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投资频折戟 被批狂妄眼界窄

中国海外投资频折戟 被批狂妄眼界窄
2016年11月01日 20:57 星火记者联盟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并购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但海外一些咨询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中企海外并购的成功率不超过50%,海外矿业收购的失败率更是超过80%。有分析认为,中资海外并购交易陷入麻烦,尽职调查不足是其中一大诱因。

继2015年海外投资规模突破1,180亿美元之后,进入2016年海外兼并收购有增无减,中国海南航空集团刚与瑞士跨国航空服务商Gategroup签订约合95亿元人民币的并购协议便是例证。FT中文网11月1日发布评论文章称,然而与此同时,一些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西方投资者的表现却非常糟糕。

文章认为,中国投资者遵循“走出去”的指示去海外投资,如今的失利证明了他们在狂妄自大和眼界狭窄的自我欺骗方面,自己和西方投资者一样有天赋。

由于中资并购日益受到欧洲、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其他国家政府的审查,自2015年年中以来,近400亿美元的中资拟议海外并购告吹——多数是因为各国政府日益担忧安全和竞争问题。这一数字还没有包括中国人对德国芯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 6.7亿欧元的拟议收购——在收到“先前未知的安全相关信息”之后,德国政府上月撤销了批准。

王健林万达集团的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即便中资并购交易获得批准,也可能引发轩然大波,缺乏尽职调查往往是诱因。文章写道,据说中国首富之一王健林今年向西班牙新闻网站Periodista Digital表示,在他2014年以2.65亿欧元买下西班牙大厦(Edificio España)之后,西班牙政府“像对狗一样对我”。大连万达(Dalian Wanda)否认王健林说过这些话。

但在马德里市政当局驳回他推倒重建这座列入保护目录的25层高大楼的申请之后,这位地产大亨的不满显露无疑。王健林今年在接受一家中国国有电视台采访时威胁称“永远不会再投资”,并称此次纠纷是个教训:海外投资应该预先获得规划许可。万达如今正在出售这幢购于2014年的建筑。伦敦商业咨询公司英中创易(Active Anglo Chinese Communications)的执行董事阴彤(Yintong Betser)表示:“中国企业往往不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在市场研究、人力资源、法律体系和商业实践方面做好准备非常重要。但他们在许多情况下忽视了这些。”

从某些方面来说,中国自己的商业环境文化提供不了多少与西方公司合作的实践经验。文章认为,在一个总是管领导叫“某某总”的国家里,企业森严的等级制度令人窒息,尤其是当首席执行官坚持包揽海外交易的所有决定的时候。

僵化的服从可能抑制执行交易的基层团队提出建议,加剧尽职调查、本地知识和文化理解方面的不足。所有这些有助于解释波士顿咨询集团(BCG)调查揭示出的事实,即约三分之二的中资海外并购交易陷入麻烦。

文章最后表示,西非国家加蓬在两国关系冷淡之后,取消了中国投资35亿美元开发贝林加铁矿的项目。在接受了中国650亿美元开发贷款的委内瑞拉,8亿美元高铁等项目由于缺乏资金而搁浅。国人在巴哈马投资35亿美元建设的Baha Mar度假村遭遇法律纠纷,项目一拖再拖,中国和当地合作伙伴公开发生争吵。太多的中国海外投资遭受此类不幸,这让中国投资者看起来要么是倒霉,要么是疏忽大意,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诚然,对于“走出去”的中企来说,完成并购只是一个开始,提高并购后的企业整合能力才是关键。在并购的历史案例总结中有一个著名的“柒零定律”,即70%的并购案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而70%的不成功案例均源于整合失败。

有学者分析认为, 针对快速发展的中企海外并购,政府主管部门可加强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应对企业继续提供必要的便利化服务和政策支持,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和信息引导。确保企业投资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特别要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关注和跟踪。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