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百强县善用PPP模式,已成县域经济发展主抓手

东部百强县善用PPP模式,已成县域经济发展主抓手
2017年10月13日 11:50 PPP头条

来源:新华网 作者:黄浩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以及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心城市制造业向周边转移,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正经历一场新跃迁——即从以乡镇工业为主要内容的点状经济、以园区工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向融入都市圈或城市群的网状经济的变化。

  在上述过程中,PPP模式的作用开始逐渐凸显,并且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公布的2017年中国百强县中表现尤为突出。

  百强格局

  近日,工业信息化部赛迪智库在京发布了《2017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2016年百强县的土地总面积、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0.5万平方公里、9050万人、8.2万亿元,以占全国2%的土地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11%的GDP。其中,21县(市、旗)的GDP进入了“千亿俱乐部”。

  另外,百强县人均GDP高达9.7万元,富裕程度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6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33616元)高出16.5%;消费能力也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4万元)高出29%。这表明百强县正逐步摆脱投资依赖,向消费、服务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

  从分布上来看,百强县中,东部地区占76席,中部地区15席、西部地区8席,东北地区仅占1席。整体呈现,“东多西少、强省强县”的分布格局。

  其中,浙江、江苏、山东三省表现最为抢眼,分别占23席、22席和21席,占据了百强县的六成以上。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晋江市、义乌市、长沙县、龙口市、即墨市、慈溪市。

  需要强调的是,《白皮书》显示,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四新经济”正成为百强县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而创新PPP应用模式正在成为打造县域经济的重要的资金抓手。

  以浙江为例,浙江是2017百强县席位最多的省,也是较早起步推广PPP模式的省份。

  据了解,2016年10月,仅在浙江省财政厅PPP论坛暨项目推荐会上,浙江就重点推出了86个PPP项目,总投资达1942亿元,主要涵盖交通运输、片区开发、市政工程、文化体育、旅游、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政府基础设施、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

  到当年年底,浙江省(不含宁波)通过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审核的项目就已达261个,总投资高达3688亿元。

  从百强县此次分布的结果来看,浙江上榜的23个县市与2016年浙江省财政厅公布的PPP项目属地有很高的重合度,义乌、诸暨、温岭、瑞安、平湖、海盐等城市均出现在双名单中。无独有偶,2017百强县前10中江苏的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与山东的龙口市、即墨市也是善用、活用PPP模式的城市。

  PPP路径

  那么,PPP模式究竟如何落地城市发展?对此,财政部PPP中心专家组成员陈民表示,“PPP模式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对城市发展而言,PPP模式是一种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和城市转型升级的抓手,其优越性在于提高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利于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有助于解决城市升级发展过程中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他介绍,河北固安就是PPP带动当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结合市场力量,用了15的时间,固安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县变成了拥有多个产业中心的河北省经济强县。

  据了解,2002年的固安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钓具、肠衣、滤芯、塑料是支撑县域工业的“四大金刚”,全县年财政收入仅1.1亿元,在河北的135个县中几乎垫底。2002年,华夏幸福作为市场力量进入固安,与固安县政府合作开发建设运营固安工业园区。固安工业园区的奠基,拉开了固安产业和城市“升级”的序幕。

  随后华夏幸福聚集全球资源,用产城充分融合的方式将国际成功经验和区域实际情况相结合,勾勒园区未来发展图景。创造性地提出并打造313创新型产业格局,强化新型显示、航天航空、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培育智能网联汽车这一先导产业;提速包括临空服务、文体康养和都市农业在内的三大特色产业。如今,新型显示、航空航天、生物制药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集群,已经勾勒出固安产业新城创新型产业体系。

  他介绍,目前国内城镇化建设方兴未艾,对县域经济发展而言,PPP模式恰逢其时。不过,他也提醒,在县域经济发展与PPP模式相结合时,也遇到了一些困境,存在诸如影响不够;管理体系不成熟;竞争激烈;人才储备不足。他建议,对政府而言,在推广PPP模式时,可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借助企业强大的投资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借助企业网络化招商能力;借助企业运营能力来凝聚城市消费者。同时,企业在实际推广中,也应设计好开发时序,为可持续的投融资做好铺垫。

浅谈PPP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陈程

摘要: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逐渐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过渡。PPP模式的出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挑战。PPP模式,即公私合营模式,此种模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作用,以提升公共项目的融资水平和运管能力。因此,财政部门应采取积极的做法应对PPP模式等复杂融资形式的出现,以避免财政危机的出现。 

  关键词:PPP模式 县域经济发展 

  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想要平稳健康的发展,不仅需要强化管理模式,同时也要注重发展的质量,以现有的经济状态通过一定的管理方式将经济从中低端状态向中高端递进,进而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在PPP模式下,公、私关系通过合法、有效的手段建立起利益与风险共担的平台,但因私有化程度不同,所以在进行收入与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进行仔细的审查。 

