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赔8亿,谁“杀死”了红岭创投?

认赔8亿,谁“杀死”了红岭创投?
2017年08月01日 10:15 南方略咨询

7月27日,红岭创投方面发布消息,称将在三年内将P2P业务清盘。消息一出,一些业内人士感受到阵阵凉意。在很多人看来,若上周的陆金所“债转”恐慌属于投资人信心不足,这次的红岭创投的清盘似乎便属于创始人信心不足了。

龙头们接二连三地出现“问题”,究竟是谁的问题?行业到底怎么了,还有没有明天?对投资者而言,又意味着什么,该注意些什么?别急,一个一个来。

行业信号:大额标模式的终结

对龙头而言,一举一动,都是行业信号。作为大额标模式的标杆性企业,红岭创投的退出具有强烈的信号意义,为网贷大额标模式画上了一个句号。

就网贷行业而言,一直有大额标和小额普惠标两种模式,两种模式,两种结局。

网贷发展初期,大多数的创业者平台搞不定大标资产,唯有从小微客户等传统金融机构不太瞧得上的缝隙性业务着手,找到立足之地和发展空间。这部分用户缺乏征信数据,为了进行风险评判,便不得不借助社交、兴趣、交易记录等行为数据。没想到跌跌撞撞中,最终发展成为所谓的大数据风控,终于趟出了一条小额普惠的发展路径。

而少数平台,有能力搞定大客户,不愁资产,也不必过度担心风控。可以把更多地精力放在资金端获客上,能够更好地抓住行业机遇窗口期,获得腾飞式发展,并最终成长为行业龙头。红岭创投,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他互联网巨头的理财平台,其实走的也是这种模式。

在粗放式发展和野蛮生长阶段,大家各凭本事,两种模式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从监管将行业定位于“小额普惠”的那天起,两种模式便已分出了胜负。

信号其实出现得不算晚。自从2015年7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设立网络借贷平台,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融资需求,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的原则后,网贷行业小额普惠的定位便已经初步明晰。2015年12月出台的《网贷行业征求意见稿》和2016年8月出台的《网贷行业暂行办法》只是对行业定位的进一步明确。

自此,大额标模式与开始行业定位格格不入,大额标平台的结局便已注定:要么退出,要么转型。

平台视角:离开,才是更好的选择

履霜,坚冰至。对龙头而言,并非没有看到转型的信号,只是转型,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传统金融机构一向被批评“瞧不上小客户”,站在金融机构自身的角度,其实无可厚非。有能力做亿级的生意,自然没意愿照顾万元级的小客户,毕竟资源是有限的。大型企业与小微客户,风险特征不同,业务模式不同,所需的流程和资源配置也不同。一套人马,往往做不了两套业务。

所以,商业银行早在2007年前后就普遍成立了中小企业部,近几年又陆续成立普惠金融部,既便如此,已经习惯大客户模式的银行业,在普惠金融发展上依旧与互联网金融巨头有着明显的差距。非不为也,实难为也。

我想,对于习惯大额标的网贷龙头而言,面临的转型困境与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难题并无二致。只是,对商业银行而言,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属于锦上添花,对于网贷平台而言,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慢慢变成了唯一的选择。今年7月15日,网贷平台与地方交易所合作模式被斩断,大平台纷纷下降交易所合作产品,信号意义便已非常明显,大额标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既然成了唯一的选择,对于大额标平台而言,便要面临转型和退出的两难选择。

选择转型之路,意味着留在行业内部,也就要遵循小额普惠的定位。把在大额模式中的资源禀赋和积累的优势系数抛弃,从头再来,从零起步,一点一点去积累小额标(主要是消费金融标)的资源和优势。

选择退出,放弃网贷平台的身份,便要放弃在网贷行业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和理财客户资源,好处是可以保留其在大额标模式中积累的资源和优势。

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从头发展消费金融业务,已经是难上加难。毕竟,消费金融业务,早已巨头环伺、竞争激烈,个别细分领域更是红海一片。若没有雄厚的客户基础和优质的消费场景支撑,后进者几乎没有胜算。

所以,对大额标巨头而言,现在开始转型已然意义不大,放弃网贷平台的身份便是理性的选择,起码还能专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柳暗花明,行业或迎来白银时代

既然是平台自身的理性选择,便不必惊慌,也无需过度解读。对行业而言,一种模式终结后,另一种模式便成了主流,方向更为明确、资源更易聚焦,未必是一件坏事。因此而看衰行业,并无必要。

从外部因素看,大标模式的终结,不仅仅影响大额标平台,互联网巨头的理财平台也纷纷下架相关产品。意味着,短期内市面上可投资理财资产规模会出现大幅的缺口,为小额标P2P平台带来机遇窗口期。

