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君正:曾经的“芯片安全第一股”何时梅开二度?

北京君正:曾经的“芯片安全第一股”何时梅开二度?
2017年12月04日 22:50 市值风云

作者 | 小鸥

编辑 | 汤包子

近期,风云君看到了一则新闻:“德国宣布全面禁止儿童智能手表”。在国内,对于儿童智能手表也一直存在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信息安全。

这就指向了智能的根本——芯片。今天就来说一说被称为“芯片安全第一股”的北京君正。

一、三年业绩暴增70倍

 2005年,北京君正(300223.SZ)成立;2011年,北京君正在创业板上市。

上市之前,成立时间极短的北京君正曾创造出三年业绩暴增70倍的神话。

2001年,方舟科技生产出了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2位实用化微处理器(CPU)芯片,被媒体称为“改写了中国‘无芯’的历史”。由方舟科技承接的“方舟3号芯片计划”曾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

2005年,“方舟3号芯片计划”未通过“863专家组”的验收。方舟科技内部主管研发的刘强也辞职离去,另外组建了北京君正。招股说明书显示,除了董事长刘强外,另有5位高管及2位核心人员均师出方舟科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京君正延续了方舟科技的发展方向,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2006年,产品成功进入指纹识别领域;

2007年,年出货量突破88万颗,产品进入便携教育电子领域;

2008年,年出货量突破550万颗,产品进入PMP领域;

2009年,年出货量突破1,000万颗,产品进入电子书领域;对于新兴的电子书CPU芯片市场,北京君正市场份额以80.5%的绝对优势排名国内市场第一,领先于飞思卡尔、三星半导体等国际企业。

2010年,年出货量持续增长,产品进入平板电脑领域。

北京君正的扣非净利润从2007年的115万暴增至2010年的8175万,毛利率也显著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可以说是相当辉煌了。

不过,净利润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爬上八千万的山头以后没有能够一冲云霄,而是呈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二、利息、租金和补助,北京君正扭亏大法

上市当年,也就是2011年,北京的君正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速去了趟四川学了个变脸,并且演绎出了精髓。

2011年年报显示,营业收入下降18.39%,扣非净利润下降35.98%;2012年,营业收入下降36.44%,扣非净利润下降85.23%。对此,北京君正的解释是:受下游电子书市场低迷的影响,便携教育电子CPU芯片销售额较上年同期下降较多。

 (单位:万)

这里一直使用扣非净利润是因为国家对于芯片产业的扶持力度很大,来自政府的补贴也很多。

不过即使是扣非后,北京君正也并没有亏损,这就要得益于未正常进行的募投项目了。募投项目没正常进行还能赚钱?

由于电子书市场低迷,募投项目中的1被终止,项目2一再被拖延后又变更,只有项目3按部就班,却是个赔钱的。

北京君正有大量的闲财产生了巨额的利息收入,这才使得北京君正一直是正收益。

到了2014年,巨额利息也无力挽救亏损的局面,那一年,北京君正的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下降了139.22%,225.35%。至于营业收入嘛,一直在下跌,从未回过头。

由于项目3一直亏钱,2014年开始,北京君正几乎完全放弃了移动互联网终端项目,同时规划了面向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系列芯片解决方案。

智能穿戴即便是放在现在也是热门话题,更何况是三年前。2015年,营收和净利润终于进行了一次探底回升,而且反弹幅度可观,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净利润分别达到了7010.50万和3204.89万。

这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仿佛一个过气很久的明星突然携大热作品亮相,焕发了事业的第二春。这么惊艳的反转,难道是转变个思路就财源滚滚?这也太立竿见影了吧。

其实吧,经营情况的改观对净利润的影响并不大。当年的营业外收入达到了5176.56万,仍然是政府补助和增值税返还,扣非以后亏损超两千万。

2016年,星芒再度暗淡,净利润跌到了七百万,至于扣非,风云君(ID:mvlegend)都不忍再提了。风云君注意到北京君正的营收中有一项是房租收入,几乎可以说不到九百万的房租收入创造了北京君正2016年全年的净利润。

从风光无两到落魄潦倒,虽有不少的投资者深深相信北京君正可以再次站起来,但以史为鉴,我们还是要思考它究竟为何沦落至此?

