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真相!所有买房者都将被套牢?

楼市真相!所有买房者都将被套牢?
2016年10月08日 10:31 星火记者联盟

作者:原上草

国庆节期间,就在大家云游大好河山、欣赏祖国人山人海美景的时候,国际资本市场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英镑连续大跌,差点崩盘;二是10月4日黄金暴跌,单日跌幅超过40美元,创三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逼近1260美元关口;三是中国房地产风暴不断升级,十几个大中城市连续出台史上最严楼市调控。

如果说中国资本市场还有一件大事发生,那就是复旦大学教授、中国金融与证券研究专家谢百三撒手人寰。草哥之所以把谢百三逝世列为资本市场发生的大事,当然不是戏谑之言,而是因为他的一句话,其实点透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本质和财富本质。

谢百三研究证券市场几十年,说过很多经典的话,但有一句话影响了千千万万的股民,那就是:“不进股市,没有亏损的危险,但会有一辈子贫困的危险。”

谢百三因为是研究股市的,所以只说了“不进股市”,这句话延展开来,其实就是说,在现代这个资本时代,如果你不会玩资本和金融,靠劳动致富,或许会过得很平稳和小康,但也最多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和过得舒适一点而已,却很难发大财,而且很容易就被玩资本和玩金融的远远抛在后面。

眼前发生的残酷事实和例子就是楼市。很多胆子大的,不断通过向银行贷款,提高杠杆,买进很多套房子,随着房价的上涨,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富得流油。这种钱财,是你通过一辈子的工作薪酬和奋斗都赚不到的。

这种通过利用银行的钱或者别人的钱,来提高杠杆撬动财富的事情,在资本市场每天都在发生,楼市、股市、汇市、债市、期市……当然,有人在这里输得倾家荡产,也有人在这里迅速暴富,谁能成为最后的弄潮儿,谁能狠准稳跑得快,既要看命运,也要看经验。

如何玩好资本和金融,对个人财富的增长确实有很大帮助。当然,这只是从个人理财角度来看,对一个国家来说,却不能把玩金融和玩资本当做主业,毕竟这不能长久。

但是,目前的中国楼市,就被那些玩金融和资本的人玩坏了,这里不仅包括一些市场投机者和炒房者,还包括一些地方政府。他们不仅把实体经济玩垮了,把太多的企业玩倒闭了,还玩出了巨大的社会鸿沟和贫富差距。

房地产这个东西,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增值商品,如果作为个人,你有钱尽管炒、尽管买好了,但如果一些地方政府也参与进去一起玩,并暗中支持和炒作,把泡沫不断吹大,并患上了土地财政依赖症,那就可能是一个灾难。

对于最高决策层,必须对此有所警惕。权威人士说得好:“房子是给人住的,树不能长到天上去,房价也一样。”但是,这一次,有些地方就偏偏把房价炒上了天。

面对此情此景,中央坐不住了。于是我们看到,既有各个地方整齐划一陆续出台一个比一个严格的限购限贷调控措施,又有住建部公布45家“各地查处的违规失信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名单”。

这些地方既有像北京、天津、深圳、杭州、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也有苏州、成都、郑州、无锡、济南、合肥、武汉、佛山等这样的二三线城市。接下来,肯定还会有城市出台调控措施。有些城市还连续出台了两次加码措施。

地方如此密集和自觉地出台这么严格的楼市调控措施,没有最高决策层的关照和打招呼,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央之所以不愿意以全国统一的方式出台调控措施,既有此前“因城施策”的承诺,也有现实情况的考虑。

因为对于一些三四线的小城市来说,房地产的去库存依然压力很大,热点城市的房价上涨,对这些小地方去库存其实是个负作用,因为小地方的财富都跑到大城市了,小地方稍微有点钱的人,都希望在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买房,这种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进一步加大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决策层的想法是,希望通过实施区别性的政策,对三四线城市进行支持,通过合理信贷政策引导,让小地方楼市活跃起来,让大城市冷静下来。但事实却适得其反。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适得其反的效果?全部秘密和原因就在金融。金融虽然是个工具,但它的本质是嫌贫爱富的。你越有钱,银行和资本越愿意借钱给你,甚至利率更低,成本更低;你越贫穷约没钱,银行和资本越不愿意给你钱,甚至高利息也不愿意借给你。

