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论”凸显监管层壮士断腕的决心

“羽毛论”凸显监管层壮士断腕的决心
2017年03月03日 08:09 曹中铭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介绍协调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稳定发展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与刘士余去年“两会”期间参加的发布会另外有银监会、保监会主席不同,此次刘士余一人“独唱”主角,因此也倍受关注。

 在新闻发布会上,刘士余谈到多方面的问题。包括新股IPO、上市公司质量、新三板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剑指市场监管问题,正如刘十余所表示的“证监会第一任务是监管,第二任务是监管,第三还是监管”。而这也与其去年上任之初提出的“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思路一脉相承。

 去年针对保险资金频频举牌上市公司,刘士余曾语出惊人,像“害人精”、“妖精”等均是其“杰作”,今年,刘士余又将“矛头”指向“吸血扒皮”的资本大鳄。与此前的语出惊人不同,此次刘士余答记者问时,虽然监管不离口,但其语言明显更有创意性。比如刘士余认为资本市场像一串珍珠项链,要有好的珍珠,那就是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珍珠数量要够,那就是上市公司的数量还要增加。这被市场解读为“珍珠论”。

 除此之外,刘士余的“羽毛论”同样受到关注。刘士余表示,有人在资本市场巧取豪夺。这些行为披着合法的外衣,在资本市场巧取豪夺,残忍地侵犯广大投资者的权益。不担心掉几根羽毛,只有把投资者权益保护好,“掉的羽毛还会长出来”。所谓的“有人在资本市场巧取豪夺”,笔者以为应该指那些“吸血扒皮”的资本大鳄。“不担心掉几根羽毛”,其实已经表明监管层的壮士断腕的决心。

 近几任证监会主席虽然都在不断强化市场监管,但A股仍然乱象丛生也是不争的事实。以并购重组为例。自门槛降低以后,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大有“泛滥成灾”之势,而每天超过200家上市公司停牌筹划重大事项即是最好的证明。退一步讲,A股真的有那么多的上市公司需要“重组”吗?如果需要,就说明这些上市公司本身存在某些“问题”。而事实亦是如此。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标的资产以少充多、以劣充优、以次充好等闹剧层出不穷。而且,某些盈利能力不强,或者说亏损的资产,竟然也频频成为上市公司的猎物,一些资本玩家利用所谓的并购重组,在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却损害了上市公司与其他股东的利益。这样的资本玩家,其所作所为,无异于“巧取豪夺”,亦是名副其实的“吸血扒皮”的资本大鳄。

 就像证监会打击游资、打击操纵行为会影响到市场交投的活跃性一样,监管部门拔掉某些“羽毛”,同样会在市场上产生影响。资本玩家不进场了,或许某些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将无法成行,但至少资本玩家不可能从市场上窃取利益了。反过来讲,这无形中起到了保护上市公司与全体股东利益的作用。

 A股市场发展到今天,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都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拔掉那些为非作歹的“羽毛”,不仅不会阻碍市场的发展,反而有利于维护市场正常的秩序。而在证监会不断强化监管的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不断强化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健康发展将是可期的。因此,个中掉几根“羽毛”又算得了什么?

特别提示:请扫描下边的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 caozhongming999 关注曹中铭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