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疯狂消费折射社会困惑

奢侈品疯狂消费折射社会困惑
2017年02月02日 12:01 开伟观察

近年,一些媒体披露了几组令国人惊讶的数据:去年中国公民在海外购买奢侈品消费近3000亿元,买走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奢侈品;这些数据足以说明中国部分公民在奢侈品消费上的疯狂程度。或许,有人认为奢侈品消费属公民个人消费行为,并觉得一些高收入人群追求奢侈品消费,也在情理之中,不宜过多指责。然而,只要仔细研判,就会发现这种疯狂奢侈品消费之风折射出了令人困惑的社会问题:

首先,折射了攀比意识加重,滋长了不良习俗。当前,奢侈品消费之风盛行,除了少数确有能力而又需要的人群外,有不少人群由于存在攀比心里,好面子,处在跟风消费状态;甚至为了购买某种奢侈品节衣缩食,打肿脸充胖子。这种盲目攀比和跟风的消费心里长此以往,极易诱发社会畸形消费心里,严重影响民众科学消费理念形成。其次,折射了收入分配不公,激化了仇富心态。当前由于奢侈品消费多为少数高收入人群,一方面反映了社会财富调节机制弊端导致收入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拉大的社会趋势;同时,少数高收入人群疯狂奢侈品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不满和怨怼情绪,也会激化各种社会矛盾,引发民众仇富心态。再次,折射了关税管理困惑,加剧了资金外流。少数中国公民宁愿拿大把钞票跑到国外去购买奢侈品,除了质量原因之外,最重要的是中国市场上奢侈品价格比国外市场高得多,这说明政府在奢侈品的关税管理上存在严重缺陷:高关税阻挡了国外奢侈品涌入,却将大量有消费能力的民众推到国外市场,加剧了资金外流;低关税会导致国外奢侈品大量涌入,虽带动了国内奢侈品消费市场,但最终拉动的依然是外国奢侈品产业。最后,折射了消费引导短板,助长了不良消费行为。造成当前奢侈品疯狂消费社会态势,与政府认识上的误区存在一定关系,总认为奢侈品消费属于公民个人行为,譬如对奢侈品保持理性消费行为,根据自身能力和需求来购买,避免盲目跟风等方面宣传引导短板,以致不少国人滋生了崇尚和迷恋奢侈品的消费理念,催化了追求奢侈品行为。

可见,遏制当前奢侈品疯狂消费之风,应加大社会消费宣传引导,让民众树立正确消费理念,抑制攀比和跟风冲动,保持理性消费行为;同时,加大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缩小社会财富差距,使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此外,建立科学的关税制度,促进国际品牌合理定价,让国外奢侈品价格适合中国消费者购买能力;鼓励和扶持民族奢侈品工业发展,打造中国品牌,提高奢侈品质量,扩大奢侈品市场供应,满足民众消费需求,减少消费外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