对于个人来说,玩好金融可以发家致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金融玩不好,很容易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并使经济陷入死循环。

所以不管你发多少钞票,钱都很难进到农村,很难进入那些需要钱的地方,反倒是那些富裕的地方,容易赚钱的地方,很容易搞到钱。所以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房价在不断上涨,银行还是原因借钱给这些地方和给这些人,而那些贫穷落后和没有房产的人,银行却很不愿意借钱给他们。

这样一来,贫富差距就越拉越大,所以才会出现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才会出现M1、M2的剪刀差越拉越大。流动性陷阱的本质其实就是贫富差距太大,社会鸿沟太大,阶层对立越来越严重。居民储蓄下降,企业现金流增大,说到底其实就是工薪阶层、普通消费者、无房阶层,他们微薄的薪水,要用来支付昂贵的生活成本,他们可怜的一点钱,被有房者、资本家、企业主和玩大资本大金融的人慢慢剥夺了,所以才会逐渐下降。

这一现象如果不停止,还会继续出现新增贷款全部进入房地产,资本“脱实入虚”的现象仍会继续,中国经济活动将面临停滞的局面。

所以中央政府正在不断搞PPP,不断通过财政政策来拉动经济,因为再通过货币政策和信贷拉经济,搞不好真的会引发通货膨胀的爆发,楼市真的可能会面临崩盘。

接下来,可以肯定,更大的力量和更多的楼市调控措施会不断出手,楼市降温势在必行,随着限购限贷政策的不断出台,接盘者急剧减少,这一轮跟风进去的买房者,将会被牢牢地套在高位。

其实,这几天英镑的大跌和黄金的大跌,跟全球央行货币政策逐渐紧缩,以及美联储加息强烈预期密切相关,在国际货币政策同时收紧的背景下,中国的资产泡沫也难以持续,房价即使不崩盘,也等着温水慢慢煮青蛙吧。

二、真相!本轮房价暴涨本质:掩护30万亿地方债转移!

中国的楼市和股市,就是两朵中国特色的奇葩,是向老百姓吸血的两大合法工具,其中绑架了太多的利益关系和政治因素,其走势本来就是畸形和变态的。

现在楼市与股市冰火两重天,只因政府有形之手的操控。跟去年A股国家牛类似,现在的人造房市异曲同工。

1、降首付=加杠杆

2、暂停开发新地块=暂停IPO

3、契税调整=降印花税

4、专家谈一线城市还要涨一倍=4000点是牛市起点。5、深圳均价10万=全通教育500元。

6、鼓励农民进城买房=最后的散户进场。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很多预言房价要暴跌的经济专家,面对节节攀升的楼市,都成了炮灰和先烈,比如中国社科院的那个易宪容,五六年前,就通过晚上观察居民区的亮灯率来判断中国楼市过剩,预言房价要大跌,结果现在都被骂得不敢出来说话了。

像易宪容这样的经济学家,自己在京城有别墅还出来预警楼市泡沫的,算是有点良知,最可恨的是那些说假话的经济学家,比如瑞信某姓陶的首席经济分析师,面对中国经济不断下行的现状,竟然不言不惭地说是因为中国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这是典型的为了取悦主政者而说假话了。稍微用屁股想想都知道,面对一个一半以上人口是农民,城镇化率只有50%多,经济增长只能靠盖楼来拉动的经济体,你跟我说这是“后工业化时代”?

