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生产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农业生产的出路在哪里?
2017年02月05日 09:59 开伟观察

引言:客观地说,在中国农村实施了30多年的生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焕发了农村社会活力;同时,确保了我国粮食生产稳步增长,解决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吃饭问题,为中国经济迅速成长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增长体提供了坚固的支撑。可以说,没有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就不可能有中国经济崛起,更不可能有综合国力增强。但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加之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长期低下,使农业难以成为养家糊口的产业,迫使越来越多的农民“逃离”农村踊入城镇,加剧了农村社会“空心化”;并同时带来了严重的土地搁荒现象,农业生产日益萎缩的颓势不断显现,现有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及依附在农村土地之上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愈益突出,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局限性、对农村社会制约性已十分明显。这种严峻现实昭示:亟需打破和完善现有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推出新的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否则,中国农业生产会走向死胡同。

湖南省靖州县田园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田园公司”)的实践为冲破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樊篱”打开了一条通道。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注册资本308万元。管理人员11人,其中总经理1人,农场管理员4人,财务3人,办公室3人。是一家以机械化生产为手段,以服务“三农”为发展理念,专门从事农作物种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自成立来,先后流转了该县飞山乡尧管村、二凉亭示范园艺场等地563户农户的水稻田1483亩、山林1840亩。为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经营,该公司于2009年2月、2010年3月又发起成立了靖州县田园种养专业合作社及靖州田园农机专业合作社。至目前,该公司运转正常,开展了杂交水稻制种、常规水稻种植、农机有偿耕地、养殖业等四大品类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了较高的农业比较效益;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优势和潜能日益凸现,在当地农村起到了“风向标”作用,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自愿将土地流转给该农业生产公司。其社会优势和潜能展现在六方面:

第一,遏制了农村田地抛荒颓势,守住了粮食生产底线。据调查,该县23万亩耕地有20%以上抛荒,粮食产量亦减少了 万公斤;而田园公司所在两个村的耕地面积在流转前有428亩耕地处于弃耕状态,粮食生产逐年下降,从10年前的粮食总产量 万吨减少到现在的 万吨。田园公司通过土地流转,使已处搁荒状态的土地再唤耕种活力,每年增加粮食产量 万公斤,扭转了两个村粮食生产问题持续下滑态势。同时,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土地流转前每户农民(按4口人、4亩田)年收入11000元,主要由打临工收入9000元、种田收入2000元等两部分组成;土地流转后,农民每户年收入达15250元,主要由公司季节或非季节打临工收入4500元、田地租金1750元、在公司基地工作收入9000元等三部分组成。

第二,提升了农业生产规模优势,确保了农业增产增收。田园公司对流转集中的土地按灌溉、交通、区位等条件的不同,进行了生产细分,对灌溉方便、交通方便、成片连接的稻田推广了杂交水稻制种;现有制种面积 亩,年产各类种稻 公斤,均价 元/公斤,年收入 万元;其他粮田种植常规稻,年产稻谷 万公斤,实现收入 万元;对流转的林地按土质结构重新进行规划,对土地肥沃、矿物质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栽种优质杨梅、药材及其他经济作物;对土质贫瘠、交通不便的地区栽种经济林木,新增植树造林面积 亩。通过上述农业经营活动,田园公司农业生活规模优势得到了发挥,同时农业整体效益比土地流转前提高了30%以上。

第三,解除了土地对农民的掣肘,释放了农村生产力活力。田园公司土地流转两村共有 人口,其中18岁以上60岁以下村民 人,占两村总人数的 %;而进城务工人员 人,占总人口的 %。这些进城务工人员思想上存在后顾之忧:一是担心农村土地种不好或没人耕种,有 %的农民就在本县或市内其他县(市)务工,在农忙季节就回家种地,这样心挂两头,既种不好田地,也影响了安心务工。二是无论走多远,心里的土地情结难以挥去,让部分农民像候鸟一样来回迁徙,无法让农民实现真正的城镇化转移。这种现状,既制约了农民思想观念,也捆绑了农民手脚,土地成了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田园公司的出现使农民土地能顺利流转,解除了农民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也解决了部分农民缺乏种田技术的困扰,使进城务工农民安心务工,打消了心里对土地的依恋和牵挂情绪,顺利实现土地经营权与农民流动的有机统一,拓宽了农民就业选择渠道,提高了农民流动的自由度,进一步释放了农村劳动力活力。

