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传统金融想玩新金融,需要迈过哪几道坎?

(干货)传统金融想玩新金融,需要迈过哪几道坎?
2017年04月27日 11:55 锐金融

新金融,或者互联网金融,或者当下正火的消费金融,这个话题近期格外火。

观察君分析,火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个是互金行业正在整治,转型成为党务之急,而消费金融是大家青睐的方向之一,但由于强监管的大力介入,这个领域目前存在很大的争议;另一个是传统金融机构的陆续发力,让新金融这块领域的竞争更趋激烈,这在近期建行、工行等最新动作中就能看出端倪。

其实,行业内部也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传统金融、新金融的各自的长短又很明显。所以,传统金融与新金融的融合,成为当下最新的行业探索,这也是今年新金融更受关注的导火索。当然,这话不能凭空猜测,肯定有真实的事件作为依据:

作为国有五大行之一,建行今年的动作备受关注,其广东省分行将介入网贷资金存管,并于5月5日在广州举行该分行互联网资金存管产品的新闻发布会,而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8家银行布局P2P平台资金存管业务,但国有大行介入还是首次;日前,中国建设银行宣布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工商银行近期也宣布,与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合作……

看到这里,不知你会有啥感想,观察君只是觉得,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在某些场合这句话还真的挺有道理。好了,建行、工行等传统金融如何介入,如何与新金融业务挂钩,这个观察君确实拿不到一手材料哈。不过,就在日前举行的消费金融创新论坛上,多位传统金融嘉宾的发言,或许能让我们看出些许端倪。

这些嘉宾分别为:农业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左振哲,有请天津金城银行行长吴小平,包银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王蓉晖,兴业银行银行合作中心副总经理王华,乐信集团首席金融官乔迁,苏宁金融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

第一道坎:认识和定位

农业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左振哲:农业银行不单积极参与互联网金融,而且会作为一个推动者和领导者。具体到消费金融,我们认为消费金融现在市场的空间足够大,市场的玩家还不多,政策的环境相对比较宽松,正是我们大有可为、必有可为的时机。

天津金城银行行长吴小平:金城银行的定位,现在比较注重互联网业务,也比较注重消费金融。消费金融的发展也不是从今天开始的,但是今天中国的消费金融发展的势头、规模以及发展的影响力,和对新技术的应用应该引起全球的关注,甚至在某些领域,我们应该处在了领先的位置。金城银行未来也希望做消费金融,消费金融有些场景,因为我们要做一些TO B的业务,今后也会做一些TO C的业务。TO B的业务,我们会做一些互联网化的消费金融,之后我们会做TO C的业务,其中有三个跟这个相关,一个是汽车、一个是旅游,一个是公共卫生。

包银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王蓉晖:关于消费金融,实际上2015年我们认为是消费金融的元年。到了2016年,消费金融已经开始混战了,在这个结构当中,有来自传统银行的,因为我曾经也在传统银行服务过,也有持牌机构的消费金融公司,还有各家的金融服务公司,还有fintic(谐音)各种各样的机构包括商家。总体的感觉,个人的一些观点就是,在现在目前的状况来看,未来的消费金融,我认为还是非常有可为的。

兴业银行银行合作中心副总经理王华:我们这个银行合作中心是一个同业机构,并不是直接做消费金融,也不是网络经合部,是零售。但是我今天为什么过来呢,我们做了一个互联网金融品牌产品,这个品牌上面做了一个叫专业的一个财富管理平台,实际上我是汇集了各家金融机构的产品,所以我是处于同业合作的一个目的去做这个产品。

乐信集团首席金融官乔迁:消费金融我接触得很早,最早是在2001、2002年接触信用卡,然后就开始消费金融。乐信是第一家开始做消费金融的,在我们之前,大家做消费金融都是出于金融的角度来做的。在2013年,我们来自腾讯的一些合伙人和一些来自银行的人合伙创立了一家公司叫做分期乐,分期乐这家公司去做消费金融之后,它的出发点并不是从传统的金融机构,做金融的角度开始做,而第一件事是搭建自己的场景,这种方向应该是国内第一家去做这样尝试的团队。