你不能因为其他工业生产和出口企业都断崖式下跌了,都死得差不多了,留下一点居民消费、网络购物和服务业,比重被动地超过了50%,就说转型成功了,就说我们是“后工业社会了”,这是自欺欺人。做经济学家预测错了没关系,但不能厚着脸皮说假话。

继续回到楼市这个话题上。尽管很多唱空楼市的专家都不敢出来说话了,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房子经过这么多年的跨越式发展确实过剩了,现在不管媒体还是官方,习惯用7亿平米来概括当下的楼市存货,但按照北师大教授钟伟的测算,这严重低估了楼市的库存,因为这7亿平米仅是待售面积,如果再加上商品房之外的保障房,公用建筑和单位自建等,那么面积可能超过80亿平米,仅商品房在建和待售就超过50亿平米。

按照2015年全国销售面积10亿多平米算,这些库存要5-7年才能消化掉。

既然房产库存这么庞大,中央政府也在不断强调房产去库存,那为何房价一直降不下来呢?即使是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丝毫未有松动迹象。学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应该还记得有这么一个场景,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时,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进水沟,也不让那些穷人喝到便宜和免费的牛奶,这是资本家的本性决定的。中国的地产商比资本主义的资本家更加“为富不仁”,反正钱是银行的,地是抵押的,盖房的钱是欠着民工的,要死一起死,反正就是捂着不降价。

买房者不买,卖房者不降 ,房产销量持续低迷,房价居高不小,这样的僵持状态大概持续了2014-2015年的2年,库存去不了,土地卖不掉,这时,政府着急了,必须出大招,一方面让让房价稳中有升,一方面刺激买房者要赶紧动手买房,于是有了2016年年初的首付比例下降,税费下降,央妈放水等措施。于是我们看到了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城市房价的爆发式上涨。

当然,这些都是表象,表象背后的决策逻辑是什么?我们必须搞清楚才不至于雾里看花。草哥不想去预测房价接下来是涨是跌,“泡沫之后必然破裂,没有永远上涨的价格”,“东京香港房价泡沫破灭了,所以上海北京房价必须破灭”,这样的鬼话谁都会说,但没有任何意义,就像大家都会说“人总会死的”没有意义一样,关键在于你要知道某个人什么时间会死,那才牛X,那你就是先知了。

草哥没有做先知的天赋,所以只能从经济常识和决策者的逻辑来判断这轮房价上涨的本质。在中国,任何一个大的经济事件和经济现象背后,都有老大哥的身影,都会体现老大哥的意图和意志,相对市场,老大哥掌握的资源动员能力实在太多太丰富了。2015年的那轮5000点的牛市,就是因为老大哥想借助资本市场,拉升资产价格,以达到振兴实体经济和拉动GDP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这也说明一个道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老大哥的资源动员能力很强大,但也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成的。

老大哥为何要在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的这个时候发动这轮房价上涨呢?说到底还是因为整个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的风险马上要爆发了。经济方面,PPI连续经历48个月的断崖式下跌;占GDP三分之一的外贸出口基本没有了,甚至成了负数;大部分制造业工厂都关闭,钢铁、化工、水泥等重化工业基本全军覆灭;消费在勉强地支撑着,但这只是人们维持基本的生存所必需,随着经济的下滑,消费早晚也会下跌的。

经济方面的下滑必然传导到金融系统,而金融系统的最大危机,不在股市,不在居民住房贷款,也不在企业贷款,而在地方政府债务。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数据和估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概是30万亿左右,这还只是审计数据,而不是财务意义上的数据,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只有天知道。这是一个黑洞,也是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处理不当,真有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除了政府信誉受损之外,整个银行系统都可能崩溃。

而且,这些地方债务90%以上是以政府财政收入信用,或以相应资产收益作为担保或抵押的形式存在,融资对象是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机构。融资渠道包括融资平台贷款、信托融资、城投债等。在平台贷监管收紧后,一些地方变相融资的行为愈演愈烈,不少地方通过信托贷款、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发行理财产品、垫资施工等方式变相融资。

