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扑朔迷离的中国实体经济现况,如何拯救?

揭秘:扑朔迷离的中国实体经济现况,如何拯救?
2017年10月09日 10:58 星火记者联盟

北京时间9月30日,中国9月份财新制造业采购指数发布,相较于先前市场预期的51.5,实际数据为51,也低于前值的51.6。从数据结果来看,中国的制造业仍旧处在下探阶段。 

作为支撑中国实体经济的重要数据,财新制造业采购指数在设计权重上更加偏向中小型制造业。一般认为,相较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指数偏向于国企,财新所公布的指数则更符合中国实体经济的现况。

最新公布的制造业指数显示中国经济尚未触底

扑朔迷离的中国实体经济现况 

9月2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间,中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49,213.5亿元人民币(约合7,456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去年同期,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达到21.6%。这是继2013年以来所录得的最佳数据。 

此外,相较于去年同期,今年8月,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达24%,较去年同期的16.5%上涨7.5%。8月份工业企业利润迅速飙升也让市场高度关注,由于时值19大前夕,在中央积极推动供给侧改革以去化过剩产能的背景下,工业类企业的利润出现强劲反弹也被视为是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好转的一个重要指标。 

不过,本月稍早,从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另一项数据来看,8月份中国经济仍旧处在下跌区间。当月份,中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增幅仅6%,不仅低于早先预期的6.6%,更低于前期(7月份)的6.4%。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疲软意味着中国的需求并不如预期的强劲。 

作为经济活动的领先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仍持续走缓,而其中又以民间投资持续低迷最引人关注。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民间投资增速仅6.4%,而到了8月份,该数值更进一步下滑至3%。 

在经济能见度不佳情况下,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意愿不强。未避免中国经济因投资动能不足出现硬着陆,政府承接起了“转移杠杆”的重任。在今年两会期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便曾明确表示将提高政府负债率来缓冲中国经济下滑的压力。 

也因此,在中央政府出手相助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升温为中国经济起到有效的拉升作用。此外,在三四线城市楼市“去库存”政策持续发力下,上半年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投资超过5万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幅达8.5%。基础设施与房地产业的投资持续升温带动工业企业业绩出现反弹。 

高端制造业在中国日益生根 

当前中国的制造业仍旧处在低迷之际,如何引进新的产业来支撑起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任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 

据了解,自今年以来,韩国电子大厂LG集团已决定将旗下最尖端的显示器有机面板生产线移至中国。此外,包括中国本土面板厂京东方也已进入了全球门槛最高的苹果供应链。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正靠着技术密集的高附加值产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而像LG这样看好中国市场的企业并不在少数。LG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也计划在其最大的生产基地中国西安设立新一代半导体储存器工厂。据推测,三星这项投资案规模将上看90亿美元。 

有声音认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经济尚处在波段低点之际加码投资中国,且投资项目多为当前最先进的生产线,其目的是为了响应中国政府所倡导的“中国制造2025”等产业振兴政策。 

近年来,受到过剩产能影响,中国经济正处在波段低谷阶段。如何去化僵尸企业带来的过剩产能成为中国政府部署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 

今年稍早,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给予包括无人机、机器人、电动车等尖端产业许多具体优惠政策。 

由于中国市场有着门槛较高的准入限制,这也强化了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置尖端生产线的意愿。在中国政府持续推出扶植政策的同时,外资企业将先进产能移入中国的比例正快速获得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在外国企业加速将先进产能移入中国的同时,如何串连起当地中小企业,建立起在地化供应链恐怕才是“中国制造2025”能否获得落实的关键所在。 

据了解,截至目前,许多外国企业在中国设厂主要目的是规避准入门槛,但生产线所需供应链仍高度仰赖既有供给链。如何整合中国的中小企业以及科研能力,让政策支持下中国现有的科技技术同外企的生产技术进行融合,进而深化外企对中国企业的依赖,才是衡量“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指标。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莫言主笔,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