首先通过自己团队的设计搭建一个电商的平台,这是一个场景。搭建这个场景之后,同时在这个平台里面完成消费和金融。当然在2013年,做了这样一个尝试之后,发现这个方式是被市场所采纳的。到了2014年,我记得是2014年上半年到2014年中,京东和蚂蚁分别推出了自己的白条和金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消费金融整个的态势的发展和崛起。展望未来,场景仍然是整个消费金融的一个主题,而且可能会越来越深化。

苏宁金融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消费金融站在用户的季度来看,消费金融只是一个中间状态,消费金融是帮助他完成整个消费过程的一种行为,这么一种中间状态。所以消费金融的发展必然跟消费升级和消费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在宏观上看,正是由于近期的消费升级,其实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消费金融的发展。当然反过来,消费金融也会促进消费升级的推动。这是在宏观层面。

在微观层面上,站在用户角度去看,你如何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完成后续的消费行为或者帮助用户比如克制冲动消费,更好地完成消费体验也好,其实与场景方,与金融产品的提供方更好地融合,进行消费的优化,给用户一个更加综合性的体验,这是大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怎么样为用户创造价值,同时也为自己的企业和产品提升竞争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第二道坎:场景和获客

左振哲:线上与线下的关系,因为我们是传统金融机构,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从场景建设角度来看,核心就是获客,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还是在场景,场景也是为了获客,线上也是为了获客。

但是对农业银行来讲,我个人认为获客是个命题,更重要的应该是活客,三点水的活,而不是获取的获。怎么讲呢?给大家几个数据吧。农业银行的借记卡的客户现在应该是8.8还是8.6亿张,我忘了,就是农行的借记卡,其中金融IC卡有5亿多张。另外就是我所在的网络金融部,电子银行的客户是7.1亿。农业银行的电子客户现在有4亿,这是农业银行目前的一个客户群体。但是这个客户群体在农业银行这么多年来绝大部分应该是从线下渠道发展的。

但是再给大家另外一组数据。截止到目前农行个贷的客户,今天讲消费金融了,个贷的客户才1200万,这1200万大部分是房贷和农户的小额贷款,和现在所说的消费金融差距还很大。这里面含这一部分,应该是很少的一层。这是一个数据。

还有一个数据是农业银行的信用卡,去年底的数字是6800万,和我们庞大的客户基础来说,也又是一个庞大的差距。获客还有活客,对我们来说,获客很重要,活客也很重要。现在农业银行应该把目前庞大的现存客户资源转化成在农业银行各个渠道,包括在消费金融上有一定的金融活跃度,能给我们带来现实价值的客户,这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当然获客对我们来讲也很重要,怎么达到获客的同时达到活客,就提到今天这块,如果围绕消费金融来讲,场景的建设就很重要了。

围绕这两个命题,农业银行我个人感觉,一个,进行一个数据的挖掘,把我们先的8亿还是7亿还是4亿,各个口径不同的数据,我们通过客户的数据视频,找出客户的共同点,根据不同客户的一些共同点,我们给他提供一些相应的金融产品,包括消费金融产品,使他在销售到农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的同时,它的个人相关的金融需求得到了满足,这是一种方式,通过数据对现有客户的挖掘。

另一个是场景。场景里面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我们有自建场景,因为刚才私下里,我跟包银一块沟通。一般老牌是四大银行,像曾教授概括的,我们一般要做大而全,所以我们做这个场景,首先想到的是自建。工行,农业部平台做了农民易贷。农业银行实际上是这样的,我们这两年来做了互联网的三大金融平台,一个是金融服务平台,一个是电子商务平台,还有一个是社交生活平台。这三大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搭建了相关的社交生活场景、电商服务的场景包括金融服务,这里面都有相应的场景在里面。通过这些场景开放各个入口和渠道,我们可以把客户引过来,这是获客。

当然,我们对农业银行现存的客户,可以让他在这些场景上、在这些平台上进行一些金融活动,这也是活客。这是一个场景,我们自己搭建的。包括我们和京东也有合作,包括我们把他们也引过来,这个我们叫做引入场景,这是第二个,场景的引入。

