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态构建,Huawei Pay的移动支付新畅想

全生态构建,Huawei Pay的移动支付新畅想
2017年10月20日 09:30 壹观察
“ 壹观察 ”可以订阅哦 

文/壹观察 

除了全面屏和双摄, NFC同样是当今手机行业的高频词汇。

华为Mate 10手机将于今天下午在上海面向中国市场发布,而在此之前的10月16日,这款产品已经在德国进行全球发布。

华为的朋友告诉我:面向中国市场发布的华为Mate 10“将会有诸多新亮点”。毕竟在全球竞争最激烈的中国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市场,本土化应用也是各家手机厂商重点争夺的差异化方向。

我个人比较看好Huawei Pay。毕竟在余承东还没有拿出来的“新亮点”中,终端云服务绝对是其中一大块,而NFC同样是华为手机最看重的创新趋势之一。

NFC支付将在2018年快速普及

也就是说,ofo未来投放的新共享单车将大规模支持更为便捷与安全的新NFC支付方案,而基于ofo与华为已达成的深度合作,Huawei Pay或有可能率先成为ofo最新NFC智能锁的首批支持者。

在地铁和公交出行方面也是如此,交通运输部于2013年3月正式启动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截至目前全国超过160个城市已经加入了互联互通。目标到2018年,基本实现全国重点城市群内“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重点营运车辆(船舶)“一网联控”。与此同时,根据交通运输部指定的《公共交通IC卡技术规范(试行)》,NFC与全国交通一卡通的技术整合也在加速。

同样在9月,据称已有华为手机用户通过Huawei Pay在华为钱包中增加的广西交通一卡通(桂民卡),于南京等多个城市进行公交出行NFC手机刷卡支付,实际体验地铁闸机响应时间不到3秒钟。对于经常出差的人来说,一部支持Huawei Pay的手机就可解决异地出行问题,还免去了排队购票、充值和卡片丢失的麻烦。

NFC技术曾经被运营商和银联推广多年,但由于缺乏支付终端和支付场景,直到2017年下半年才随着技术进步和终端丰富迎来爆发期。业内预计,由于在用户便捷性体验、无网络条件、金融安全等方面有显著优势,中国线下支付场景和市场份额将会在2018年迎来快速洗牌。

手机硬件巨头们争先入场

由于预见到中国线下支付市场正在发生的变革,几乎主要手机硬件巨头都选择在2016年“抢跑”入场,2016年2月Apple Pay业务在中国上线;3月Samsung PAY中国上线;8月Huawei Pay上线;9月小米支付上线。

但在中国市场,基于NFC新技术的线下支付市场争夺充满了复杂性,受到NFC支付终端普及、手机企业自身出货量、技术安全性、合作伙伴丰富度等众多因素制约。

Apple Pay在中国业务上线19个月后,才开始支持广州等少数地铁刷卡。三星由于受到手机出货量在中国市场快速下滑限制,导致Samsung PAY一直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市场份额比Apple Pay更为弱小。

相比而言,国产手机企业在中国市场的NFC线下支付市场拓展更快。Huawei Pay在国内首先实现了兼具银行卡、公交卡等多重支付功能。随着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的NFC支付的首先落地,Huawei Pay在国内的线下支付市场渗透预计还将明显提速。

Huawei Pay与BAT支付有何不同?

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争夺,BAT前期优势各不相同,但基本殊途同归:摆脱支付“工具”属性,提供一系列服务来拓宽产品边界,占据用户金融服务和场景化生活服务入口。

其中,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积累的支付行为习惯,将直接决定不同支付工具的打开率;而在此过程中积累的用户行为大数据,也将成为影响BAT未来商业布局的核心驱动力。因此一方面BAT都不惜重金,纵向抢占每一个线下细分领域移动支付入口,另一方面各家移动支付入口也开始横向“平台化”发展,绑定了各种金融、保险、电商、生活缴费、出行、商户优惠等各种衍生服务。

与之相比,手机硬件企业移动支付战略则相对纯粹,大多通过NFC升级目前的多场景支付体验,希望做移动支付新的增强型基础设施,而非BAT移动支付业务的直接竞争者。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小米移动通过收购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推出了小米金融产品,并且参与成立了“新网银行”,这种全业务布局,背后是小米不希望只做一个“管道”,而是目标通过整合自身硬件+软件+出货量优势,在新的支付技术到来之时切入与BAT的支付大战。

同样作为手机硬件企业的华为,其Huawei Pay显然选择了另外完全不同的道路,具体来讲:

承诺不申请支付牌照,不做第三方支付。华为的主航道是通信,“专注”是华为30年来击败全球其他电信设备巨头,又在手机行业迅速成为全球前三的战略保障。在移动支付上,华为多次强调对金融行业心存敬畏心,不会申请移动支付牌照,不进入第三方支付,这实际上是华为2010年以来一直坚持“管道”战略的延伸。

强调边界意识。在商业模式上,华为只希望做好支付通道的基础设施服务商,为各种演进中的涉及支付的金融服务场景提供最底层的技术与解决方案。不依靠数据变现,这是华为与BAT、小米、苹果等完全不同的战略,也是华为坚持多年的“边界”意识。

强调共建合作。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各种支付企业各自搭建自己的体系,互不兼容。坚持做支付“管道”的华为,必须采用全面开放合作,这也是Huawei Pay与银联合作的同时,也和支付宝等互联网支付企业开放合作的原因;

芯片级安全技术优势。与二维码和其他硬件企业支付方案相比,Huawei Pay是从芯片底层为华为手机用户提供安全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Huawei Pay提供的“inSE+Token技术+指纹识别+可信安全环境”四重安全解决方案,达到了当前技术状态下最高的安全等级,可以最大有效的保障用户支付账户安全性。

由此来看,在中国移动支付大战中,Huawei Pay战略其实非常简单和明确,就是做好支付管道,提供最底层的技术与解决方案,与BAT等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不竞争,不站队,而是强调支付技术的先进性、安全性,为合作伙伴做好移动支付支撑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手机企业(市场份额超过20%),随着其手机加速出货,也就意味着中国未来2-3年内Huawei Pay用户保有量将会达亿级规模。华为对“中立管道”战略的坚持,对于在O2O等线下移动支付入口争夺惨烈的BAT企业而言,Huawei Pay注定会成为重点争夺的战略资源。

Huawei Pay赋予生态合作更多可能

从智能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跃进,所谓智慧生活,其中的核心还是通过学习为“人”提供各种智慧化化场景服务。

而作为用户随时携带和使用频率最高的智能手机,如具备NFC功能、芯片级安全的Huawei Pay,实际上就是智慧互联网时代用户与终端、场景进行实时连接与交互的“超级智能ID”识别载体。

今年7月,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也曾对此表示:将以消费者为中心展开布局,用端侧构筑全连接服务和全场景应用,芯侧打造流畅的操作体验和稳定可靠的安全保障,云侧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通过独特的“芯-端-云”协同能力,为消费者带来面向智慧互联时代的应用体验。

也就是说,从近期来看,ofo、地铁公交出行、线下购物支付将成为Huawei Pay的成长风口。而从未来3-5年来看,Huawei Pay需要面向智慧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建立更加完整的生态合作,如智能家居、2B办公场景、无人超市、共享经济等领域,而并非局限于开放的线下支付入口。作为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手机企业,Huawei Pay的生态优势正在凸显。

从这个角度而言,今天下午面向中国市场发布的HUAWEI Mate 10,或许可以看到Huawei Pay与华为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带来的全新演进方向。

壹观察沟通微信:yiguancha_01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