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绿色信贷要求进行金融变革

推行绿色信贷要求进行金融变革
2017年01月13日 10:31 开伟观察

银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暨践行绿色信贷,要求银行业认真落实化解过剩产能、推进绿色信贷政策措施。既表明银行业已主动配合中央政府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宏观产业政策,吹响了向绿色信贷进军的号角;同时,也反映了推行绿色环保政策具有艰难性和紧迫性,是一场深刻金融革命。

从推行绿色信贷范围看,涉及银行机构量多面广、信贷总量庞大,需要各类银行及其上下机构之间“万众一心”,这绝非易事。一方面实施绿色信贷战略牵涉各类型银行法人机构3747家、20多万家营业网点,且不同经济地区银行机构的经营状况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经营侧重点、经营效益、经营理念、信贷资产质量等因素也是参差不齐、千差万别,要把不同类型银行、各银行上下机构之间的思想统一到绿色信贷方向上来,一切信贷行为围绕在统一指挥棒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银行业认真学习中央政府有关化解产能过剩产业政策,提高行业认识,吃透政策精髓,增强紧迫感,形成内生动力,消除思想障碍。另一方面,尽管从200年以来,银行业已着手构建绿色信贷工程,通过努力实践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2013年6月末,全国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4.9万亿元,但与人民币贷款余额68.1万亿元,绿色信贷显得十分渺小;与各类工业生产企业贷款(中长期贷款)26.06亿元来说,绿色信贷占比仍只有18.8%。而且因部分银行信贷经营眼光短视,执行绿色信贷政策不力,助长了产能过剩,推高了银行不良信贷资产,6月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395亿元,比年初增加46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6%,比年初上升0.01个百分点,风险压力在加大。尤其浙江、江苏、山东三省银行因产能过剩形成的不良贷款更多。这需要银行业敢于触及经营灵魂的勇气和魄力,拿出“长痛不如短痛”的决心,找准推行绿色信贷的突破口,对症下药,把化解产能过剩信贷工作落到实处。

从推行绿色信贷阻力看,涉及社会各层面及各方利益格局的形成,需银行具有高超的统筹协调能力,也并非轻松之事。因为绿色信贷是项社会系统工程,面临社会阻力较多:一是理顺银行自身经营定位与经营转轨关系,消除长期形成的盲目信贷扩张阻力,需要改变经营思维定势,真正转变“粗放经营”信贷方式。二是理顺银行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利益关系,消除各种行政壁垒和阻力,需从根本上扭转长期来形成的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推行绿色信贷的行政合力。三是理顺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消除双方在信贷利益博弈上的矛盾,化解来自企业的阻力,需让银企双方形成荣辱与共、互利共赢战略合作关系。四是理顺不同商业银行之间以及银行业内部上下之间、不同经济地区之间的关系,需消除来自地方本位主义阻力,形成全国“一盘棋”思想,使全国银行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由此,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企望一蹴而就,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耐心细致,确定阶段目标,稳打稳扎,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在构建和谐融洽社会环境之后,使绿色信贷出能够为全社会所认识、所接受。

从推行绿色信贷内容看,涉及金融杠杆尺度、政策把握力度、产业经济发展趋势等政策性、技术性操作能力,需银行具有驾驭全局的高超信贷技能,也绝非简单之事。一方面推行绿色信贷政策要通过实施正确金融杠杆政策,银行业本身有许多信贷工具需要创新,而且准确把握好信贷政策的时机、力度;尤其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动向,对企业产能状况信息保持灵通,判断准确,很对做到;同时,需要兼顾好企业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另一方面,造成企业产能过剩原因复杂,涉及产能过剩企业数量庞大,而且不同企业之间、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相同企业之间、不同国内相同企业之间的情况都是千差万别的,而且企业不同发展时期产能供需状况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要对产能过剩产业划定好控制标准,执行好信贷调整政策,困难较大。这决定了银行推行绿色信贷不能机械照搬照抄政策,对产能过剩产业实行“一刀切”信贷调控政策,要树立高瞻远瞩的战略,用全局的、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产能过剩问题,实行“有保有压”灵活的、差异化的信贷服务策略和信贷工具,做到既抑制了产能过剩行业,又不扼杀产业发展生机和活力,避免造成新的产能浪费和损失。

从推行绿色信贷监管机制看,涉及银行业内部考核及央行、银监当局等多种监管机制的协同跟进,需及时进行考核理念和监管机制的更与突破,绝非短期之事。首先,推行绿色信贷不仅需要观念根本转变,更需要内部考核激励机制的自我约束;这种激励约束牵涉银行业各层面经济利益的平衡,而建立新利益平衡格局需对原有既得利益调整,对系列内部经营考核指标进行以社会效益型、资源节约节、环境友好型为参照系的实质突破。其次,在推行绿色信贷政策中,央行实行贷款规模控制、绿色信贷再贴现等差异化货币信贷政策,也需建立科学考核体系。再次,银监会需发挥政策窗口指导作用外,需制定信贷产业类别、机构高管、机构准入等严格监管机制,同时需银行业理解、配合和支持,形成互动局面。这决定了银行推行绿色信贷政策内部机制必须与央行、银监当局相应监管调控机制相适应,重构利益考核机制,实现经营利益与监管效益相统一,调动银行业各方面积极性,有效化解推行绿色信贷中的矛盾,形成推动绿色信贷的金融合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