政策下,宝万之争最终的结局注定“姓公”。其中,“笑到最后”的会是华润、深铁,而深铁最终接管万科的概率更大,毕竟地方政府管地方企业显得更加合情合理,这同时也避免了“央企华润管的过长过远”的舆论压力。这场“战争”中,难受的将是宝能,宝能很可能留下作为一个财务投资人,但是他必须让出第一大股东的交椅,这一方面不违背“国企做强”的原则,另一方面也彰显出国企能容纳民企的意图。不过,由于宝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抢了第一大股东的座位,不排除其被问责的可能。王石方面不存在特别大的输赢,这将是一个最优的、折中的“多赢”结局。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511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