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陷阱成货币政策新挑战

流动性陷阱成货币政策新挑战
2016年07月21日 08:31 余丰慧

7月16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上海某论坛坦言,“现在货币政策有一点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现象”。他进一步补充说,货币供给再增加,也会被货币需求所吸收,投资也很难再增加,凯恩斯说的是整个社会的流动性陷井,而我们现在陷入了“企业的流动性陷阱”。

从经济金融理论上说,没有“企业流动性陷阱”这一说。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从这个缜密的概念中会发现盛先生所说的中国企业流动性陷阱其实就是凯恩斯所说的流动性陷阱。这是一个经济金融中最坏的一种货币现象。主要是央行过度无节制使用货币政策或者大肆放水货币所致,另一方面说明实体经济已经非常虚弱,问题已经很大了。中医上有一个“弱不胜补”的概念,说的是一个病人如果病入膏肓,到非常严重程度后,绝不能吃大补药比如人参等,否则立马毙命。极度虚弱的病人是不能下猛药的。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非常之大,实体经济非常虚弱情况下,大肆放水货币就如大补药,可能会断送整个经济与实体企业的。

流动性陷阱简单说就是货币政策在刺激需求、拉动投资上的作用失效了。如果继续放水货币的话,那么货币这只老虎将会横冲直撞,是要伤人、吃人的。

在地方债万亿发行规模下,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8万亿元,同比多增1044亿元。6月份M2余额149.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M1余额44.36万亿元,同比增长24.6%,M2与M1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尽管M2增速不是很高,实际上增速增量已经不小,因为M2已经接近150万亿,超过GDP的一倍,在全世界都是较高水平,市场流动性充裕。

万亿地方债发行规模使得地方政府不差钱。最近几天笔者到一个国家级贫困大县调研,介绍说,县里并不缺钱而且握有很多资金,就是找不到好项目。从国家级贫困县足以看出流动性都握在政府手中。另一方面M2与M1增速倒挂,形成中国特色的剪刀差,说明企业根本不差钱。有测算趴在单位活期账户上的资金规模约为38万亿元。另一边却是消费不振,投资下滑,民资投资断崖式下跌,进出口贸易萎缩,经济增长压力越来越大。

据说从凯恩斯提出流动性陷阱概念后还没有在哪个国家的实践中出现过,不过,中国这次或成为流动性陷阱理论的第一个实践与落实者。怎么应对流动性陷阱呢?经济学给出了现成对策。

流动性陷阱使得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武器库弹尽粮绝。中国央行在价格工具的利率与数量工具的MLF等手段效果甚微情况下,央行事实上陷入到了流动性陷阱。

在货币工具失效情况下,应对之策是启动财政手段,停止降息降准以及其它数量工具。经济衰退时临时减税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临时减税最初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原因是这类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几乎没有可用于困难时期的超额储备。相关统计表明,这些措施在短期内有效地增加了总需求,同时也可避免长期财政赤字。

从中国目前情况看,面对中产阶层以下以及实体企业的全面性降税,重点是降低间接税已经刻不容缓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