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股东撤资,新股东跳票,又一家共享充电宝倒闭!

原股东撤资,新股东跳票,又一家共享充电宝倒闭!
2017年10月24日 15:15 众筹之家

近日,有媒体报道,共享充电宝品牌“PP充电”已于9月悄然退出共享充电宝行业。这也是继乐电之后,又一家退出的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PP充电隶属于深圳市宇能共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底,是众多共享充电宝公司中的一家。据了解,PP充电宝产品直到今晚7月底才发布,之后还进行了测试,到9月20号,PP充电线下签约商户数量在四五十家左右,之后实际铺设的商家则为二十几家,主要铺设的地点围绕在了南山区。

但当我们查看PP充电官方公众号时,发现公众号已在9月7号停止更新。

▲ PP充电位于南山亿利达大厦百汇国际影城内的充电点

PP充电设备外观与云充吧类似(上图),使用场景为固定场所下的可移动型充电宝,每台设备设置10个仓门,仓内放置的充电宝配备了Type-C、安卓以及IOS接口。

值得一提的是,PP充电与其他共享充电宝不同,它的盈利模式更加激进,收取年费,然后年费会员免费使用1年。下图是具体的收费标准:

9月1号以后,用户只需充值30元的年会员费,押金便只需要49元,且在这1年的市场里,用户可以不限次借电,不充值这会员费的用户则需缴纳79元的押金才能使用,使用时前60分钟免费。

据媒体报道,PP充电退出行业最直接的原因是资金链的断裂:原有股东——深圳市帝艾帝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帝艾帝”)撤资,即将入股股东——保千里(600074.SH)未按约定投入资金。

帝艾帝撤资的原因,我们暂不明了,但保千里未注资的原因大抵和其自身的问题有关。

就在不久前,保千里(600074.SH)发布公告称,因诉前财产保全,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庄敏持有的35.07%股权已全部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冻结三年。

此外,保千里第二大股东深圳日昇创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6.15%股份(共持有股份13.95%)也已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冻结三年。

就在这个月的13日,保千里及下属公司资金又被合作银行冻结,冻结总金额达1.75亿元。保千里自顾不暇,对PP充电的投资自然无疾而终。

▲ 停牌中的保千里

有内部人士表示,9月26日,PP充电总经理吴鹏告知部分员工,称公司因为资金链的原因宣告破产,将辞退运营部、市场部、人事部以及行政的团队成员。

据媒体爆料,团队内还留有2名技术部的成员和3名供应链的成员。

此外,PP充电这个项目出现问题是其自身问题,但在辞退过程中,不仅没有给予到补偿,就连辞退成员9月份的工资都没有给到。

另外知情人士还透露,PP充电内10来号的技术部成员更是被拖欠了8、9两个月份的工资,工厂欠款也没有还上。据悉,针对辞退的问题,内部员工已经集体提出了劳动仲裁。

不过,有媒体在和总经理吴鹏取得了联系后,对方只表示,项目还在运行中,在该媒体提出更详细的采访请求时,他只表示最近不太方便。

另外,有媒体还发现PP充电已于国庆前后搬离曾借租的办公室。

▲ PP充电曾借租的办公地点

回顾:共享充电宝首现倒闭案例

10月11日,共享充电宝企业“乐电LeDian”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停止运营的消息并提醒用户进行押金提现,抛开Hi电被曝光的花式裁员不说,乐电是行业内第一家正式宣布倒闭的共享充电宝公司,存活时间7个月。

在9月底,另一共享充电宝企业Hi电内部员工在网络晒出《调岗通知书》,并爆出Hi电全面收缩线下推广团队的裁员内幕。

那么,为什么共享充电宝火不起来?

在众筹之家文章《共享充电宝开始倒闭了……》提到:

关于共享充电宝为什么火不起来,许多理由也是有点理性判断与常识都能看到:一是手机用户都需要充电,这里需要理解的是手机充电是刚需不代表在外租赁充电宝就成了刚需,但充电宝体积小随身携带方向,当前电池技术的进步,一天一充基本上是可行。

其次,对于用户来说,在紧急的情况下手机没电是偶发性现象不是高频现象,当前共享充电宝市场事实上打的其实是这种偶发性需求而不是高频需求。

而要命的是,充电宝几乎是手机用户人手一个,实在手机没电又急着要出门,带个充电宝耽误的时间远比到处找商场去租赁一个充电宝要来的方便,不至于像投资人所说的“当前人们出门连钱包都不想带,更别说带充电宝”。即便用户会使用充电宝,但也不会是一个高频的行为。

另外,当前无线充电、快充等技术在发展,电池技术理论上是在不断进步,一天一充发展到2天一充,再到7天一充是技术进步的规律。

说到底,当前共享充电宝创业者赌的是充电与电池技术未来多年将会原地踏步不会进步的这种侥幸心理,因此这个生意就只能是一个短期圈钱的项目,不可能是一个全国铺开长远运营下去的生意。

另外从共享的本质来看,如今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和滴滴有着本质的的不同,滴滴仅仅是做一个互联网平台,将私家车等闲置资源吸收进入平台共享,所有的共享资产都是平台供给侧用户(司机)自己的,它的边际成本效应为零。

创投圈有一个潜在的法则,一个领域能够存活下来的至多只能有3家头部企业,比如网约车,共享单车。这种法则当然适用于共享充电宝领域。

共享充电宝本就处在厮杀激烈的下半场,叫的出名的来电、街电、小电等玩家都还在人人自危,而那些叫不出名的共享充电宝品牌,没有了资金链的支持,自是更没有底气,我们看得见的行业洗牌毕竟少数,在我们视线之外,肯定还有更多的乐电,更多的PP充电。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