三、边缘人

上市时,北京君正的产品主要应用于移动便携设备领域,如便携消费电子、便携教育电子、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等细分市场。

说白了就是公司的芯片应用于学习机、点读机、电子词典、PMP、电子书这些产品,但是随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对教育学习功能的承载,学习机、点读机这些电子产品独立存在的意义不大,北京君正的下游市场迅速萎缩,致使业绩下滑。 

再看募投项目中投入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处理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君正研发的芯片将应用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ID等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

嵌入式CPU芯片必须结合操作系统平台的支持,才能应用到各种领域。而安卓的操作系统已经是ARM的天下,基于MIPS架构的芯片存在着和软件的不兼容的问题,因此君正在平板以及智能手机上一直没有作为。

在最好的时代被边缘化是北京君正这些年每况愈下的原因。

再加上芯片这个行业太烧钱,尤其是自主设计,更是要付出巨大的研发成本,从2011年到2016年,北京君正的研发投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92%、52.67%、45.04%、72.56%、80.89%、67.62%。

这个比例可以说是相当高了,倒也不负国内CPU芯片设计第一股的盛名,从2014年开始北京君正锁定了智能穿戴,瞄准物联网,正式转型。

目前,北京君正的主营收入来自于微处理器芯片和智能视频芯片。

其中智能视频芯片是2015年才开始产生营收,2016年营收升至三千万,主要面向传统的安防类市场和家用消费类市场。虽然360、大方等都有采用北京君正的芯片,但不可忽视的是君正针对视频的芯片属于中低端芯片,市场竞争大。

2016年,智能视频芯片的毛利率也仅仅有16.5%,远低于微处理器芯片,也就是给营收撑了撑门面,喝了点汤,而在一次的访谈中,北京君正的相关人员也表示这一板块谈利润为时尚早。

北京君正针对可穿戴式和智能设备市场也推出了芯片,并针对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推出了一揽子产品。至于成效如何,上一部分的财务数据能够直接反映情况。

北京君正的研发投入是相当大的,但投入了这么些年,固然有方向不对的原因,迟迟不见效益也是件头疼的事。

让人头疼的还不止是看不到业绩释放,还有管理团队大面积减持的现象。

四、董监高大面积减持

两位实际控制人刘强、李杰于2014年12月2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了3,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88%,合计套现1.26亿。

从2013年11月到2015年5月25日,高管们也陆陆续续得在减持,不过数量不多。

2015年5月25日,实际控制人发布减持计划,计划自6月1日起的6个月内,刘强减持不超过2,000,000股,李杰减持不超过1,000,000股,合计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80%。

此次减持计划并没有实施,至于原因风云君没有找到相关的表述。

不过2015年的股灾开始于6月,北京君正又早于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见顶,而后股价一路下跌直到11月份才有个像样的反弹,那股价相比较于5月底也是跌去了一半。在这期间减持虽然算不上被市场割韭菜,但也太亏了。

2017年9月29日,北京君正再次发布股东们的减持计划:

各位高管的减持比例不算很大,按照当前38块的股价算,总市值也就一个多亿,不过这全员出动的架势还是快把人吓尿了。

事实证明,杞人忧天的只有风云君一个,从发布减持计划到现在,北京君正的股价却神奇反弹,目前股价还高于发布减持计划的9月底,似乎并没有受此消息的影响。

看来对北京君正寄予厚望的不在少数,虽然盈利时间模糊,却也愿意等。即使投资者们愿意给君正时间,但管理层们大面积减持恐怕不是稳定人心的正确举措吧。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邮箱:mvlegend@163.com / 微信:yangfeng562933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