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光线是家优秀的财务公司

为什么说光线是家优秀的财务公司
2017年09月18日 09:22 老铁

光线传媒主营业务是娱乐产业,涉及内容制作以及宣发等业务,但我们在追踪这家公司业务发展时,却发现光线其实是家十分优秀的财务公司。

在光线众多业务,尤其是在收购猫眼后的一系列动作中,光线许多行为已经超出了我们对在线售票平台的基本认知,猫眼作为光线改良基因通过线上宣发加强对产业链的重要产品,我们本应该看到业务上的大刀阔斧,但实际情况是,光线方面多次表示票补不会再继续下去,猫眼的市场份额也处于持续下跌趋势,易观数据显示,2016年Q4猫眼市场为27.6%,但到了2017年Q1已经跌至26.41%,今年暑期档的29.72%市场份额已经落后于30.94%的淘票票。

近日,光线与猫眼动作不断,宣布盈利,光线传媒从光线控股处增持猫眼股份等等,这一切新闻不仅未能使我打消对猫眼和光线的部分疑虑,反而使光线和猫眼这两家公司变得更加神秘。

我们翻阅了双方以及行业的多重数据,希望可以拨开压在这两家公司头上的疑云。

不解一:猫眼为何突然盈利了

根据光线传媒方面公布数据显示,猫眼截止今年五月总收入为10.2亿,几乎与2016年全年的10.3亿持平,但去年的净利润为亏损1.09亿,今年上半年居然盈利7312万,收入、成本、利润三方元素出现奇怪的非正常变化,且发生在市场份额不断萎缩的前提下。

这着实令人不解,王长田也在不同场合骄傲地宣布猫眼的盈利,就此数据看,不仅盈利,且营收保持在100%以上的增速,利润率也大幅增长,这已经超出了基础的商业认知。

我们也试图通过猫眼减少票补,降低成本角度来解释此现象,但众所周知在线票务市场激战正酣,尤其淘票票气势汹汹仍在进行票补,猫眼退出票补营收怎会出现100%以上增速呢?

其中的玄妙之处为,光线分别成立了三家以猫眼为主体的公司,但主要资产以及股权交易方面都在天津猫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处。

作为非上市公司的猫眼虽然未有公布财报的义务,但成本的大幅减少也是事实,这唯一可以解释的便是,光线将猫眼的发行成本放在另外两家公司,天津猫眼负责光鲜的财报数据。

无论是线上发行抑或是线下发行,其成本和营收之间都会有一定比例的关联,基本是同步增长或降低,换言之,发行成本就在那里,看不看得到那只是财务处理手段而已。

说完成本,再看猫眼的营收增速为何高达100%以上,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数据。

根据光线传媒上半年财报显示,前6个月光线传媒电影总票房为13.83亿,其中绝大部分的发行方为光线影业,根据发行市场行业规则,光线影业由此可获得40%左右发行收入,为5.5亿左右,也是猫眼前5个月大概一半的业务量。

考虑到猫眼上半年发行的片子确实比较少,仅有光线投资的几部,如《大闹天竺》,这也很难根本上提高增速。

我们仅有一个理由可以想象,即,猫眼和光线传媒之间有某种协议,通过光线传媒将光线电影票房注到猫眼营收中,如此,猫眼便有了接近5亿的营收数据。

这又是把鸡蛋装在不同篮子里,但外界看来会误认为所有篮子满满的都是鸡蛋,光线也照此做足概念,高调宣布猫眼盈利。

由于此前已有乐视通过此手段实现多业务线之间财务的互相优化,我们有理由对光线此行为保持警惕。

不解二:为何光线传媒要增持猫眼

9月5日,光线传媒从光线控股处购得猫眼11.11%的股份,猫眼估值仍然为90亿元,这被相当多媒体解读为光线增持猫眼,殊不知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都是王长田,此次交易只是纯粹的将11.11%的猫眼股份装在上市公司体系内,并非真正的增持。

但光线如此折腾定然不是为了简单走走流程,这背后是满满的套路啊。

上市公司增持我们要尤其注意持股比例:光线控股做猫眼大股东为47.01%,光线传媒为30.11%。

也即,作为由非上市公司光线控股作为大股东的猫眼在短时间内是不需要公布财报的,而持股比例超过20%的光线传媒对于猫眼的会计处理,将计入为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持股比例确认收益。

这等同于在财务的种种操作之前,树立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财报不公开规避舆论监督,前文所言的成本转移等手段可不被披露,光线依然可坐享财务红利。此外,上市公司体系的光线传媒在财报上将获得长期股权投资收益,财报做得好,二级市场吸金就来得快。

就此来看,光线对猫眼的财务手段处理的思路就基本清晰:用成本转移做好天津猫眼财务报表,再用增加持股将猫眼收益放在上市公司体系内,且掌握好持股比例,猫眼数据不用公开。

这这是高啊。

不解三:猫眼和微票究竟怎么合并

猫眼、微票加之此前微票拿下的格瓦拉今年要进行彻底的合并已经不是秘密,媒体的连续跟进以及当事方的暧昧态度已经基本坐实了此次合并的真实性。

那么接下来光线究竟如何处理合并之后的事情呢?

我们通过观察,以及整理光线对猫眼的一贯态度,不难发现,猫眼对光线提振在二线市场士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先看网失败,电影行业进入低速发展期后,光线是需要找到新的业务和概念来增强投资者信心的。

以上光线的一系列做法已经成功实现了这一点,这意味着合并之后光线依然不会放弃对新平台的控制权,且依然会按照如今的股权分配方式,光线控股会继续做大股东。

这就引发了以下两个问题:微票团队的退出方式有可能是获得光线股票,可以在二级市场套现,光线的议价能力就看最近估价情况;2.猫眼接下来不会再引入投资方,毕竟背靠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增发等手段在不稀释股份的前提下获得猫眼发展资金。

我们不妨看下宣亚对映客的收购案,宣亚拟收购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蜜莱坞”)约48.25%的股权,标的资产交易价格近28.95亿元,支付方式为100%现金支付。

其中映客的核心股东拿出了21.56亿,也就是说,映客借钱给宣亚买自己,换来的是42%的宣亚股份,映客股东虽然拿不到主播打赏的直播分成收入,却可以通过增持宣亚股份拿到在资本市场吸金的门票,毕竟二级市场的钱还是很好赚的。

中小股民才是猫眼的真正金主。

总体来看,有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体系的猫眼正在利用娴熟的财务技巧,在二级市场做足互联网宣发概念,提高吸引能力,也构筑了貌似坚强的防护墙体系,但最终吃亏的是谁,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