刚才我们私下也交流过,比如在消费金融这一块,建行就和相关的科技公司合作,建行提供的是品牌和资金,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是它的获客渠道、风控、售后,包括对建行提供资金的兜底的保证。建行通过引入金融科技公司的场景达到它的消费金融的业务发展。我们农业银行也会这样做的,包括我们B2C的商品上,我们也会引入京东的商品,他们也可以分享我们的客户。这是从自建上引入场景达到我们的一种获客和活客。

所以,我觉得从一个传统的,还是老牌的,或者我们认为一个现在都符合作为农业银行,我们认为方方面面,我们在互联网金融或者小幅金融上面,我们本身走得也不慢。未来哪一天,大家听到一个消息,农业银行成立一个消费金融公司,我觉得大家也不会意外。

吴小平:金城银行应该说是这次金融改革诞生的一个新的金融主体,新就新在资本,是全面的运营资本。但是我们这个银行定位是叫做股份制银行,消费金融是一个补充。当时我们在琢磨,像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消费金融,或者零售银行不超过30%,我们觉得也可以做一些东西,能够做消费金融这个东西也不错。

就主持人问的问题,我们一直以来在创业两年多时间,后天,我们正式成立两周年,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消费金融,我们要不要进入,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消费金融,把它作为我们有效的补充。

第一个是战略层面的,我们是要建线下网点,目前没批我们建线下网点,下半年应该有可能。我们是建线下网点是做消费金融的业务,还是选择用金融科技手段去做消费金融业务。这个在我们发展规划里面有明确的,战从战略选择上讲不会再做网点,我们不会选择进入网点推动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用这样的方式。我们会像现在金融科技公司一样的方式发展消费金融业,这是一个概念。

第二个,消费金融现在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前一段时间金融业有这么一句话,谁占资产谁可能成为王,谁占领了优质资产就可能成为王中王。现在大家有两种认识,第一,从目前的定价来看,整体的消费市场,特别是内部比较贵的消费市场定价是比较高的。第二个,风险比传统业务风险低,这是统计数据,大家都认为它是优质资产,既有认识,我们判断会选择切分这个蛋糕,我们的选择就会把我们作为一个平台,跟一些厂商合作,去做消费金融。

这是我们对消费金融第二个概念。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选了一些有资格的消费金融公司或者消费金融平台联合化,现在这种形式很多,刚才曾所长说的一些问题,消费金融公司也尽量要综合化、平台化。我们做平台,我们希望它是我的客户。另外它也在做客户,它把我们当客户,这是我们的一种选择。

第三个,我们有些信用资产。我们的定位刚才说了,在信贷金融方面,在医疗卫生方面和旅游方面,我们既做公司类的业务,也会做零售类的业务,因为在这一场景下,可以做到一个互相补充。未来基于消费金融市场就做这些。我没想到主持人会问我这个问题,我原来是想定价方面的交流。你问我,我就简单交流交流。

在消费金融在定价方面跟普惠结合,我觉得这些因素确实有。定价是有一个模型,一般一个金融产品的定价,跟这家银行的成本运营管理能力、跟风险、跟风险损失的概率再加上资本成本这四个因素有关,这四个因素基本上决定了消费金融的定价。我们要做消费金融,跟这四个因素要挂上钩。所以新的消费金融公司,要选择传统的金融机构,因为传统的金融机构成本无疑带市场上是最低的,这是从资金提供者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跟风险定价相关的是场景。我们都知道的,这个场景就是信用,住房、汽车贷款跟其他的贷款还是差距比较大,主要基于风险的缓释程度来做的。这是第二个,我们要做这个事情。

第三个是资本成本。目前需要监管政策的支持,因为我们有一个监管,有一个资本监管,但是资本监管里面有一个资本占用系数。这个资本占用系数,如果把消费类金融ADS(谐音)这一类银行买入资产的资本占用系数降下来,或者放到普通的范围内,会大量减少传统银行的资金成本,这么一做,也会有利于金融实现普惠金融化。