  一、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县域经济转型困难 

  在经济发展出现新格局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发展方向迈进,市场条件也因此受到了巨大影响。以往,经济增长靠数据扩张来完成,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竞争上,如今,经济增长是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结合后的产物,由此也使县域经济发展结构的矛盾日趋明显。在县域经济依靠资源、出口以提升经济增长点之下,无法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需求,所以发展必将受到阻碍。PPP模式在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进行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使民营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政府的融资能力有所提升,但若发展受阻,PPP模式运行不善,必将会引发财政危机。 

  (二)县域经济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 

  县域经济在早期发展时,对引进的工厂建设没有进行合理的布局,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并引发了环境污染。尽管面对日益加重的污染环境,当地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但由于早期建设的污染已经形成,所以要想彻底的根除是非常困难的。随着我国大中城市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很多工业企业开始向县域城市转移,这无疑给县域地区的环境增加了负担。此种做法不仅使县域城市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同时环境资源也会急剧下降,这对于县域城市的发展极其不利。面对严峻的发展现状,各级政府应该负起责任,把好项目投放工作,以免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二、县域经济发展方向选择 

  县域经济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发展体制,在新常态经济的影响下,县域经济想要良好的运行,建立健全县域经济产业体系,加快县域新形势下的城镇建设,创新公私合作的县域投资模式,从而开拓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途径。 

  (一)建立健全县域经济产业体系,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县域经济的发展要迎合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寻找到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新型工业的建立,将加快农产品的深加工,推动制造业产业链的优化。在地方政府加大产能投入的过程中,切记盲目上项目,一定要严把项目建立的质量关。我国地方性债务的存在对基础建设以及民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性债务在近几年表现出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尽管我国政府性债务总体可控,但在“三期叠加”形势的影响下势必会带来财政局部风险。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修改预算法的决定。新的预算法在强化预算管理的同时,对财政预算的有关环节也都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以使地方性债务对县域发展不会构成威胁。地方政府在拥有一定的举债权限后,融资成本会得到明显的改观,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同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会保持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二)改变原有的县域公私合营模式,促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从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上看,政府的财政金融支持尤为重要,特别是发展相对落后的县域地区,采取政府财政扶植、财政贴息等方式,对加快地区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单纯地依靠原有的财政模式进行,而是要充分发挥民间剩余资本,建立相对安全的社会资本稳定投入机制,以使民营经济的资本流通相对安全,从而使县域经济在民营经济的良好运行下得到稳定的增长。因此,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所有制经济改革的契机,运用PPP模式将县域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与民营企业的创业精神结合起来,发挥民营企业带动地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在生产要素互换的过程中,使民营企业能够通过自行融资加强县域基础建设,并以市场化经营城市的方式,运用房地产开发、市场开发等项目,实现资本增值,从而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结束语 

  新预算法的推行使县域经济发展寻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突破口,在传统的政府促生产的管理模式下,民营企业很少自主寻找发展出路。如今,PPP模式给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并在新预算法的约束下,能够良好的运行。县域经济的发展受人为和地域因素的影响很大,其发展的好坏从城市建设,人民收入,等方面就可以略知一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大县域经济发展的监管措施,采取相应的融资模式,以使县域经济在经济新常态下能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文雄,钱圣,杨钢桥等.PPP模式下农地整理项目前期阶段效率影响机理研究[J].资源科学,2013 

  [2]张晓敏,陈通.公共文化设施PPP建设运营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5 

  [3]吴九兴,杨钢桥,汪文雄等.基于PPP模式的农地整理项目合作机理[J].湖北农业科学,2012 

  [4]何丹,吴九兴.PPP模式农地整理项目的运作方式比较[J].贵州农业科学,2012

案例:

嘉善县全面推进县城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

来源:浙江发改委

  嘉善县被列为全国县城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 2017年又作为全省唯一列入全国工程领域PPP重点城市,通过强化组织保障,搭建管理体系,有效推进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目前,全县PPP项目储备库有56个项目入库,实施库有4个项目,项目总投资85亿,3个项目入选发改委国家PPP项目库,2个项目成为全省第三批PPP推荐项目,1个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典型案例。主要做法:

  一、体系+管理,面上实现项目能启动

  一是搭建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商务谈判、法律咨询和项目推进等4个组,并纳入财政、发改等10余个职能部门,建立健全辅导培训、疑难会商、定期交流等协调服务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出台《嘉善县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办法》、《嘉善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操作细则》等,从计划评审、采购审批、建设执行、移交退出、监督管理等方面加以规范。建立咨询名单,PPP专家库包括综合类、工程类、财务类、法律类等4方面专家20名,从省、市、县相关部门和第三方中介机构选取;PPP项目中介咨询机构建议名单涵盖投资咨询公司、工程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规划研究院等,首批推荐库控制在40 家。

