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晒账单,有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支付宝晒账单,有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2018年01月05日 10:36 李光斗观察

新年伊始,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支付宝年度账单刷屏?本以为自己浑浑噩噩的度过了一年,年底除了岁数和体重的增长之外,没什么变化。可没想到,支付宝如同“私人管家”似的,贴心的为我们总结了一年的账单,顿时记忆由钱连成线,由线穿回了2017。很多人看到自己的账单第一反应是:我竟然花了这么多钱!随即的第二反应就是:我哪来的这么多钱?在这个生活很便宜,朋友圈很贵的社会,自然免不了晒一晒,而且配上“天呐为什么花了这么多”的文字,潜台词就是“看我多么有钱”。即使不晒账单数字,那神预测的2018年度关键词也必须在朋友圈炫耀一下。

可没想到,正当用户疯狂“炫耀”账单之时,被一位知名律师岳屾山当头一喝:你的隐私被出卖了!岳律师发了一篇微博:查看支付宝年度账单时,请先看看这个。原来,在点开支付宝账单的页面上,有一行很小的字——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而且这个选项是被默认选好的状态,也就是说,很多用户在查看账单之前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项。据了解,这个账单的查看和《芝麻服务协议》没有关联性,所以你选择取消同意,依然能够看到年度账单。但如果你没注意到,就会直接同意这个协议,允许支付宝收集你的信息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你的隐私就这样被支付宝光明正大的窃取了。

更加可怕的是,当你晒账单时,别人正在晒你的隐私。2018年度关键词能够立即打动你,难道是巧合?当然不是,关键词主要是分析用户过往的消费数据与特征得出的,当你的关键词是“远方”时,可能是因为你2017年在出行的花费超过了一定比例,而“颜值正义”可能是在化妆品上的花费达到了一定的比例等等。这也就是说,你在朋友圈晒关键词时,顺便晒了你并未察觉的隐私。假设一个利用“宅男”标签撩妹的男生,晒出了“远方”的关键词,是不是有些尴尬?当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自己有哪些隐私的时候,一位网友就已经向支付宝开炮了:“你们支付宝牛逼!我感觉我的家庭要被毁了,今天老婆说了要看我的支付宝账单,每次开完房的订单我都会删除,但年度账单看得一清二楚,不知道回去如何交代。你们支付宝不管用户隐私,终究会被用户抛弃的,我这是报应,你们支付宝的报应迟早也会来的。”

当然,如果你的年度关键词是“穷逼”,那应该是你善于PS或者美图秀秀了。毕竟支付宝还不敢这样“怼”用户,蚂蚁金服扎心文案的教训他们还记忆犹新。

网上有个段子:在2017年12月的支付宝总部,产品经理说:“你就夸他们,爱买衣服就夸他们“范儿”、夸他们“潮”,爱买家居家电的就夸她们“柔软”,对了,柔软可看准性别,夸女不夸男,男的咱们得夸他们“能干”,还有“旺”“值”“小确幸”等等,那些正能量的小骚词儿整起来反正错不了。”设计师问:“那配什么图?”产品经理说:“配个屁,除了人家自己上传的头像,你能配到人家心里去?”文案又问:“老大,那些穷逼不爱花钱,一年到头就买点书的呢?”产品经理说:“也夸,就夸他们有“才华”。下面再整两行小字儿,要走心,走心知道不?你们想象一下这是你们领导、你们丈母娘、你们小情人朋友圈,你们留言说啥啊。”然后,产品经理向上级汇报:“老板,我这个活儿肯定刷爆朋友圈,你信不?”

其实,关键词所暴露的隐私还不算精确,真正让网友担心的是,糊里糊涂就接受了类似《芝麻服务协议》这样的“霸王条款”。其中不乏“可以直接提取用户信息并推送给第三方机构”的字眼,并且“输出时无需另行获得用户的授权”等等。而且,有媒体指出,这个坑,还是连环坑。事后还能发现其他“惊喜”,如华夏信用卡授权、浦发银行授权等。这样充满着金融霸权的年度账单,看来支付宝是存心不想让网友过个好年了。

年度账单的“阴谋”被揭露后,当日晚上23点34分,芝麻信用回应致歉:“本来是希望让用户知道,只有在自己同意的情况下,支付宝年度账单才可以展示他的信用免押内容,初衷没错但用了非常傻逼的方式,愚蠢至极”。而且表示“目前已经调整了页面,取消默认勾选;如果已经被默认勾选,可以在【支付宝客户端-我的-芝麻信用-信用管理-授权管理】中找到“支付宝”这个选项,然后取消这个授权。”半个小时后,支付宝转发芝麻信用微博,表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一起承担”。不得不说,新年的第一例危机公关处理得还算迅速,第一时间主动道歉,也提供了解决措施。可为什么总感觉哪不对呢?因为被窃取的隐私信息无法还给用户,芝麻信用的员工翘起了二郎腿,他们利用大数据早已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信息。

在大数据时代,用户付出这样的代价似乎在所难免。就在前几日,吉利集团董事长在正和岛演讲的时候说到:“现在的人几乎是全部的透明了,没有任何的隐私和信息的安全。”而且还直接指出:“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因为他都可以看的,随便看。”虽然微信的官方回应:“请大家放心,我们尊重用户隐私。”可是就在一个月前,马化腾接受采访时骄傲地表示:“腾讯有一个更强大的能力就是,几乎掌握了每个中国人过去十几年来的面容变化,因为很多人从年轻开始,就一直在腾讯的平台上传照片。所以,甚至可以预测其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马云也经常表示自己强大的数据库可以精确地了解用户,而这些其实都是以牺牲消费者隐私为代价的。

国外有个例子,某互联网公司给一户家庭推荐了育婴产品,那户家庭的父亲看到后大发雷霆:你不知道我的女儿才上高中,你就推荐这类产品。并将此公司告到法庭,获得了一笔赔偿金。没想到,一段时间后,那位父亲主动找到那家公司道歉:“我的女儿真的怀孕了。”大数据比你的父亲更了解你。

正如汽车的普及增加了车祸一样,大数据的发展也会经历阵痛期,现在要做的就是谨慎地对待互联网上的一切条款,避免再次入坑,并耐心等待互联网法律的健全。

看完文章,别忘了取消那些“霸王条款”。

本文作者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委员会首席顾问、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