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三会发大招 揭秘攫取金融命根的利益集团

一行三会发大招 揭秘攫取金融命根的利益集团
2016年11月06日 14:19 星火记者联盟

A股“颤颤巍巍”的整理了大半年,在周线稍破前高之后,就止步不前,似乎是有很大的担忧,即使本周发布的超预期经济数据也没有打消市场顾虑。

北京时间11月4日(下同),券商忽然启动,可能给了市场一个惊吓,对这种“硬拉”的手法存有戒心,但题材股明显“萎靡”,而“妖股”一撤,更产生叠加效应。一涨就疯的大环境还是没变,乱七八糟的妖股跟“小鲜肉”演员一样,看着花样美艳,其实严重损害良性发展的基础。可惜“小鲜肉”还能封杀,中国特色的妖股却难治。

与此同时,管理层在金融市场的主要发力方向还是整顿秩序,而央行、保监会、证监会在美国大选落地、英国“硬脱欧”前齐动作,又意味着什么?

金融整顿步步为营,A股难现盛世

证监会的重拳

11月4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近日,两地证监会首次联合组织了打击证券期货新型操纵市场案件专题执法培训班。这是在沪港通总体运行平稳有序,深港通即将按计划有序实施的背景下,两地监管机关落实加强监管执法合作备忘录的新举措。

在这则消息中特别提到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证监会发现有人“通过结构化杠杆产品,跨境撬动巨量资金,滥用资金优势操纵市场,危害金融市场稳定”。

杠杆、巨量资金、操纵、市场稳定这些和“股灾”相关联的字眼儿一个个令人心惊肉跳,现在它们又一次出现在了官方的警告名单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上任后做的最主要工作就是打压杠杆,抑制任何被视为“泡沫”的异动,哪怕矫枉过正也在所不惜,这个消息一出来,应对措施肯定也会陆续放出,大陆股市很难“再现盛世”。

央行、保监会的大招

11月4日,保监会向各保险集团、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下发内部文件,要求各类保险机构应当就不动产及基础资产为不动产的金融产品投资情况开展自查,旨在规范保险资金不动产投资行为,防范投资运作风险。

保监会明确表示,保险机构投资不动产,应当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原则,避免参与短期炒作,不得投资开发或者销售商业住宅,不得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包括一级土地开发),不得向不动产投资项目提供无担保债权融资,不得投资设立房地产开发公司,或者投资未上市房地产企业股权(项目公司除外)。保险机构以债权、股权、物权方式投资的不动产,其剩余土地使用年限不得低于15年。

而央行也出招了。11月3日,央行将逆回购缩量至700亿元(约104亿美元),在公开市场连续第二日净回笼资金。同日下午,央行宣布对21家机构开展了4,370亿元(约647亿美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由此可见,央行在释放大额长期流动性来维稳跨年资金面的同时,也在悄然净回笼短期流动性,凸显“锁短放长”的用意,也由此看出,市场上流动资金面依旧偏紧,这也不利于大陆股市的走好。

金融整顿仍是重头戏

2015年夏季的“股灾”之惨烈,时至今日仍让很多人“触目惊心”,如果说,朱镕基当年所面对的局面基本可算作是体制痼疾,整顿金融“异端”护盘国家金融体制的话,那么今天中央所决意痛下杀手时所面对的局面,则是丛林法则横行的层层黑幕、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甚至随着市场开放更易于“内外勾结”。

2000年吴敬琏的一篇《基金黑幕》横空出世,揭开了“某些基金通过高位接盘,为利益阶层输送真金白银,严重侵犯基民利益。一些政府官员也在这期间倒下,证监会成都办副主任高勇成为第一个被检察机关建议判处死刑的证监会派出机构官员”。

然而,即便如此,16年后的今天,中央掀起金融整顿的动作依然面临着吴敬琏所描述的背景,甚至比之尤胜百倍。以证监会副主席姚刚领衔,再到私募基金大佬徐翔的沦陷,甚至包括种种动作背后若隐若现的权贵层面,可视为建政以来最为第三次金融整顿,其背后之用意在于将攫取金融命根的利益集团打破,夺回稳定政权的金融控制权。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