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混改”完成后为何先从“瘦身”开始?

联通“混改”完成后为何先从“瘦身”开始?
2017年09月07日 09:38 刀马物语

小刀马

中国联通的“混改”已经尘埃落定,撬动了BATJ的参与,也获得了780亿的资本支持,一度给市场带来了很多的憧憬。不过中国联通在资本市场也仅仅是经历了2个涨停板就开始偃旗息鼓了,如今的股价更是基本跌回到了停牌时的价位。为什么资本市场在经历了短暂的狂欢之后就选择了快速地闪退呢?很显然有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资本市场对于联通的“混改”之后的前景还不是很看好。换言之,虽然有互联网企业的参与,但是实质性的“混改”内容究竟有多少,是不是积重难返?联通靠什么能够在三大运营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市场还看不清晰,因此投资者选择了落袋为安,在经历了短暂的“高潮”之后,就选择抛弃。作为“混改”第一股的联通,其实也是一种无奈。

当然,联通既然已经启动了“混改”,作为国企“混改”的标志性企业,自然承载了更多的关注,以及改革的成功性和可参照性都注定了其受关注程度。因此改变的模式和经历的阵痛或许都将成为市场的经验,甚至是国企改革的一个巨大的参照系,这一点是联通需要承载的使命。既然要完成这样的使命,那么没有切实的改革的举措,以及由此对未来布局的一种尝试是说不过去的。因此我们看到了联通在“混改”之后开始了“精兵简政”,这是联通向市场传递出来的一个信号。那就是“混改”后的联通将“洗心革面”,重新起航,精简人员自然是要避免出现人浮于事的情况,同时也向市场传递一种高效的效能型变化。当对人员作出精简决定的时候,说明联通在改变既有模式的决心是有的。不过效果有多大,或者说改变是否能带来一种“精兵强将”的变迁和架构提升,还需要继续观察。

有媒体披露,中国联通全面启动“瘦身健体”计划,机构精简工作将于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中国联通明确表示,此次“瘦身”的形式是“转岗不裁员”。中国联通志在打造“小管理、大操作、强协同”的组织架构,明确四级组织定位。总部部门由27个减少为20个,减少26%。总部人员编制由1787人减少为891人,减少50.14%。由于此次精简的员工原则上“转岗不裁员”。因此分流对于联通来说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当然,对人员绩效考核和管理的梳理,如果能切合到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中来,那么效能提升对于联通来说也意味着一次形象重塑。

众所周知,由于央企普遍存在着管理层级多、法人链条长、管理效率低、冗员过多的情况,“瘦身健体”无疑是势在必行。联通的“瘦身”一方面是向市场传递一种信号,一个重新开始信号;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业务调整的重新梳理。当然,对于中国联通来说,“混改”之后的改变和调整无疑是千丝万缕的,需要调整的地方很多,需要改变的策略也很多。但由于人之要素的唯一性的,因此先解决人的问题无疑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可以看出,精简机构、人员退出有利于中国联通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有内部人士也表示,中国联通的组织架构“就过于复杂,每一层都是管理,真正干活的是分局,有些分局甚至也不干活,干活的都是外包单位的人。从竞争需求看,中国联通被迫要像猎豹一样奔跑,但却受制于目前的组织结构。”解决好人的关系,才能理顺更多的关系,进而进行营销模式的布局,同时改变自身形象,再寻求更多实质性经验模式的切换,对于联通来说,这样“混改”之后的应对显然也是符合国企改革的必要条件,至于未来是不是可以在和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移动的对抗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其实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任重道远。实质操盘的人改变的决心有多大,能“打破”多少常规,将成为联通未来“混改”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