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9,蔡文胜的一次金蝉脱壳

4399,蔡文胜的一次金蝉脱壳
2017年06月21日 11:10 金融魅丽

圣托里尼岛,Pixabay.com

“以韭菜的名义”举报蔡文胜和4399网游。20日,一场看起来怪异的举报发布会在证监会对面的威斯汀开场。

自从“##的名义”播出之后,威斯汀里先后有人举办了三场“##的名义”发布会,这个“##”,先后是“人民”、“股民”和“韭菜”,说起来机构投资者蹭热点真是不含糊。

在“以韭菜的名义”会上,一家投资机构举报蔡文胜偷税漏税、股权转让存在问题等等,而蔡文胜则在微博上回应称依法纳税。

下面要说的,就是与这一次举报有关的故事,故事有点长(因为作者总喜欢旁逸斜出)。

 抄袭与结盟

1999年,正是马化腾还在冒充客服小妹的年代,“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的小县城冒出来。

20岁的广东兴宁人李兴平在当地找了一份工作:网吧管理员。几年之后,他成了中国最富有的网吧管理员。

出于好奇,李兴平做了一个丑陋的个人网页,主要作用是把那些日常要用的链接都添加在主页上;网吧管理员的身份让李兴平知道这个东西很实用。半年之后,1999年5月,李兴平做了一个“网址大全”,他将当时中国排名前5000位的站点进行分门别类,按用途组合在一起,这就是Hao123。

Hao123巨大的流量给李兴平带来了巨量收入,2003年时,一个人打理网站的李兴平每月广告流水超过80万。

2004年,hao123被百度以1190万和4万股股票收购,24岁的李兴平,在那一年成为千万富翁,也成为所有个人站长的目标。

不知道内情的人认为百度花大价钱买个导航站有点蠢,知道内情的人认为李兴平卖掉一个站百度40%流量的网站有点蠢。但从实际情况看,这对双方可能都是最好的选择。

百度上市之后,互联网的流量入口逐渐从导航站和门户转移到搜索上。作为个人站长,李兴平也不太可能让hao123更进一步。

但与大多数站长是在百度收购案之后才知道李兴平的故事不同,有一个人,在此之前就嗅到了机遇。

他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福建石狮人蔡文胜。

蔡文胜的“起点”要比李兴平高,李兴平初中毕业,蔡文胜高中肄业,准确的说,比李兴平多读了一年。

1999年李兴平才推出Hao123不久,2000年初的蔡文胜为了看股票,花了1.1万元买了第一台电脑。

很多人都说蔡文胜以买卖域名起价,其实他也是个人站长。与李兴平的专一不同的是,他做了一堆网站,都不太成功。其中有一个叫“贵州信息港”。

2003年初,贵州信息港流量暴增,蔡文胜注意到,暴增的流量来自于一个叫Hao123的简陋网站,比网吧管理员嗅觉更灵敏蔡文胜知道其中的价值。

于是2003年5月,蔡文胜克隆了一个Hao123,那就是265.com。

后面的故事流传得更广,2007年,蔡文胜重复了李兴平的路径,将265.com卖给Google,售价比李兴平的原版还高,有说数千万美元的,有说1亿美元的。

此后,蔡文胜转型变成了天使,变成了“知名”互联网投资人。

李兴平卖掉Hao123之后呢?回头来看,你甚至怀疑他是穿越过去的。据说李兴平没动那4万股百度股票,剩下的一千万多万干了两件事:

买来了10多块的腾讯股票,以及花了一百多万投入到一家新公司:4399小游戏。

最后一件事让李兴平和蔡文胜走到了一起。据申音2009年的一篇文章介绍,俩人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就悄悄在一起合作做4399小游戏网站。

如果算到2017年,这差不多是一个长达十余年的项目——直到今天蔡文胜在微博上回应为止——两人从来没有做过如此长的项目却没有卖掉,这会是真的吗?

