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房价暴涨高烧楼市 新手法竟为债务转移?

本轮房价暴涨高烧楼市 新手法竟为债务转移?
2016年09月09日 17:13 星火记者联盟

据测算,楼市库存被严重低估,官方报道的7亿平米仅是待售面积,如果再加上商品房之外的保障房,公用建筑和单位自建等,那么面积可能超过80亿平米,仅商品房在建和待售就超过50亿平米。

按照2015年全国销售面积10亿多平米算,这些库存要5-7年才能消化掉。

从2014年开始,房产销量持续低迷,房价居高不下,这样的僵持状态持续了两年。库存去不了,土地卖不掉,高层开始找到了新的方法,一方面让让房价稳中有升,一方面刺激买房者要赶紧动手买房,于是有了2016年年初的首付比例下降,税费下降,央行放水等措施。于是看到了很多城市房价的爆发式上涨。

高烧的楼市何时才能退烧

为何这么做?

从经济常识和决策者的逻辑来判断这轮房价上涨的本质。2015年的5,000点的牛市,就是高层想借助资本市场,拉升资产价格,以达到振兴实体经济和拉动GDP的目的,但结果“一地鸡毛”。

而高层为何要在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的这个时候发动这轮房价上涨?主要是因为整个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的风险越来越大。经济方面的下滑必然传导到金融系统,而金融系统的最大危机,不在股市,不在居民住房贷款,也不在企业贷款,而在地方政府债务。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数据,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概是30万亿左右,这还只是审计数据,而不是财务意义上的数据。这是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处理不当,真有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除了政府信誉受损之外,整个银行系统都可能崩溃。

如何化解?

有几种设想,一是央行直接出钱购买地方政府的债务,印钞票给银行。毫无疑问,这就是赤裸裸的量化宽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二是地方政府和银行商量,债务延期。但延期并不利于债务总量的控制,也许债务会越滚越大,这个方案也被否决;三是债务置换,发新债,还旧债,但是时限拉长,利息降低。

当下走的就是第三种方案,2015年的债务置换还比较顺利,但到了2016年,情况发生了变化。95%的省会直辖市是靠土地偿地方债的,一大半的债务要靠土地财政来偿还。为了让债务置换顺利推进,为了让整个风险地雷不被引爆,中共高层再次进行货币放水,拉高或稳定资产价格,营造债务置换的宽松环境。

接下来的数据可以看到,今年1月新增贷款2.51万亿(约0.38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大部分进入地产和投资领域;紧接着房贷首付比例下降,交易税费下降;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房价大涨。

降低首付其实就相当于增加杠杆,为什么在宏观层面降杠杆、去产能、去库存的形势下,要让房地产提高杠杆呢?从周小川在G20上海财长会议上支持房产贷款提高杠杆的表态中可以看出,“弦外有音”。

在整个银行贷款中,房贷是最优质的资产,坏账率最低,只有这块可以用来提高一下杠杆,于是就各种救市措施纷纷出台。

当前房地产飙升其本质救的并不是房地产,而是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的30万亿债务,是政府的信誉和整个金融系统。只有房产价格上升了,其他资产价格也跟着上升或保持稳定,抵押品的估价也上升了,政府的土地好卖了,财政税收也上升了,跟银行的议价能力就上升了,债务置换也就顺利了。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