第三道坎:获客的成本和渠道

王蓉晖:问到我最痛苦的一个事情了,包银消费金融公司是包商银行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我们想从线上获客。

从现在来看,一个是包商银行获客的基础没有农业银行大。我们的客户基础是一千多万,我们只能靠自己获客。获客是这样的,现在的消费金融市场还是一个供求关系不均的一个市场,所以我们觉得客户的需求并没有完全被满足,所以我们就像刚才小平行长讲的,我们是差异化的经营,作为产品的突破口。这是一个方面,从产品的差异化还有客群的差异化的细分来做获客。

另外一个就是合作。比如我们跟征信机构的合作,还有跟其他一些机构的合作,通过一些合作的渠道获客。这个我觉得是我们现在考虑的一些方向。

未来可能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探讨,这个我们可能在资本层面或者在其他层面会跟一些渠道,跟一些场景有深入的合作和沟通。

乔迁:乐信是从零开始做的一家消费信贷银行,我们怎么获客,还是回到主题场景。最开始的获客就是从场景运营开始做起的。比如说电商吧,我们的电商平台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获客的手段,通过三年多的时间,我们的电商平台迅速地发展。

我们通过这样的理念为我们的用户提供品质的生活,这些人愿意分期付款买这个商品,他们要的不是捡地摊货,他们更需要能为生活品质添砖加瓦的一种东西。所以我们就看整个市场的出货量,安卓手机和IOS手机的比例大概是1比9,但是在我们平台上的比例是1比1,愿意分期付款的客户更注重品质的生活,价廉物美。所以我们在我们运营电商的时候,我们就分析怎么更好地服务,有更好的商品和更好的品牌,以及跟我们的平台运营推广这些有消费金融需求的客户,通过这个我们积累原始的客户。

第二个,基于互联网社交口碑的运营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如果我们服务一个人,在他们心目中能够建立起来一个形象,建立起来这样的信任感和口碑,会通过口碑的传播和社交的移动互联网传播带来更多客户回来。

第三点,我想讲的是开放。我们从建立平台开始,就开始不断深化和所有电商品牌供应商、服务商的合作,同时我们也建立了和各种第三方公司和传统银行,包括和其他的金融机构,所有的金融机构我们都持续开放。怎么样以开放的态度在移动互联网里面找到合作伙伴,比如有些银行缺少这样的电商场景,它愿意把我们的电商服务能力和他们的平台结合在一起,大家共同运营客户。这样双方消费金融获客的问题,就通过资源的集中一起来解决,就可以有更高的效率。

在开放的过程中,大家彼此会有很多能力上的互补,比如刚才谈到的传统进金融机构在资金上都有很好的条件。我们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我们是怎么做好用户服务,用户行为的体验,以及风控的过程,我们应该选择哪些合作伙伴,然后弥补传统金融机构一些体制上的障碍。为后来消费金融达到更好的获客效果。

第三点,在获客上,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不是所有客户都应该是我们要获取的。即使我们很缺用户,我们分享不到用户。我们会要什么样的用户呢?我们会聚焦于高质量的用户,特别是现在的客户很年轻,这些年轻的用户一旦跟各个机构建立一个生态,长期的价值贡献就非常高了。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早期的服务不断积累他们的消费行为习惯,积累他们的数据,然后不断提升他们的消费习惯,刺激他们更合理地消费。就像我们说消费金融是不是红海,其实我们看到,我们三年前看到消费金融,当市面上有七八千公司都在做PPP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红海。当我们两年前看到有几百个平台做现金贷的时候,基于传统消费等于的价值需求,它在未来能够挖掘出来的价值还很多。

第四道坎:开放和合作

王华:讲到合作这一块,因为现在银行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专注于做金融本身的业务,真正谈到消费金融,确实场景这一块是银行很弱的一项。刚才农行领导也提到了,农行自己做平台。像兴业银行自身做平台,我们也考虑过,但是实际上评估下来觉得不可行,我们是不可行的。