举个例子,随着互联网巨头纷纷下架交易所理财产品,市面上年化收益率6-8%的理财产品大幅减少,对投资者而言,要么回归5%左右的银行理财,要么选择9%左右的P2P理财产品。有些人固然会回流银行理财产品,但可能更多的人会选择P2P产品,给整个行业带来更高的资金和流量。

内部因素看,大额标的下架也会加速行业内部分化:

一方面是行业开始面临短期的资产荒,甚至一度出现交易量的普遍性下降(大额标的减少形成的资产缺口,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补足),这个时候,交易量指标成为检验平台发展空间和后劲的试金石,谁能越快止跌甚至逆势回升,便有更大的潜力。

另一方面,行业终于能专注小额标业务(消费金融和小微企业贷款),没有了大额标的“干扰”,平台间的优势和实力对比更加清晰明确,各种资源会加速向实力更强的平台集聚。

对投资者而言,只需静静等待一段时间,等着新的行业优胜者脱颖而出。在此期间,可重点关注两个指标,交易量和逾期率。

更低的逾期率、更快的交易量增速,可能意味着平台在行业分化过程中占据了更优的位置。(来源:薛洪言 虎嗅)

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最危险时候已过去 转型认赔近8亿

7月31日下午,红岭创投在深圳举行战略转型交流会。围绕红岭创投接下来的战略转型是怎么转?往哪转?在当天的交流会上,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给出了答案。 

周世平直言,对红岭创投来讲,最起码红岭创投现在已经过了危险期,最危险的时候是去年,因为原有监管办法出台以后,红岭创投在去年面临的垫付压力比较大。 

 

“我们请了很多的机构,我们跟很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合作,就把我们已经垫付的这块资产拿出来跟他们合作。就是我们产生不良的资产跟外面的机构合作,换取流动性。”在回答投资人关于垫资的疑问时,周世平表示。

另据周世平透露,“目前,红岭创投不良处置总体规模还在50亿左右。这一部分,我们去年跟今年一直在处置,估计到今年下半年,大概完成了80%。估计到年底,大概还有10亿左右的不良资产留待明年处置。”

不过,周世平也表示,平台做了2700多亿的交易量,到现在红岭创投不仅仅是没有赚钱,差不多还有8亿的坏账,这8亿的坏账虽然对整体来说,还在风险可控的范围以内。“但这8亿的坏账估计是要损失掉的。我们估计是收不回来的8亿。”周世平称。

周世平还称,“假设只是投资人赚钱,平台不赚钱,一直亏下去的话,未来这样的平台没有可能性,我老周也没有底气继续让投资人一直在平台投资,我再去垫付。我认为这样对投资人是不公平的,因为我长期垫付那个漏洞会越来越大,总有一天平台会爆掉。”

红岭创投:“老周现在连汤都没有喝到”

在当天的交流会上,周世平坦言,红岭创投做得最好是让投资人有收益,但是“老周现在连汤都没有喝到”。

据周世平介绍,在近8亿坏账中,广州纸业一亿,现在跑到国外了,现在广州经侦都没有将这个借款人抓回来。这八个亿有一部分收益是抵押物,可能原有的抵押物借了五点几亿,我们把原有的项目进行评估以后大概有八个亿在对方手上。最早的时候是涉及到内外勾结,将这个抵押物高估了。

周世平表示,“之所以刚开始取名叫红岭创投,本来就没有将网贷做太长时间,但是做八年时间已经超出我的预期了,因为网贷投资人对红岭创投的信任,所以我一直在坚持下来,亏本也在坚持。”

周世平还称,其实早在2015年,平台已经在筹备转型,准备将网贷做清盘,但是清盘需要时间,并不是说想换就能换的,因为做了八年多,而且这么多投资人,你不能说关就关,你要做投资人负责最起码要把退路想好,让这么多投资人安全上岸也是一个不小的责任。

“我并不是因为我们到现在没赚钱才转型,我是因为未来我们坚持下去未来成本会越来越高。我长期维持下去,假如说这个平台没有钱赚,老是补贴的话,我就没法让投资人安全上岸。”周世平直言。“我现在开始这个计划,让投资人三年把业务退出来,平台的投资人是不是就退出了?不是三年以后老周跑了,是老周让你们安全上岸。”

按照周世平的设想,“原本我们对网贷监管也是有期望的,做大单不好以后我们做小单,做小额贷款,但是我们看小额贷款也不是太容易走的路。”而导致其最终下定决心的是小贷领域骗贷盛行。包括平台外面的加盟商跟内部是联手骗贷也有,公司在报了经侦以后,也有抓起来的,也有被开除的。

“大额现在不好做了,监管已经停了,做小微企业贷款的时候发现小额贷款比大单更难做。”周世平表示。

当天的会上,另有投资人发问称,“你这次突然宣布不玩网贷了,你现在宣布,你怕不怕挤兑呢?”

