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领全球经济需要更多“美的、华为”

中国引领全球经济需要更多“美的、华为”
2017年07月23日 09:03 洪仕斌产业经济观察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万达、海航、安邦、宝能等大企业频频亮相各大媒体头条,你方唱罢我又登场背后,其实是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转型关键时刻,谁才是中国引领全球经济并大力倡导的标杆,到了需要准确答案的时候了?

近日,一年一度的《财富》500强榜单发布,继2016年110家中国企业入围后,今年再增5家,达到115家。一直以来被誉为最权威的“终极榜单”,500强排名就像全球经济的一面镜子,反应了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排行榜上不断增加的中国企业,表明中国经济的综合实力仍在继续提升。但细思极恐,从行业分布、盈利能力等各方面分析这115家企业可以发现,这115家企业的上榜代表的不仅是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而更像是中国企业发展的软肋之图。

入围的115家企业大多有以下两种特征:第一种为垄断性企业,包括石油、金融、电力、银行等。美国的中国问题观察专家费正清曾说过:做企业就像做一个捕鼠器,西方的企业家,一辈子致力于做出全世界最好的捕鼠器,能抓到最多的老鼠;而中国企业家致力于得到获得捕鼠器的特权,希望整个房间里只有自己能抓老鼠。这些垄断性企业正是依靠所获得捕鼠器的特权,将其它捕鼠者关在房间外,来捕获最多的老鼠。而一旦丧失这种特权,企业便被推出门外第二种是地产企业。在500强企业排名中,中国成为房地产企业入围数量最多的国家。房地产企业属于政策导向型企业。它们往往都享受着政策红利,发展好坏与当地政府密切相关。数家地产企业的入围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一种是背靠政府进行垄断,一种是依附政府政策红利。

马云说:“有时候打败企业的不是技术,而是一份文件。”一语道出了这两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极大不确定性。

近来,万达、安邦等一些较大的国内企业频繁被曝出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也许并不是政策导向的变化,也不是与政府关系近疏的变化,而是在不断变革的市场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向全球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次痛苦转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为世界消费者所记住的寥寥无几。国内许多所谓的企业崛起都是借“势”发展,借“势”就是乘着大好的政府形势或是政策扶持,再加之个人的“独到能量”从而一次登顶。这类企业缺少风吹雨打的锤炼和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故生命力和抗压能力较差,在整体形势变化或者经济转型期极其容易倒下,所谓登高必跌重。

据数据显示,在《财富》500强净资产收益率(ROE)榜上,中国公司中排位最高的是华为、美的、腾讯、吉利,都是民营企业。中国上榜企业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仅为1.65%,一块钱的资产只能产生1.65分的税后利润;而美国企业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为4.79%,是中国企业的2.9倍。这就是现实与差距。

当一个国家进入世界500强排行榜的企业,仅少有数代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时候,就说明这个国家未来的企业转型和升级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综上,未来能够在一场又一场的经济风暴中存活下来,并真正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是需要更多美的、华为等, 这种全面市场化的科技类企业。例如美的作为一家民企,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一方面享受不了任何政策的红利,凭借自身力量一刀一枪的打拼,在市场站稳脚跟。另一方面,在企业诞生之初和国内品牌的竞争,企业壮大走向国际后与外资品牌的较量,在一轮又一轮的博弈中生存下来,靠的不是运气,而是落在地上的每一步坚实脚印。只有经历了这种内部自我磨练和外部不断捶打的企业,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企业,才是带领中国企业脱虚向实,走向未来的企业。

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不断增加的中国企业,当然值得我们弹冠相庆。但是我们仍然应当冷静分析排名,清醒的认识差距,努力转型升级,这才是未来中国经济体立足世界不败之地的应有态度。因为,当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竞争时,想要赢得这场比试,拼的不再是“一纸文件”,而是谁拔剑快,谁的剑更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