你想想看,做一个场景,我们马上想到了做电子商务这个平台。电子商务这一块,涉及到不仅是产品的供应,还有物流等等等等这些方面,完全是门外汉,我们不得不开展这个工作。

我想在这个合作过程当中,我觉得也是跟这些产业有很多的契合点。本身银行就是服务企业,本身银行原来就有这些供应链金融等等这些方面的业务。原来叫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这两年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革吧。但是我觉得,如果把这个供应链金融跟这些电子商务企业上下游结合起来,我觉得会有一个更好的一个合作契机。我们提供更多的批发金融业务,然后电子商务企业能够把它连接消费场景这一块,能够更多地引流到银行金融机构上来,我觉得这样大家各得其所。因为不管是京东金融也好,苏宁金融也好,京东金融和苏宁金融本身在金融这块的体量肯定不会很大,你产生这个依托的应该还是在于京东的电商和苏宁的电商这一块大客户量还有这么多的消费频次,所以我想在这一块上,可以有一个更好的结合。

薛洪言:其实我认为,对消费金融来说,其实合作与开放是未来一个主要趋势,也是一个主要基调。谁能在开放与合作过程中做得更好,谁就能占据一个更高的优势。为什么这么讲呢?我觉得任何一个机构来讲,为什么选择合作,唯一的一个驱动力就是因为只有合作才能把这个产品做好,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好,才能把用户服务好,这是唯一的驱动力。如果自己就能把这个事儿做好,我觉得机构不会选择合作的。

在消费金融领域,恰恰需要合作,多方的合作完成这件事情,更好地服务好用户。就像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叫同质化,现在的消费金融产品有很多,怎么在同质化的竞争中使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这个可能就需要合作,然后借助合作的力量、合作的杠杆实现同质化的破局。

举一个例子,面对同质化的竞争,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让用户知道你存在,我们说的触达用户,如果用户连你是谁,连你家有这个产品都不知道,就不可能用你们家的产品。触达用户的时候可以有很多合作。

然后是消费的合作,消费金融是嵌在消费场景内部的,用户在消费过程中,用消费场景内部,用户自然会用到你,也是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很主要的逻辑线,与场景方面合作推动消费金融的一个发展。它的一个合作,不直接跟消费场景合作,跟支付企业合作,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他在完成消费过程是需要支付的,所以支付行为是需要支付工具完成的,可能原来是需要银行信用卡就可以完成了,现在更多的人是要借助支付工具的,所以很多消费场景可以跟支付工具合作,也可以触达用户,这也是完成这个逻辑。

还有其他的一些场景,不局限在消费场景,比如在社交场景上的一些,跟社交场景的一些合作,也是能够更好地触达用户,包括像我们有很多社交类的平台,像直播平台,这些现在都在探索,直播平台能不能推出,跟消费金融的公司有没有合作空间,其实有很多的合作空间,包括一些虚拟的客户行为,都会涉及到这个合作。

所以我觉得第一方面,合作是需要跟不同方合作来完成触达用户的一个过程。其次,你的消费金融要保持比较低的利率,即使银行信用卡的年息也是18或者15%以上,低息本身就成为一种很根本的竞争力。为了达到低息,也要跟银行合作,然后获取更便宜的资金,跟机构方合作,把合作的平台从PPP渠道转移到其他的来源,从而完成更好的合作。可以跟很多大数据公司,很多防欺诈的公司合作,跟消费金融整个生态圈的贷前贷后,很多机构共同配合,把生态圈完成好之后,你才能给用户展示一个简单简洁,利息比较低的产品,才能形成一个所谓的口碑,才能更好地让这个产品在同质化的竞争中破局。

所以整体来说,合作是未来消费金融机构不得不做的一个行为,谁能合作得更好,谁能跟上游合作,跟上游跟更多的合作方合作,你的产品才更有竞争力,这可能是未来大家需要做的。