周世平对此回应称,“为什么要挤兑呢?我们发布这个消息以后,投资人到现在,最起码红岭创投的投资人比较稳定的,而且大部分投资人认为我们花三年时间把红岭创投安全退出来,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周世平透露,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平台发标只发一百万以下的小额分散的车贷、房贷,未来可能有其他资产端、优质资产端合作的,第三方推荐过来的资产。

“我们在8月份、9月份都有新产品,一个是投行跟上市公司合作的项目,另外是我们有一些地产基金,我们也在申请新的牌照。”周世平表示。“未来,我们的产品都是合格产品,可能有一些地产基金,我们跟房地产公司一起拿地开发,这些地产基金也是能够做到比较安全的稳定的收益,所以未来的产品会多样化。”

我们也在跟监管层沟通,十五万、十万还是一百万需要我们跟监管层沟通以后才能确定。按照原有的规定,最起码是一百万。但是,我们现在也看到一些平台发五十万的产品,这是要把产品跟监管层沟通以后才能定。

红岭控股:合格投资人模式操作

为什么红岭创投要转型?周世平表示,“红岭创投八年多的时间,老周是垫付起家的,八年以后老周觉得很欣慰,因为这个垫付是把投资人的风险转嫁到网贷上,目前红岭创投整个网贷来说,我认为目前来说这还是处于一个管理上比较粗犷的状态。”

周世平称,红岭创投现有的团队一千多人,红岭创投现有的团队价值还在,未来平台要转型新的业务,平台也会进行一些培训,会将未来的业务跟现有的团队进行匹配,但是也有可能不适应未来的业务,然后他会向其他平台转化。

 

针对未来红岭控股的定位,周世平强调,其对标不是对标深创投,后者投资标的是先投资,投资了以后帮它培养,培养以后做大标。“我们是先找后端,我们先找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需要并购重组,我们在体外帮它培养,这是不同的,应该说没有可比性的。”周世平如是说。

周世平希望用红岭控股来转型将红岭创投现有的风险进行转化,让投资人安全上岸。目前,光靠红岭创投现有的资产三年内完全迁移还是有难度的。

周世平透露,红岭控股已经有自己的团队。而且,未来的投行业务上将用红岭控股招聘新的团队。未来,红岭控股下面跟红岭创投股权上都会有关系,但这是要分阶段的,需要一个过渡的时间。

在谈及未来控股团队做到多大规模时,周世平预计控股做投行的业务不会超过两百多人,也就是一百多人的样子。

而且,会进行分级。以前是平台在兜底,让投资人拿到收益,但是投资人的风险就转嫁到平台之上,这样对大家都是不利的,因为我兜了风险,但是投资人投了以后赚了就跑了,但是你平台不安全。我们未来是希望通过分散风险。

至于红岭控股的转型方向,周世平表示,“红岭创投资金端用我们原有的投资人会转化一部分,另外我们未来会重点跟机构进行合作,机构资金端这块成本是很低的,机构考虑安全性,所以我们转型红岭控股以后考虑资金安全,资金端这块有保证,未来资金端的资金也很容易进来。”

此外,资产端这块就是跟资金安全进行匹配。“红岭的优势就是红岭积累了这么多年资源的优势,为什么机构跟你合作?机构是看到了你股权的价值,看到以前的资产、业务不赚钱,但是你的品牌价值已经存在了,未来还有不少的上市公司进行合作。”周世平称。“这是按照监管的要求来,我们在申请牌照,现在已经在申请过程中。未来,我们的金控品牌不是全牌照,就是根据我们的需要在几块业务上进行布局。”

周世平强调,“转型以后,我们的客户、我们的人要精挑细选,因为资金肯定是有限的资金投入,容量没有那么大的,一定是用合格投资人模式来进行操作。”

周世平称,红岭创投目前的任务基本上已经算完成一个阶段的任务,后面就是将原有的不良资产、将现有的业务维持到三年以后,虽然我们建立红岭控股是把我们新的业务通过红岭控股进行转型,未来等到红岭控股向原有的业务清盘以后,红岭创投通过股权收购并购到红岭控股,未来是以一个红岭控股品牌对外。“我们相信,红岭创投清盘后,红岭控股转型还有更大的空间。”周世平如是说。

(来源:互金咖)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