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珍珠论”须从两方面着手

实现“珍珠论”须从两方面着手
2017年02月28日 08:13 曹中铭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今日上午10时在国新办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介绍协调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稳定发展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与以往的“语出惊人”不同,此次证监会主席答记者问在语言上非常有创意性。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曾与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一同回答记者的提问,如果说上次三位主席都是主角的话,那么此次的主角无疑是刘士余本人,因此其也更受市场的关注。

 对市场上那些为所欲为者曾经口出“害人精”、“妖精”、“‘吸血扒皮’的资本大鳄”等惊人之语的刘士余,今天在回答记者问题时,则创意性地提出了“羽毛论”、“珍珠论”。比如刘士余表示,有人在资本市场巧取豪夺。这些行为披着合法的外衣,在资本市场巧取豪夺,残忍地侵犯广大投资者的权益。不担心掉几根羽毛,只有把投资者权益保护好,“掉的羽毛还会长出来”。再如“珍珠论”。刘士余将资本市场比喻为一串珍珠项链,其表示,要有好的珍珠,穿起来的项链任何时候戴着好看,那挑的线就要坚固扎实,珍珠项链在夏天是怕汗的,遇汗以后要洗干净,怕酸、怕碱,要呵护。背后其实剑指上市公司质量、基础制度建设,以及强化监管与投资者保护等。

 尽管对于刘主席提出的股市“具备适时适度增加IPO的条件”本人并不敢苟同,但对于市场“要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数量还要增加”的观点笔者还是认同的。毕竟,如果资本市场没有新鲜血液的加盟,就会像一潭死水,不仅没有活力,也会让投资者远离市场。那么,其融资、定价、优化资源配置的三大功能将无从谈起。

 而实现刘士余所称的“珍珠论”,笔者以为需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新股IPO环节。A股市场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鱼目混珠,表面上是某些上市公司本身质量存在问题,但客观上没有把好上市公司的质量关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家企业上市后,一年质优、两年质平,三年变垃圾即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

 从目前的市场情形看,那些早期上市的“老牌”上市公司早已变得面目全非,或从市场上销声匿迹,或退市,或被借壳,而市场上像贵州茅台这样的优质上市公司简直是凤毛麟角,更多的上市公司在市场上只能用“苟活”来形容。这一切的所有症结则在于,对于企业上市把关不严。云南绿大地、万福生科等企业也能上市,不是最好的“样本”吗?

 因此,把好企业的上市关就显得尤为重要。不把好质量关,那么上市的就可能不是什么“珍珠”,而是糟粕。

 其二是须进一步深化改革退市机制。与原来相比,2014年证监会对退市制度进行的改革,其进步有目共睹。不过,现行的退市机制仍然没有解决垃圾公司的退市问题。而且,由于并购重组没有任何的门槛,一家垃圾公司即使面临退市的危险,也常常能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起死回生。没有任何价值的垃圾股,本该退市的股票,能够继续混迹于市场中,与现行退市机制仍然存在重大缺陷是有关的。

 从这个角度上讲,即使是监管部门把好了新股IPO的质量关,由于市场上仍然大量充斥着垃圾股,也即意味着某些“珍珠”已经变成了“烂珍珠”,这样的“珍珠”即使是与好的“珍珠”串在一起,这条“珍珠项链”也不会好看,甚至会给人非常“丑”的感觉。

 要让市场这串“珍珠项链”变得好看,在把好上市质量关的前提下,只有将那些“烂珍珠”都消除出去才是上策。因此,改革现行退市机制不可或缺。笔者的建议是,应降低上市公司退市的门槛,与此同时,设置上市公司定增、启动重大资产重组的门槛。如果这两项措施都得力,那么“烂珍珠”被消除出市场将变成现实。资本市场像一串好看的“珍珠项链”呈现在投资者面前,将不会是什么新闻。

特别提示:请扫描下边的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 caozhongming999 关注曹中铭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