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楼市泡沫如何喋血实体经济

深度 | 楼市泡沫如何喋血实体经济
2016年09月29日 09:49 星火记者联盟

长期疲软的“国家指数”振奋起来。今年8月,我国铁路货运完成日均运量900万吨,实现1%同比增长,这是2013年9月以来首次增长。8月全国发电量5,6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另外,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487亿(1人民币折合约0.1499美元),同比增长11.6%。

与此同时,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5%,增速创3年以来最高增速水平。其中,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43.9%,增速比7月加快24.9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增加210.4亿元,创今年单月增量新高。

中国实体经济复苏了吗?业内分析认为,源于9月财政支出增速较快,基建出现明显同比增长,更重要的,由于房地产复苏,对钢铁和有色等领域需求庞大,从而抵消了同比数据上制造业投资增长下滑。这说明,8月靓丽的经济数据,是基建和房地产共同托底的结果。

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438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4%,增速比1-7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43,076亿元,增长4.8%。另一端,8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755亿,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69亿,中长期贷款增加5,386亿,换言之,个人按揭贷款占据8月新增信贷大部分比重。房地产成经济疲软环境下一道靓丽风景。

任何一轮资产泡沫,无不是货币堆积的结果。在庞大廉价信贷支撑下,全国加杠杆行为可谓层出不穷。除日前热议的假离婚骗贷之外,近来,“房抵贷”又被各大媒体纷纷报道。

房抵贷成楼市加杠杆重要因素

所谓“房抵贷”,指借款人以自己或关系人的房产作抵押,向银行申请一次性或循环使用的消费或经营用途的人民币贷款。房抵贷业务贷款额度最高是所抵押房产评估值的7—8成,个人银行甚至能够做到9成,也就是说,100万市价的住房,最多可以从银行贷出60万。

全国房地产疯狂加杠杆,已经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无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还是市场投机者,坚信决策层不可能主动刺破泡沫。在他们看来,倘若央行紧缩信贷,釜底抽薪,银行坏账将立时凸显,很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另外,房价大幅受挫,将直接影响地方财政,并加剧疲软经济下行压力,这均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深远影响。

然而,一路飙涨的房价,将严重挤压企业生存空间,当实体经济完全凋零,房地产最终坍塌将不可避免。毕竟,实体经济是创造就业的载体,也是多数购房者偿还房贷的支撑,如果这一群体丧失生计,大规模贷款违约将不可避免,届时,房地产也将迎来最终的变盘。

并且,从短期看,疯狂飙涨的房价,是以资本持续流出为代价。对于外资企业来说,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投资,是为获取长期利润。随着房价快速上涨,直接带动房租上涨,间接推动人力成本和各项要素成本上涨,严重吞噬利润空间,这构成人民币动荡贬值的根源。

更重要的,实体经济持续疲软,配合上高房价、高通胀带来的冲击,导致市场悲观预期浓烈,越来越多富人群体(以及中产阶层)也加快海外资产配置。目前,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在利用地下钱庄、虚假贸易、购买境外保险等各种途径转移资产,尽管当局频频捣毁地下钱庄,并加大外汇管控力度,仍无法扭转这一局面。彭博社估计,仅2015年一年,我国的资金外流就达一万亿美元,而据国际金融协会的估算,2016年,还将有5,380亿美元资金外流。

全球经济一体化,本质来说也是资本套利时代,当一国经济疲软,企业和资本外流不可避免,这考验着政府和社会共同应对能力。经济硬着陆不可怕,无论日本、美国还是东南亚国家,均遭遇过经济硬着陆情形,关键在于,通过何种举措,重新唤起社会整体信心,推动社会经济回归正常轨道上来。

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载体,是支撑社会经济的脊梁,当这一群体纷纷放弃生产,纷纷加入投机炒作或移民大军中时,意味着社会经济灵魂正被掏空,这比房价触底和金融危机更可怕,将对未来国家发展构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如何挤压泡沫,将对经济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如何保住经济内核,恢复企业家生产和创造精神,是摆在当局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