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奶的外患与内忧 突围之路政府该出手吗?

中国原奶的外患与内忧 突围之路政府该出手吗?
2016年08月23日 17:46 星火记者联盟

近期中国规模化牧场的收奶价格不断下滑,已经跌至3.7至3.8元/公斤左右,这个价格已经接近规模化奶牛养殖企业的盈亏线。在进口大包粉冲击之下,中国奶价快速下跌,亏损也从势单力薄的养殖户进而蔓延到大型规模化牧场。同时,中国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下滑,严重考验着本土原奶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进行政策引导,保护中国原奶产业,或能为中国原奶产业开辟突围之路。

中国奶价连年下跌。

价格走低,产业受阻 

早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就曾使奶价跌入谷底,但到了2009年,奶价又开始回升。从2011年到2013年,中国奶价不断升温。在2013年,中国停止了新西兰奶粉的进口,奶价一度飙升。2013年奶荒极为严重,余温持续到了2014年,但很快就一落千丈,奶农开始负债经营,损失惨重。

根据黑龙江省乳业发展中心在今年7月公布的数据,这一轮奶价起落让黑龙江养殖业很受伤。从2013年到2015年,黑龙江省平均收奶价格下降13%,全省奶农年减收28亿元。由中小养殖户组成的奶站数量从3,062个减少为1,040个,降幅达66%。

随着奶价的持续下滑,这轮危机蔓延到了大规模牧场。今年上半年,中国原奶企业长城乳业暂停了奶粉加工业务,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公开停止奶粉加工业务的乳企。公司解释称:进口奶粉价格持续低于中国国产奶粉,乳品加工企业大量使用进口奶粉作为生产原料,导致中国国产奶粉价格低迷,因此暂停了奶粉加工业务。这一决定让长城乳业1-6月份收入下降了33.86%。

不断下滑的奶价也影响到原奶企业的业绩。从2015年开始,包括现代牧业、原生态牧业、西部牧业等多家原奶企业都出现了净利润快速下滑的情况,上半年也都发布了预亏公告。

外患与内忧

在此次原奶危机中,不少企业把危机的原因指向了廉价的进口大包粉对市场的无序冲击。

大包粉是一种俗称,其实就是鲜奶直接喷粉制成的工业奶粉,主要供乳品企业进行再加工或生产使用。最近一次8月2日全球乳制品拍卖数据显示,全脂奶粉的价格为2265美元/吨,折算成原奶为2.2元/公斤,而同期中国农业部定点监测平均奶价为3.4元/公斤,国产奶粉的成本都要比进口奶粉到岸价高出1万元/吨。

目前原奶业矛盾正在凸显,一方面,进口大包奶粉价格持续低迷,并与中国国内呈倒挂趋势,对中国乳品加工和奶牛养殖业冲击明显;另一方面,由于进口原料质优价廉,企业大量使用替代中国生鲜乳,进一步加深了上下游产业矛盾。

虽然大包粉的进口对我国原奶也造成的冲击很大,但矛盾并非完全在大包粉上,原奶过剩更多还是消费需求减少所导致。目前中国消费力不足,传导至上游,才是家具原奶危机的主要因素。

为了配合中国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确保企业收入和利润,中国乳企加码高价高端产品,而原本消耗大量原奶的大众产品总量被缩减,这也导致了原奶需求的减少。

突围之路

目前,国外的奶价远低于中国,在价格上形成了绝对优势。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持续,就连大规模化的牧场也都将面临困境。

有专家认为,政府方面应当出台一些保护政策,如果低价情况再持续两年,大型牧场连续亏损,中国乳业的基础就会损失殆尽。一旦外资掌控了中国的原奶命脉,在未来一定会把产品用最高利润卖到中国。而一旦中国上游养殖业大面积破产,奶牛数量锐减,再恢复就非常困难。中国奶源不能完全依靠国外,否则中国乳业安全和稳定就会受到挑战。

而业内人士则表示,从根本上而言,中国应尽快改变奶牛的养殖模式以及产业利益分配体制。而在现阶段,国家应进行政策引导,拉动中国鲜奶生产和消费。

中国乳业消费还远没有达到天花板,中国的人均消费量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尤其是在农村和三四线市场。如果中国能够妥善应对目前的状况,现在的原奶危机也许能够成为未来中国乳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你们觉得应该市场化发展?还是应该保护这些竞争不过别人的我们企业?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B511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