如何化解这些风险呢?当时决策者有几种设想,一种是央行直接出钱购买地方政府的债务,印钞票给银行。毫无疑问,这就是赤裸裸的量化宽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第二种方案是地方政府和银行商量,债务延期。但延期并不利于债务总量的控制,也许债务会越滚越大,这个方案也被否决;第三种方案就是债务置换,发新债,还旧债,但是时限拉长,利息降低。

现在走的就是第三种方案,2015年的债务置换还比较顺利,一些银行因为第一次跟地方政府过招,都比较听话。但随着债务置换规模越来越大,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也进一步升级。财政部要求2016年地方债置换与新增规模将达到6万亿,三季度前完成置换。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提前置换,可以全部置换。一些地方这些乐了,赶紧把以前五花八门的债务都拿来置换。

但银行也不是傻瓜啊,很多都是上市公司,它们也有利润和绩效考核啊。这时,银行反应过来了,你地方政府这是得寸进尺啊,你违约在先,还不了债务,现在还出个主意要换成利息更低,期限更长的,而且逐渐置换还不行,要求超额提前置换,那我银行肯定不干啊。于是,很多银行在跟地方政府博弈过程中,协商说,你不要置换了,还是给你延期吧,利息还是按照原来的。通过条款设计,恩威并用,让地方政府选择延期而非置换,银行其实想走的是第二种方案。

眼看房地产不行了,土地卖不出去了,财政税收逐年下滑,债务成本越来越高,银行又不想债务置换了,这时,地方政府快扛不住了,再僵持下去也不行啊。要知道,95%的省会直辖市是靠土地偿地方债的,一大半的债务要靠土地财政来偿还。为了让债务置换顺利推进,为了让整个风险地雷不被引爆,有高人出了一计:货币放水,拉高或稳定资产价格,营造债务置换的宽松环境。

接下来就是我们看到的,1月新增贷款2.51万亿,创历史新高,大部分进入地产和投资领域;紧接着房贷首付比例下降,交易税费下降;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房价大涨。

降低首付其实就相当于增加杠杆,为什么在宏观层面降杠杆、去产能、去库存的形势下,要让房地产提高杠杆呢?从周小川在G20上海财长会议上支持房产贷款提高杠杆的表态中,你听出了其言外之意吗?

在整个银行贷款中,房贷是最优质的资产,坏账率最低,这说明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守信用的,他们宁可省吃俭用,整天吃方便面,都不愿意拖欠银行的欠款。操盘者想来想去,只有这块可以用来提高一下杠杆了,于是就各种救市措施纷纷出台。

但我们应该看明白,这次救市,救的不是房地产,而是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的30万亿债务,是政府的信誉和中国整个金融系统。只有房产价格上升了,其他资产价格也跟着上升或保持稳定,抵押品的估价也上升了,政府的土地好卖了,财政税收也上升了,跟银行的议价能力就上升了,债务置换也就顺利了。

很多地方政府的身家性命,都取决于房地产价格,房价一旦下跌,意味着土地价格和其他资产价格也一并下跌,土地卖不出去,抵押品价格下跌,这会导致政府信用违约,银行逼债。接下来的后果大家可以想象,地方政府一旦违约,将纷纷成为被告,信用扫地,这一现象政府愿意看到吗?

有个段子很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经济的这种尴尬:过去24个月里,我们把美利坚曾经奏效的救世良方挨个体验了一遍:1: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刺激需求;2: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3:克林顿的互联网加万众创新;4:弗里德曼的货币供给理论;5:里根的供给侧改革,哦还有熔断制;最后又回到我们熟悉而且的房地产拉动经济上……

只不过,老大哥的这一如意算盘,被市场充分利用了,一些房地产中介不惜做起了房产做市商的事情,搭建金融平台,勾结一些企业,通过拉高房价向银行骗取低息贷款,以缓解资金压力,你政府敢放3倍的杠杆,我就敢放到5倍、10倍,结果是促使房价迅速拉高。

这一结果显然是老大哥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任何疯牛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断崖式下跌,中国经济能承受得了吗??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