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口水战背后的“审丑疲劳”:乐视业绩恐慌

《长城》口水战背后的“审丑疲劳”:乐视业绩恐慌
2016年12月20日 21:50 市值风云

市值风云原创作品  未获授权请勿转载

《长城》口水战背后的“审丑疲劳”:乐视业绩恐慌

文 / 小鸥(记者)

一、 “差”也是一种营销

前有冯小刚为《我不是潘金莲》“手撕”万达公子王思聪,后有乐视影业CEO张昭为《长城》“手撕”自媒体影评人。在2016年,电影票房普遍低于预期的情况下,“撕”成了博眼球吸睛的办法,越撕越让人好奇这是一部怎样的片子,就像前些年于正剧一样,多数观众明明知道恶评如潮,却偏偏想看看究竟能烂到什么地步。

不得不承认,边看边喷虽然是一种很无聊的行径,却也是很有效的发泄方式。

这种心理恰恰成就了出名的目的,至于是美名还是恶名,是审美还是审丑,反倒不会太计较。口碑、节操什么的,先统统靠边站。写到此,小编倒想起天津卫视原某主持人主持的“非你莫属”,大家都抱着看看“到底有多X”的心态,反而也有不错的收视率。

言归正传,在诸多电影的背后,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赌局”,动辄数十亿元甚至百亿元的大生意。在绝对的利益面前,任你是大导演、CEO这等有身份的体面人物,也都顾不上“涵养”二字了。

所以,给我撕,使劲撕!

二、 乐视影业的愿景

撕撕更健康的主角是张昭,也是在今年5月份被乐视网(300104,SZ)纳入收编范围的乐视影业的CEO。

2016年5月6日,乐视网宣布以98亿元收购乐视影业100 %股权,作为《长城》的出品方之一,乐视影业曾向母公司乐视网做出了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2亿元,7.3亿元,10.4亿元的业绩承诺。

以下是重大事项重组预案中显示的乐视影业在2016年上映的主要影片:

下表是10部电影的票房统计情况(截止12月19日):

到目前为止,上述10部影片在2016年贡献的票房为26.51亿。

为了更加精准,把未披露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票房12782万)、《神战·权力之眼》(23541万)、《高跟鞋先生》(12996万)、《熊出没之熊心归来》(28775万)这些影片的票房也加上,则票房共计34.32亿。

三、乐视影业的财务

 乐视影业近两年的财务数据摘要:

近两年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为49.72%,而扣非后的净利润的增长速度为111.28%,远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

这是好现象。假设扣非净利润的增长速度和营收的增长速度的比率保持不变,扣非净利润从1.36亿增长到5.2亿,增长率为282%,对应的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应该为126%。

也就是说2016年,乐视影业需要保证25.87亿(114499.14×2.26)的营收。

CEO张昭曾表示,乐视影业七成的营收来自于投资、制作和发行的电影的票房,另外三成来自线上收入:会员收入、衍生品、观影加服务收入。

那么,在对于影片的投资比例和分成比例保持不变,且其他收入保持同比例增长的情况下,票房至少要扛起18亿(25.87×0.7)的营收任务。

按照目前的票房比例分成情况,即便是乐视影业参与的每一部影片都能拿到4成票房(显然是不可能的,一部影片多家投资很常见),34.32亿的票房带来的营业收入仅仅为13.73亿,离18亿差出4亿多的营业收入,对应的就是10个亿的票房。《长城》肩上任务还是很重的。

去年的扣非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仅为1.36亿,承诺2016年5.2个亿,小编就想问问哪里来的自信?

或许是乐视意识到了难以完成承诺的业绩,也可能是因为乐视真的没钱去支付重组中的现金部分:

11月8日晚间,乐视网发布公告称,由于2016年年国内电影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第三季度国内票房出现同比下滑,对乐视影业承诺业绩的完成和估值基础造成了影响。资产重组计划预计在2016年年无法按时完成。但会继续推进此次资产重组计划,并选择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年作为乐视影业业绩承诺期。

这是一段非常客观且实事求是的话,但实事求是怎么会是乐视的作风?

虽然业绩承诺期不再包括2016年,但2016年的业绩直接影响估值。目测业绩承诺和估值又会是离谱的数字。

越离谱,乐视影业的股东们能拿的钱越多,得到的股份越多。怎么能不急,能不撕呢?

END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原创

未获授权转载必究

合作、约访、投稿

请联系邮箱:mvlegend@163.com / 微信:yangfeng562933 

有料,有趣,有深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