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行20亿美元债目的不在融资

中国发行20亿美元债目的不在融资
2017年11月02日 21:54 余丰慧

中国2017年10月26日发售了20亿美元的债券,收益率仅略高于美国国债,表明投资者对世界第2大经济体的财政状况抱有信心。这是中国13年来首次发行以美元计价的债券,投资者的旺盛需求使其能将5年期债券的收益率定为2.196%,比同期限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只高出0.15个百分点。

 国际投资人争相认购,在周四开放圈购后的一小时内,认购订单金额已超过100亿美元,为发行金额的5倍以上。

 据中国财政部数据,此次发行共获得约220亿美元认购,为计划发行金额20亿美元的11倍。

其中,5年期的美元债收益率为2.196%(票面利率2.125%),较美国财政部10月25日标债溢价13.8个基点。10年期的美元债收益率为2.687%(票面利率2.625%),较美国财政部8月10日标债溢价43.7个基点。

 在香港发行美元债,则体现中国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支持。

 尘封十三年的中国主权外币债券发行再度开启,有几个观察点需要把握。首先,发行额度区区20亿美元,与中国3万多亿美元的外储不成比例,中国又不缺美元,为何发行美元债,筹集美元呢?

 此次发行美元主权债券规模不大,融资并不是目的。中国目前并无强烈的外部融资需求,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并持有逾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包括大量美国国债。此次发售债券的主要目的是创建低利率基准,以便经常发售海外债券的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公司在利用全球债市满足自己的融资需求时能够参考。

 更重要的是,中国发行美元主权债券有助于提升海外市场对中国经济和主权信用的信心,并积累主权信用数据,推动国际投资者更好地认识中国、投资中国。此次发行美元主权债券,将重启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为境内外主体增加重要的投资和避险工具,丰富国际资本市场金融产品,进一步增进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联系,提升金融业开放水平。

 这是通过20亿美元债发行检验一下中国主权信用在国际市场以及投资者心中的含金量。这才是主要目的,而不在于区区20亿美元的融资。

 其次,此次中国政府发行美元主权债券,并没有使用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评级,而是以中国主权信用为发行担保与参考,以此考察投资者对中国主权信用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第三方信用评级公司的评价,这也是对国际评级公司最好的回应。这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

 5月下旬,穆迪将中国长期本币发行人的评级下调了一档,从Aa3降到了A1,这是1989年以来的首次降级;9月中下旬,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21日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一档至A+,展望由负面调整至稳定。

 10月28日我在接受环球时报英文版采访时就此话题谈了我的看法。穆迪、标普与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经济新科技面前,其评级手段与资讯获取已经过时了。三大评级机构还是以线下获取信息为主,还是传统手段,评级体系与手段已经过时落伍了。因此,对国家、机构和企业的评级客观性与准确性已经大大下降了,可信度直线降低,包括前几年对美国评级下调,都不那么令人信服。如果在新经济新技术面前其不与时俱进的话,三大评级机构出局是早晚的事情。

 这也折射目前主要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为新手段新技术的全球性评级机构应该横空问世了,已经刻不容缓了。在新经济新技术面前,经济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已经彻底落伍过气了,互联网经济学或新经济学已经呼之欲出了。那么,全球性新的评级机构也应该尽快酝酿筹建。

 全球传统三大评级机构的市场地位与成为投资者投资的重要参考,并不是主权国家法定的,也不是国际组织在某些协议等软约束机制确定的,而是市场长期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东西。这种东西一旦被新经济新技术手段抛弃,无情的市场机制很快就会将其踢出局。建立在新经济新科技新金融基础上的大数据、云计算的评级机构很快就会被市场青睐,从而彻底代替与颠覆传统评级机构的模式与地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