第五道坎:风控

左振哲:传统银行对信贷风险的防控有一套行之有效,经过千锤百炼的一套机制和办法包括工作流程。但是消费信贷,如果按照传统的消费信贷来讲,应该也符合这种规律。如果发展到互联网的消费信贷,我认为就完全变了。传统那一套信贷的一些方式方法以及规律在某种程度上是失效的。如果针对互联网的消费信贷和消费金融,大家在考虑在这种大的环境下考虑风控,从大数据的角度,从场景选择的角度,从客户的准入角度,包括三方,因为消费金融的提供者、消费者还有第三方,如果第三方B端的商户准入都要考虑。当然所有风控的手段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也离不开刚才报告里面提到的。

从农业银行角度,我们从C端要向大家学习,从B端,农业银行包括线下的pos商户将来也有可能是我们的消费金融商户,我们有线下的pos商户的准入办法和管理办法。线上的网络商户我们也有一套商户的业务准入、系统准入等等的办法,也可以为消费金融提供一些保障。

吴小平:金融的核心问题是风险问题,这是银行一直非常关注的风险,风险不是一个事情,风险是一个管理体系。在整个风险管理体系里面有三个因素起决定作用,一个是制度,一个是技术,一个是文化。文化这个境界叫做无为而治,但是实质上是因为你的技术和制度,以及你长期的积累才形成的文化。所以文化起到无为而治的作用,今后互联网公司也会是这个艺术在起最后的作用。但是传统金融跟现在的消费金融,这些因素谁更重要,在过去的风险整个叫做组织体系里头,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建立起来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隔离风险,比如过去叫做三道防线,就是要建制度,就是在制度安排上把人分前排、中排、后排,三队人分别在那儿站着,就看所有的问题。这是过去的制度安排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二个,对单笔业务,有贷前、贷中、贷后,这也是制度安排。所以过去企业基本上以制度为主,相对来说外部的分离和内部的相互监督制,建立这一套制度,在适度辅助所谓风险模型,来管控我们的风险。这一套体系管得住微观个体的风险,但是对宏观的周期性的经济规律风险,它是很难规避的。基本上可以看,十年一个周期,传统银行一定会产生大量的,跑都跑不掉,这是因为过去的风险体系以及客户对象受到最终的影响。

第六道坎:新技术

王蓉晖:想起之前两天看到的一篇文章,黑产横行、暴力催收、消费金融、风险控制何去何从。所以刚好问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对于消费金融目前面临的风险跟传统银行的风险其实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在传统银行做风险控制也做了十几年,我们原来的贷前的调查,双人的一些机制,包括贷中贷后的一些管理机制,实际上在做消费金融过程中有些是失效的。

我们觉得面临的风险,除了系统风险以外,最大的是欺诈风险。坏的客户进来的时候,他就是坏的客户。我们怎么样把坏的客户挡在门外,现在基本上采取的风险控制手段是把所有的风险往前走。这个客户一开始进来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是坏的客户。当然也通过很多高科技的手段,但是科技也不是万能的,我们现在的产品刚上线,我们就发现比如人脸识别动态的,也有我们的脸拿着一个视频在那里晃,但是人脸识别是通过的。但是后来用新手段发现这是欺诈。

消费金融关于互联网的C端来说,这个大家非常关注,跟传统的信用风险还是有些差别的。

王华:我想说一点,大家刚才提的主要还是消费信贷本身的一个风险问题。我觉得从消费金融这个业务本身,它的一个风险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整体性的监管,还有一个风险的防范。为什么这么说?现在可能是消费金融,大家对它的印象就是小额分散,然后风险非常低,坏账率很低。它的变化过程到底有没有人在监管,有没有人在监测,有没有纳入到整体金融管控当中,我觉得这个也应该值得关注一下。因为现在实质上已经发生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和消费信贷的资产证券化。前端不断放款,后端的资金来源通过资产证券化流入到银行体系等等。这个资产现在可能是健康的,健康状况有没有人在监测。这个健康状况会不会恶化,前面的小额分散会不会发生异变。因为市场,商业上就是逐利的,可能从企业的高管和理念都是好的,但是操作层面会发生一些变化。就像原来的校园贷,原来银行信用卡不能进校园,但是校园贷进去了,发生了很多乱像,这些东西一开始都是好的,但是后面发生了很多的异变。

整个消费金融现在刚开始起步,应该要有明确的监管,这是必须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