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现在买房,别买房 否则等于把钱送给富人

专家:现在买房,别买房 否则等于把钱送给富人
2016年08月07日 13:05 星火记者联盟

虽然我们GDP增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调账,但央行仍然没有考虑进一步的宽松政策。在近日公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仍然强调,未来一段时间稳健货币政策仍将维持。这一定调意味着,房地产去库存所希望的进一步宽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看不到了。

无独有偶,国资委前几日有关继续发挥投资在拉动GDP增长的文章中也删除了有关“进一步降息”的字眼。

这无疑向市场释放了明确的信号,未来宏观政策不大可能有更宽松的环境,房地产行业的去库存压力需要另找出路。

事实上面对房地产行业的分化形势,进一步采取宽松政策来释放流动性的负面效应已远远大于正面效应,因为大部分流动性都会被房价上涨的城市所吸收,根本无法作用于实体经济和三四线的房地产。

从根本上说,央行虽然没有提出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但也明确提到了结构性改革,将现有流动性分配至亟需的行业。

6.7%的增速代价太大

上半年的GDP增速虽然保持在6.5%-7.0%的目标区域之间,但代价之大,我们有目共睹。虽然我们一直在谈转型,但当前经济结构惯性非常严重,目前支撑GDP的仍然是房地产和基建投资,而且这种依赖性从目前的各项指标来看,有增无减。

有关人士表示,现在买房无异于把钱送给富人。

以至于部分城市不得不采取措施来缓解民众对房价暴涨的愤怒。这种非正常手段已经从一线的北京上海深圳蔓延至二线的苏州、南京、厦门、合肥等城市。

有效货币需求被房地产挤压过度

货币的总供给量并不低,只不过大部分流向了房地产,大量实体中小企业得不到足够的货币信贷支持,转而寻求影子银行的支持。影子银行的货币成本普遍高于商业银行,这使得实体企业的利润进一步被金融系统瓜分。再加上房地产行业的低成本资金优势,形成了对实体经济的碾压。

去杠杆还是加杠杆?

实际上这两者现在是同时进行的。只不过去杠杆的是企业,加杠杆的老百姓。杠杆总水平并没有下降多少,只不过转移到居民头上而已。这实际上跟当前去库存的效果很相似。

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去库存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但代价是居民杠杆的快速攀升,库存并没有实际消化,而是转移到居民手中了。海通机构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居民信贷杠杆水平已经来到了56.5%的历史新高,几乎已经见顶。

这要“归功于”各地降首付降税费给购房补贴等新举措。

此外,央行维持现有货币政策稳定还有另一个考量,那就是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一旦进一步宽松流动性,资本外流加剧会进一步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人民币收益率的下降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负面影响的。

综合当前各种措施看,央行基本上停止了货币增量操作,转而进行结构性调整,这需要新的政策来决定资金合理流向那些亟需的领域。

目前降息压力更多来自于外部,澳大利亚和刚刚脱欧的英国宣布降息。这会导致资本外流加剧,为了保持目前的货币流动性,央行有可能采取新的宽松措施,但降息的可能性不太大了。

通过这一轮的货币宽松,房地产泡沫已经被吹到历史高点。相关消息显示,中国五十座城市的商品房总价值已达32.9万亿美元,超过了全美商品房总价值。其中,连南京的商品房价值都已接近纽约商品房总价值。

高净值人群普遍感到房价风险的来临,投资渠道越来越窄,普通人你还敢接盘吗?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511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