“小制作”起步

中国互联网兴起之初,分化的程度远甚于中国城乡的二元结构。

互联网的一头是张朝阳这样海归、拿着美元投资的“数字英雄”,另一头就是李兴平、蔡文胜这样的基层流量收集者。

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是学历,而是做事方式。初代互联网明星奉行的是眼球经济和边际成本递减,初期一次性投入大,所以大家烧着钱进场;另一边则是投入小,广撒网、寻找有利润的地方起步。

前者是一旦认准了就全情投入,而后者则是小笔试探,多处撒网。前者更多需要远见,后者更多通过“点子”。

蔡文胜和李兴平做过的网站和项目,成功的有那么几家,但失败或者不愠不火的数量更多。

时间推进到2004年,中国互联网已经到了百度、腾讯、阿里崭露头角的年代,蔡文胜和李兴平仍套用原有打法。4399小游戏在开始的4年多时间内,主要以提供免费Flash游戏为主,做了4年,投入不过100多万,人员40个出头,鲜有投资人问津。

这种情况一直到2007年页游崛起才有所改观。页游短暂的崛起给4399小游戏带来了如Hao123、265.com一样的游戏流量分发红利,4399迅速开始盈利。

2009年,30岁千万或者亿万富翁李兴平第一次坐飞机,从广州飞厦门,39岁的蔡文胜专程从厦门飞到广州,陪同他一起飞。两人成立公司,正式将4399商业化运营。

这一次蔡文胜说,“我们会自己拿钱养,4399有机会做很大,IPO只是一个小目标。”

互联网玩家说话都自带有效期,事后看,蔡文胜这话的有效期是三年。

决心做大4399的蔡文胜从百度挖来技术牛人曹政任CTO,承诺5%股份;2008年又引入合伙人骆海坚。在此之前骆海坚是谁的无人得知,这个看上起奇怪的引入也成为后来4399诸多问题的根源。

由于骆海坚需要更多股份,曹政的股份也就无法兑现,这成为当时一桩丑闻;此外4399不同主体发起设立存续关系复杂,也为日后留下了隐患。

2008年骆海坚加入之初,4399的股份是蔡文胜67%,李兴平、骆海坚各15%;在随后的几次调整中,骆海坚股份不断上升,最终骆海坚成为实际控制人,而蔡文胜只持有不到2%的股份,相当于全身退出。

这中间出现了一系列奇怪的安排,包括前后股权转让价格高低倒挂、2013年出现异常的减资等。

而这一系列安排,从风投的举报来看,并没有顾及到其它股东的利益,包括通过蔡文胜代持的股东利益,这是举报主要原因。

蔡文胜金蝉脱壳

2014年底,4399首次申报IPO。

距离2009年蔡文胜说的“IPO只是一个小目标”已经过去5年,但此时的蔡文胜已经几近全部退出。

如果不是请了一家不靠谱的券商,说不定4399还真有可能过会。

为什么说不靠谱?熟悉证券市场的人都知道,A股IPO上市的一个重大审核因素是实际控制人变化。但4399和保荐人对此视而不见。

证监会只好在反馈意见中对此进行发问,其中说“2012年8月18日,蔡文胜和骆海坚经协商草签协议:蔡文胜同意按照不超过13亿元的整体估值将发行人的控制权转让给骆海坚。2013年9月3日,该次股权转让完成工商登记核准手续。”

按照4399这一披露,蔡文胜已经在“小目标”来到之前金蝉脱壳了,收获是13亿元。但这次金蝉脱壳成为4399上市被卡的主要问题之一。

2014年的IPO申报材料中,保荐人和律师认为2012年8月就算控制人变更了,但证监会显然对此存有疑义,证监会要求4399明确说明骆海坚13亿元的资金来源,支付款项的具体时间。

显然,“以韭菜的名义”的举报人也是不认可的,举报人倾向于认为骆海坚用新投资者的投资(这应该是注入4399的资本金)支付了这笔钱。

实际上举报人的问题,证监会在2016年已经在反馈意见中或多或少都有提到,比如证监会问及,4399历次股权变更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晨麒投资与发行人或其他股东之间有无特殊协议或安排;2013年6月减资的真实原因、履行的相关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是否存在潜在风险等。

这一次举报,又将这些问题摊开到所有参与者面前。

蔡文胜回应了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在微博中提供的截图显示,他为这笔13亿交易缴纳税款接近1.3亿元,申报日期是2014年7月。

从这个时间点看,到了2017年,4399实际控制人变更问题已经不在阻碍其上市了,剩下的就是骆海坚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减少资本金等问题。

在这个时间点上举报,也是掐算好了时间。

但不管怎么样,这一切和蔡文胜已经没有关系了。纳税不会骗人,蔡套现13亿走人,虽然和美图秀秀先冲上千亿市值然后借由儿子套现数亿元的大生意不可相提并论,但至少也赚了很多。

这些细节汇集起来,勾勒出抛掉4399的蔡文胜,把美图做到上市的蔡文胜仍是原来那个蔡文胜,他甚至不是能创造出“网址导航”的李兴平。

十四年过去了,对蔡文胜来说,互联网只是生意,生意还是生意,只是比当年卖衣服更挣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