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还有人劝你去炒房,那他一定是想害你!

如果现在还有人劝你去炒房,那他一定是想害你!
2017年11月22日 13:46 星火记者联盟

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准时出炉了,整体上仍然在降温,但细心的网友发现,10月份与9月份还是有点不同。

比如15个热门城市中,8/9月份都是环比零增长或微跌,但10月份成都开始转增0.7个百分点。

再比如,70个大中城市,10月份上涨的有50个,比9月份多6个。

新房方面,一线城市整体继续环比下跌0.1%;二线城市整体环比上涨0.3%,比上个月扩大0.1%,三线城市也是环比上涨0.3%,涨幅也是扩大了0.1%。

二手房方面,一线城市环比持平,二线城市是上涨0.2%,涨幅持平,三线城市环比上涨0.2%,涨幅回落了0.1%。

就10月份的数据,我说三点吧。

一、一线城市继续降温,北京最给力

一线城市中,北京新房已经连续下跌5个月了。

二手房则更明显,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北京二手房停涨,5月份开始回落,已经连跌6个月,5-10月份环比跌幅分别为0.9%、1.1%、0.8%、0.9%、0.6%、0.4%。

事实上北京二手房已经进入量价齐跌的下行通道中,去年成交26.7万套,今年前10个月总共才11万余套,全年不会超过13万套,已经腰斩。

昨天中午吃饭,跟链家的一位朋友聊天,他告诉我,今年链家基本就没赚什么钱,中介行业现状的确到了最艰难的时候。

所以说调控还是有效果的,房价不涨了,至少让大家心理不慌了。虽然现在买房还是不大容易,但至少不会被“怕错过”“等不起”之类的心理绑架。

其他三个城市,广州起步最晚,目前还有一定的向上的惯性,但在大环境下,也已经明显惯性不足了。

上海和深圳是调控最早的,目前已经进入稳定期。高位波动运行,连炒房客都不敢进场了。

据深圳房产自媒体樱桃大房子称,有外地老板携资1000万打算去深圳买高端点住宅(不是公寓),逛了一圈结果发现只能买普通两居室,只好撤离了。

深圳的特点是盘子小容易搞事,但2015-2016年那一波搞得太狠了,大家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值是1.45,每1元钱存款都对应了1.45元钱的贷款,现在房价已经拱不动了。如果还有人告诉你去炒房,那他一定是在害你。

上海也不能炒了。上海房价没有大的波动,但上海在租赁住房这一块走的相当快,目前已经出让了11块纯租赁地块,这在所有城市中是最多的,其他城市比如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也就是一两块而已。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现在一线城市中,仍然参与交易的绝大多数都是改善性需求,刚需和炒房客比例极低。原因很简单,刚需杠杆到极限了,没钱,炒房客怕了,横盘赚不到钱,不想进场。改善性需求算是有“真居住需求”且有能力进场的唯一一类人。

二、房企仍然在三四线抢收最后的机会

据相关团队去三四线实地调研得出的结论,三四线城市中,主要的购房者是当地的,炒房有,但不是主流。

三四线城市购房需求还在不断释放,主要是受货币安置推动。这一波力度非常大,平均货币安置已经超过了50%。以前给安置房,现在超过50%的人拿到的都是钱,只能去买商品房。房企开发商都瞄准了这一点,使劲卖房子。

可以说房企都在抢收最后的机会,三四线的好日子真的不多了。我所了解到的是,大房企经过这两年的折腾,已经逐渐撤离,大银行也是撤离得差不多了,目前都是一些小银行和体系外的资金在进场。

三四线楼市的确仍然高温,但对比这一年来70个城市房价数据,你会发现领头羊经常变化。所以房价上涨城市不能仅看个数,上个月少点,这个月多点就心慌了,这反而说明了整体上涨,但每个城市的空间都不大,没有一个可以长期维持,大家轮流上榜而已,这种格局对炒房客来说就是噩梦。

目前三四线城市的确还会热一段时间,但还是那句话,没有流动性,没有长期性,精明的房企在博最后的机会,炒房客现在进场就是“侠之大者”,至于本地人,买房或者不买房,还是那句话,不能为了买房而买房,不能为了花钱而买房。

这样的例子我见过不少,问他们为什么买房,他们搞不清楚具体原因,心中只有一个观念:“手中有钱,不能存着,必须变成房子,买不起一线就去买三线”。类似这样的观念都是极其错误和过时的。错误是因为等你真正需要钱的时候你没钱了,等你需要房子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手中的房子变不成钱,也无法去住。过时是因为普涨早已结束,买房即赚的时代早已结束,用马光远的话来说就是“买房不用智商的时代已经终结了”。

真要买房,必须是能够解决一两个迫切的需求才行。

三、未来的楼市是长期的稳定的不会暴涨的

未来楼市总体是长期的、稳定的、不会暴涨的行情。个人认为,土地和人口指标更重要。

土地已经很明显了,未来重点是保证刚需,不足的城市要扩大供给,但却重点向租赁市场倾斜,重点留住刚需居住需求。

至于人口也肯定是流向城市群的,但各大城市群之间却有差距。

就拿东部三大城市群来说,2011-2016年的人口流动趋势显示:

京津冀和山东人口总体还在增加,但已经趋于零增长。

长三角的上海是波动平稳的,浙江增长强劲,安徽后续没啥戏,江西人口不断减少但减幅在收窄。

广深表现不错,一直是保持着不错的人口流入量,佛山惠州和东莞也在不断发力,只有其他城市都不行。

这三大城市群一对比,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珠三角部分三线城市是有机会的,大湾区概念会聚集各种资源,大湾区之外的要慎入。

2、至于长三角,看轨道交通的发达程度吧,优势的城市距离核心城市越近的越有机会,但随着距离增加,热度会迅速衰减。

3、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共同发展不同,京津冀资源仍然集中在大城市,周边大量的三四线城市没啥机会,现在房价已经是高位,虚胖比较明显。流动资金别投向这些三四线城市,进去后中长期是无法脱身的,能不能赚都是问号。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莫言主笔,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