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600亿,能不能吞下一家6000亿的公司

给你600亿,能不能吞下一家6000亿的公司
2017年01月04日 07:04 实战财经

导读

回顾一年多来,频频有民营背景的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起初是安邦系,而后宝能系大抢风头,接着恒大系、复星系、阳光系、生命系、国华系、明天系纷纷登场。

他们看中的可不是什么小角色,动辄就是万科、格力这些大鱼。更可怕的是,“大鱼们”真的挡不住,到处搬救兵都不行,最后只能监管层发话。

来源:黄静频道 吴晓波频道

想想看,成立时间不长、背景不硬、资产不多的宝能系,险些吞掉总资产6000亿的世界500强万科啊。

这场持续一年多的混战,其中曲折很多人如数家珍。

投行人士甚至惊叹:宝能系几乎用上了目前资本市场能够合法合规使用的所有杠杆手段,给市场上了一场大课。

都有哪些手段呢?又有哪些手段没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这门蛇吞象的手艺。(技多不压身,万一哪天用得上呢?)

一、万能险

宝能系里,前海人寿买入万科的近80亿资金来自万能险筹资。

万能险是一个近年很火的险种,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其最大的吸引力除了高预期收益,还有期限短。

例如,前海海鑫利4号(C)年金保险(万能型)产品期限20年,但3年后即可无手续费退保,预期年化收益率7.1%。

这里的风险在于“短线长投”“风险错配”:以中短期为主的万能险资金,却重仓收购上市公司股权。

目前,前海的万能险就被叫停,保监会拟出台多项规定,限制险资收购。

二、银行、券商融资

去年底,宝能系旗下的钜盛华以1:2杠杆比例向华福证券融资,合计出资200亿元成立浙商宝能基金——这是钜盛华的本钱,部分用于增持万科。

据记者调查,该基金的资金来自浙商银行理财资金,背后的主角实为浙商银行。

三、资管银行

钜盛华买入万科9.95%股权的资金,来自九个资产管理计划。

所谓资管计划,就是证券、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类信托产品。钜盛华作为劣后级委托人(一起去投资,如果亏了先亏它的钱),以1:2的杠杆比例参与资管计划。这些资管计划随后买入万科股票,并成为钜盛华的一致行动人。

在监管层表态之后,目前已有两个资管计划开始清盘。

四、收益互换

曾有万科8.38%的股权,是钜盛华通过收益互换拿下的。

所谓收益互换,就是钜盛华将保证金或保证品交给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按比例配资后买入万科股票。在合同期内,钜盛华支付固定利息,同时获得股票收益权。合同到期后,钜盛华可以回购这些股权。

之所以说“曾有”8.38%,就是因为钜盛华后来确实回购了。

也就是说,钜盛华和证券公司,互换了彼此的利息收益和股权收益。根据保证金比例不同,这种融资手段的杠杆比例可以高达2-5倍。

五、连环股权质押

通过质押股权向银行申请贷款,这又是一层杠杆。

钜盛华质押前海人寿及万科股权,宝能质押钜盛华股权,姚振华质押宝能股权……每次算到这里小编内心都是崩溃的。

六、债券

最后,宝能系旗下的深业物流还发布了几十亿私募债,用于还贷。

简而言之就是这些,从任何一个监管方的管辖范围来看,宝能的手段都是基本合法合规的,然而任何人都能看出,积累起来的杠杆高得吓人。

这就是为什么说,宝万之争意义重大。宝能用它无与伦比的钻空子能力,向一行三会展现了,现在的金融市场有多少漏洞,有多少风险。

连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家外管局原局长吴晓灵都说,“宝能将资金组织方式用到了“极致”,在现有法规下,其资金组织方式并未有违规之处,但此种组织方式确实蕴含了很多风险,需要监管方面针对监管漏洞加以弥补。"

不过,宝能也有一些手段没用到,当然这是大环境和具体案情所限。但我们还是可以学习一下,收购狂魔KKR在上世纪80年代还用过哪些手段:

七、联手管理层

众所周知,宝能和万科的管理层看不对眼。实际上,并购交易中,管理层激励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KKR从另一巨头手中收购劲霸电池时,劲霸的35位经理人共投入630万美元购买股份。因为KKR许诺,每股分配5份股票期权,这让管理层获得了公司9.85%的股权——而他们最初的最乐观预期也只有3:1。

收购完成后,劲霸管理层也是分外出力,第一年公司现金流就提高了50%。

八、垃圾债

“门口的野蛮人”这个词,源自KKR收购RJR Nabisco公司的故事。这场收购案总交易金额250亿美元,而KKR自身出资仅1500万美元,其余99.94%的资金都是通过发行垃圾债券筹得。

这个杠杆率,小编是给跪的……

不过这次收购最终玩脱了,KKR净损失几亿美元。到了90年代,美国垃圾债泡沫破裂。

当然,这也带来了美国相关法规的确立。

可见,所有国家的金融市场都是一步步完善起来的。

古语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门口的野蛮人”存在的意义,也许就是倒逼了监管体制补漏,也倒逼了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

延伸阅读:

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美国雷诺兹—纳贝斯克(RJR Nabisco)公司的收购案,被称作是KKR一次经典战役。这笔被称为“世纪大收购”的交易以250亿美元的收购价震惊世界,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杠杆收购,而使后来的各桩收购交易望尘莫及,至今还是商业道德和投资银行等课程的案例教学。

这场收购战役主要在RJR纳贝斯克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和著名的收购公司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Co.)公司之间展开,几乎所有著名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卷入了这桩企业并购案,从高盛、美林、第一波士顿、摩根士丹利、所罗门兄弟、美国运通,到花旗银行、汉华银行、大通银行,从垃圾债券之王德崇证券到杠杆收购先驱KKR,等等,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军阀混战时期的那些连横合纵和明争暗斗的画面,或一群豺狼争抢猎物时的疯狂场景。

“野蛮人”一词是由费斯特曼提出来的,在西方历史中,“野蛮人”具有特定的历史含义,而费斯特曼用的这个比喻也非常生动形象。

罗马人在希腊文明的基础上创造了罗马文明,将自己称为“文明人”,而将居住在化外之地的部落称为“蛮族”或“野蛮人”,主要包括东、西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此外还包括匈奴人。公元410年,哥特“蛮族”包围了罗马城。此时罗马城内外,战马嘶鸣、战鼓震耳,喊杀声直入云霄。经过激烈的战斗,野蛮人最终攻入了罗马城,并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洗劫。但这些蛮族只是垂涎于罗马帝国的财富,并不打算从此安顿下来,统治帝国。烧杀抢掠之后不久,他们丢下罗马城又继续过自己的游牧生活去了。公元476年,蛮族首领废黜了罗马的末代皇帝,曾经显赫一时的西罗马帝国终于灭亡,欧洲从此进入了中世纪时代。

一千多年之后,“野蛮部落”卷土重来,在美国实业界的城门外安营扎寨,渴望进去抢夺里面的财富,最为著名的就是KKR之战。

历史总是以惊人的方式重演,“野蛮人”的本性决定了他们并不会定居下来,安安心心地经营这座城池。他们又跨上战马,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