  二是突出项目管理。拟推介项目,制定试点项目滚动计划,合理编制全县项目储备库三年滚动计划(2015年-2017年),涵盖供水、垃圾处理、地下空间开发、综合交通、平台建设、小城市培育等各个方面,统筹考虑项目成熟度、可行性等因素,分批次向社会公布推介,形成年度推介名单。已落地项目,积极落实项目推进条件,引入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落实红色代办服务,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健全项目监管机制,合理安排项目推进计划。已投运项目,定期监测产出绩效指标,每3至5年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重点分析项目运行状况、评估风险、制定应对措施,中期评估结果、绩效指标情况将作为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费用获取的重要参考和调整依据。

  三是建立操作规范。制定项目操作流程,围绕PPP项目从发起到移交的全流程,明确审批事项、审批服务部门及审批流程,重点规范项目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等5大环节管理,在方案审查、伙伴确定、退出移交、绩效评价等方面完善制度设计。建立项目联评联审机制,根据不同项目领域、类型、特点,实行PPP实施方案与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联评联审、PPP实施方案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联评联审,由财政(国资)、国土、住建、环保、审计、金融、司法、法制、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评审,实行“9+X”联审模式,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规范项目采购管理,根据项目不同模式和属性,边界清晰的项目原则上均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合作伙伴,涉及产权交易的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竞价,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二、保障+带动,线上确保项目能推进

  一是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建立县镇联动、统筹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健全城乡各类建设资金统筹使用制度,由县级国资控股小城市、特色小镇等一批镇级融资平台,积极引入保险资金、国资、上市公司等各类资本以股权、债权等方式共同参与,目前国资控股的镇级融资平台达到15家。做大做强融资平台,进一步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实现国有资产由“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的转变,补充修订《嘉善县县级国有企业资产出租管理办法(试行)》、《嘉善县县级国有集团型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将部分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集团公司。探索建立全县政府债券发行机制,以及社保资金、保险资金等用于收益稳定、回收期长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二是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发挥基金带动作用,县政府与省农行合作设立“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基金规模30亿元。率先设立中小企业转贷基金、产业基金,产业基金以母子基金模式,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子基金方式进行运作,已成立2个产业子基金,其中留学报国产业基金计划募集2亿元人民币。成立嘉善私募基金创新园,成功引入基金公司99家,累计注册资本达31.25亿元,基金管理公司39家,累计注册资本5.59亿元。

  三是推动社会事业领域投融资改革。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社会事业领域的设施建设、产品开发和服务提供,建立民间资本投资社会事业适度回报和奖励制度,加大对社会资本引导,降低投资风险。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尤其是中医类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老年病和慢性病等,全县开业民办医院共6家、床位数达438张。鼓励兴办民营养老机构,全县已建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224张,在建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2300张,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床位数800张。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公建民营”、“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全县开业民办非义务教育学校数18个、在校学生4669个。

  三、推进+示范,点上保证项目能落地

  一是加强协调推进。强化推介服务,在发改局门户网站开辟PPP项目中心专栏,公开发布PPP推介项目信息,结合其他招商活动,拓宽推介渠道,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及运营,2016年度确定推介项目20个,并从中选取10 个为重点推进项目,2017年度再次推出重点推介项目14个。强化协调服务,PPP项目中心每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通过上门指导、专题座谈等方式,为遇到问题进行及时协调,对项目进度进行持续跟踪,给实施机构提供专业指导,今年以来已召开方案评审会3次,专题协调会十余次。强化跟踪服务,对已推介项目、已落地项目进行定期跟踪,通报项目洽谈和推进情况,及时总结梳理面上共性问题,研究相关对策建议。

  二是围绕难点攻坚。围绕PPP项目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这一难点问题,我县通过聘请法律顾问、引入专业人才等方式,加强借力引智,在PPP项目实施方案评审、社会资本方采购等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是借助外力,通过PPP项目中心和项目业主聘用常年法律顾问相结合的方式,由相关专业人士全程介入PPP项目方案审查、招投标、商务谈判、合同签订等工作,为政府方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另一方面是激发内力,每年举办PPP专题培训班,邀请省级相关部门给各单位业务骨干授课,收集整理PPP相关政策,印发《PPP政策汇编》,同时多次组织县内各有关部门开展专题大讨论,进行经验交流,旨在通过开展系列主题培训,进一步提升我县PPP专业能力。

  三是探索示范样本。2013年,我县与华夏幸福签订《整体合作开发建设经营浙江省嘉善县约定区域合作协议》,采用BOOT模式探索建设嘉善高铁新城新型城镇化项目,将在嘉善南部约12平方公里土地上,打造 “产业高度集聚、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独具魅力”的产业新城。目前,嘉善产业新城已经累计签约企业78家,签约投资额80.9亿元。另外,以BOT 模式运作的生态能源发电项目已正式投运,以BTO+BOT模式运作的嘉善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及公园绿化PPP项目入选国家重大市政工程领域重点PPP项目名单。(嘉善县发改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