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中国房价于水深火热只有此文

拯救中国房价于水深火热只有此文
2016年09月21日 13:02 星火记者联盟

尽管政府不间断布局房地产调控,但结果仍旧是“一厢情愿”,房价仍如脱缰的野马“桀骜不驯”,房价增速再创6年新高,天量新增房贷考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此轮房价上涨的背后秘密到底是什么?高房价还有解吗?



综合媒体报道,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及二线热点城市房价暴涨,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环比涨幅达到5.2%,同比暴涨37.8%,深圳同比涨幅也达到37.3%。

二线城市中,郑州、无锡、合肥领跑,郑州一手房房价环比涨5.6%,位居70个城市之首。厦门一手房的同比涨幅最高,为44.3%。

总体来看,8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增幅为1.3%,相比7月份的0.7%有明显提升,这也是2010年5月份以来最高的环比增幅。

另外,房贷也迅速猛增。

据央行数据,2015年6-12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基本维持在3,000亿中枢左右,今年前八个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基本维持在4,000亿以上。根据广发测算,2014/15/16年居民中长期贷款月均新增分别为1,858亿元、2,542亿元、4,5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9%、36.8%、78.3%。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指出,地产信贷也再度升温,千亿地产信贷再次涌入房地产市场,热情的背后是风险积聚的担忧。

那么,此轮房价上涨到底是为何?

有分析揭示出,此轮房价上涨现象诡异。分析认为,奇怪的是2014年之前的十多年,深圳上海房地产的牛市伴随的是资金大规模的净流入中国,而最近这一轮疯长却是伴随着资金大规模的净流出中国开始的。

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是由于当下中国的“利率黑市”造成的。

但有猜测指出,是由于政府房地产策略低效率有关,在一定程度上的政策与现实的扭曲造成了此轮房价的上涨。

有经济学家指出,去库存的房地产政策是第一推手,为稳增长释放出来的货币成了最大的助力,高杠杆拿地导致地王频出,最后,没有及时调整的土地政策大大强化了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这几乎意味着,靠限购政策进行降温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此时,不乏阴谋论再次出台,认为涨房价是为了更好地去库存。当然,这样的阴谋论并没有确切依据。

实际上,官媒多次发文呼吁政府应该担负起楼市调控职责。

比如,央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9月20日在第二版刊登《地方政府应担负起楼市调控职责》一文,指出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频频落空,甚至出现通过“加杠杆”方式实施去库存等政策走偏的现象,对此地方政府也有一定的责任。

文中直指,当前高企的房价,已让广大民众抱怨连天,而楼市的泡沫化倾向,也成为国际上某些机构打压中国经济前景的口实。一线城市楼市“高烧”不退、部分二线城市楼市价格短期暴涨,这是前期地方政府没有很好地调控楼市的结果,也是将来楼市可能出现风险的隐患。

对于如何遏制高涨的房价,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和外资行给出了一个方法。

《人民日报》援引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限购”应被看作是一个临时性的应对措施,为楼市“退烧”不能长期依赖这一点,否则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

野村控股驻香港的房地产分析师Jeffrey Gao亦认为,只要信贷保持宽松,地方性的房地产紧缩措施即便范围扩大,也不太可能止住价格上涨。

但是,如何才能遏制房价涨势?

Gao表示,除非政府紧缩信贷并且大量增加土地供应,否则难以看到房价拐点。

这与法国兴业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姚炜的观点一致,她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遏制中国势不可挡的房地产泡沫,只有通过在长期内增加大城市的土地和房源供给,并在短期内遏制流动性宽松。

她认为,尽管房价的过快上涨主要集中在供应紧张的少数大城市,但是这种现象所引发的房价永远上涨的预期,对于整个经济以及金融体系来说非常危险。这种预期可能会导致实体经济的健康投资进一步遭受打压,并鼓励楼市增加杠杆。

长期来看,我们认为除了增加大城市土地和房源供应之外别无他法,而政府似乎终于有意朝这个方向行动。短期看,央行则需要暂停流动性宽松,而这种情况已经在发生。

人民日报也提到如何治本的问题:由于投资渠道狭窄,社会资源大量进入房地产市场以及人地关系紧张的问题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

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