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腿瘦腰”助力奔跑的美的

“强腿瘦腰”助力奔跑的美的
2017年02月11日 08:49 洪仕斌产业经济观察

继美的集团在取得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集团94.55%股权后, 在智能制造生态链上又下一城。9日晚间,美的集团对外宣布,美的和以色列Servotronix达成战略合作,交易所有的监管审批已通过,交易的所有前提条件均已满足。

据了解,Servotronix 于1987年由Ilan Cohen博士创建,专注于开发和生产标准和定制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向包括工业机器人、电子装配、半导体、机械工具、医疗仪器等多个行业提供全面的运动控制方案, 产品包括领先的编码器、伺服驱动器、及多轴运动控制器。Servotronix其总部和研发中心位于以色列Petah Tikva,在世界各地开展经营活动。

从外部分析来看,美的是欲建立一个智能制造的应用生态链,在这个生态链里有库卡这个硬件企业,但还缺解决方案的软件企业,这是美的与Servotronix合作的目的。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一些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设备来自库卡,但解决方案往往来自意大利或者其他国家的厂商。美的是想要打通整个产业链,就必须围绕库卡进行的一个战略整合,库卡是一个硬件企业,而与Servotronix的战略合作,就是要与库卡形成对应与补充价值。

从目前来看,频繁渗透上游智能制造企业,笔者认为美的集团是在构建智能制造这个基础体系的“强腿”策略。从与日本安川电机合作成立机器人公司合作、收购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17.8%股权、收购库卡大部分股权后,今又与Servotronix的战略合作等等,不仅仅是在建立“第二跑道”那么简单,其所有的动作都是围绕美的企业发展战略: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这个主轴做充分准备。再加上前几年美的不断地“瘦腰”动作,相结合起来一个“强腿瘦腰”的策略,非常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强腿”是为了“产品领先”,“瘦腰”是实现“效率驱动”,但最终都是为“全球经营”做好跑步前进的准备。

在此次战略合作中,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表示: “这是美的在拓展自动化和智能制造产业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我们对Servotronix在运动控制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潜力充满信心。美的将持续加大在自动化和智能制造技术方面的投入,并在产业链协同、市场上面给予更多支持,不断增强现有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共同探索未来发展机遇。”在方总表达的短短话语中,“智能制造”与“产品市场竞争力”才是关键。

中国产品要走出去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产品需要市场竞争力,而产品拥有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制造精品出来,这就是智能制造的价值,这也需要一批如美的这样优秀的龙头企业去践行与担当。而美的近几年构建智能制造的应用生态链,犹如运动原理一样,在即将奔跑前,一定要加强腿部的力量,而这个腿部的力量,就是突破N多年的中国低质制造怪圈。

中国虽然以“世界工厂”自居,但这个“世界工厂”为中国创造的利润却低得惊人。作为一个工业生产大国,中国有一个最致命的“软肋”,即缺乏精密制造与工艺制造等深层次竞争资源。在全球制造业的生产链上,中国企业只处在中低端,从中国的综合国力、制造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特别是拥有的核心技术看,与世界经济史上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德国、美国和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没有自己独家的生产技术,很多关键部件都要用人家的品牌,“中国制造”根本无法与洋品牌相匹敌,只好“贴牌”生产。形象地比喻,中国制造业只是世界制造生产链中的重要“车间”,与“世界工厂”的水准相差甚远。而美的“强腿”策略,通过与上述企业合作中,正在一步一步的实现,从基础的生产制造体系着手,以产品领先为纲领,推动美的精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相对于“强腿”策略,其“瘦腰”举措,这几年,美的一直在实施。早在2015年初,美的集团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胡自强对媒体表示,三年以后美的要实现2000亿元销售,但人员数量将下降30%,通过自动化让效率提升,而仅是“瘦腰”的一部分;在组织结构调整时,美的也在大力推进,比如此前家用空调事业部隶属于制冷家电集团,微波电器事业部隶属日电集团,现在二级集团如制冷、日电、机电等正式取消,各事业部直接向集团汇报。取消二级集团“瘦腰”举措,目的就是实现扁平化管理,加快反应速度,提高效率;同时,美的在运营上也在采取“瘦腰”策略,坚决砍掉过剩产能,及时对闲置的资产进行关停并转。如2011年,美的退还多地的6000亩土地,虽然有些地方已经打桩甚至盖好厂房,而后又关闭了一批制造基地。目前美的包括土地、厂房、仓库在内的固定资产减少了30%。还有集团先后对64个品类进行精简,目前只保留32个,减少中低端、低毛利的产品,扩大中高端产能,实行差异化策略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产业国际化的道路并不平坦,原因就是中国企业大部分“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究其实质,就是腿部没力太弱,制造不细,产品不精。一旦进入国际化轨道,中国传统思维的慢工出细活,细火煲靓汤;以及传统打法的人海战术,营销驱动都可能失效,并且还要回归到一个原点——产品领先,而这就需要奔跑前的思量,才能有机会参与未来国际化的竞争与挑战,并且立于不败之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