第四,有效配置了农业生产资源,确保了农业成本大幅降低。田园公司成立了田园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了大型拖拉机3台、旋耕机2台和12台插秧机、机滚船、铧式犁等小型机械设备,在种植基地与周边村寨推行机械化生产率达到100%;在保证公司生产正常需要的条件下,农机合作社对外积极开展生产有偿服务,增加公司收入。专业农机公司的出现,不仅打破了过去农民生产设备分散、重复购置、利用效率不高、造成农业资源浪费及增加农业生产成本的不利局面,两个村农业机构设备从土地流转前的 台(个)下降到现在的 台(个),节约了农机成本 万元;同时农机公司每年对其他村农户开展生产有偿服务增加收入 万元,两者相加,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第五,培育了农村生产管理能人,推动了村级行政职能变革。田园公司成立四年后来,先后组织举办马铃薯种植、“阳光工程”、植保等培训班4次,共培训农民685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公司及周围农民种植栽培技术,现场解答了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农民种养殖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也使农业科技新知识在农村得到了广泛、有效推广。不仅如此,当地乡镇政府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大担推荐有文化和农业科技知识的农民和公司管理人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村民小组长,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田园公司董事长曾海萍先生担任土地流转两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湖南农大毕业生担任田园公司办公室主任的刘慧担任尧管村长助理,公司还有4名管理人员分别担任村民小组长。这种公司管理人员担任村支部书记、村长助理、村民小组长的创新,打破了原有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的旧模式,推动了农村行政村职能变革,也必将迎来农村新形势的到来。

第六,有效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了中国城镇化建设。田园公司共流转了田地1483亩、山林1849亩,使两个村 户农民完全实现与土地经营权的分离,安心到沿海或其他城镇打工,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也积累了经验。没有像田园公司这样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出现,就不可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真正转移,也难以加快中国城镇化步伐,中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决策也难以实现。

靖州田园公司尽管创新了农村生产经营形式,点燃了中国农村农业生产的希望之火,但目前处境仍显艰难,发展亟需突破六大瓶颈:

一、土地所有权缺位成了制约农业生产公司运作的核心瓶颈。田园公司土地流转采取的方式为土地租赁方式,与农户签订租地协议为 年,年租金稻田 元/亩,林地 元/亩,并根据物价涨幅适当调整。合同签订后,农民即将田地和山林经营管理权交给田园公司。由于农民土地和山林属于集体地,农民与公司双方不存在土地买卖关系,致使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不能同时属于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经营发展,也无法真正遏制土地抛荒现象发生:一是公司只能在租赁期内进行土地经营,无疑难有长久规划,对农业固定投入积极性不强;二是部分农民实际上已经离开了土地,在城镇买房安家生活,希望能将土地买给公司,以获得现金收入,在城镇投资创业。而土地不能买卖,使农民这种愿望难成现实,只能让土地弃耕放荒。可见,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应提上议事日程,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应在每个村建立农村土地合作社,发挥村级土地合作社对农民土地流转的中介作用:国家应对土地承包30年不变进行调整,收回部分进城农民抛荒土地归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统一对外实施土地流转,获得的收益归全体村民。同时,尽快建立省、市、县、乡镇四级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机构,加强指导和管理;搭建土地流转工作平台,完善市场和信息网络,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信息,畅通土地流转渠道;加强土地流转法律服务,制定统一的流转合同范本,免费给流转双方提供法律援助,从源头上避免流转纠纷。

二、法制滞后成了制约农业生产公司发展的重要瓶颈。当前田园公司经营中碰到的最头痛的问题---土地租赁违约问题无法解决。土地流转协议其实只是双方遵守的信用契约,如果农民中途违约收回流转土地的经营权,公司维护经营权益就成了一件难事。目前尽管有《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对土地流转作了规定,但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不利于正常流转市场形成;而且缺少操作机制和程序,缺少必要的制度来规范和推进;缺少明确的管理机制和调控平台。特别是土地流转费、租赁费等缺乏科学依据,容易形成争议焦点,在流转协议发生纠纷时往往难得到适时解决。因此,要鼓励并保护农村各类生产性经营公司土地流转利益已成当务之急。建议尽快将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纳入立法议程,各级政府应明确界定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原则、范围、用途和流转的基本形式、程序操作等内容,使土地流转有法可依,切实保障土地流转健康进行,确保农业经营公司和农户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三、人才匮乏成了制约农业生产公司发展的首要瓶颈。当前田园公司发展中遭遇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极度缺乏的影响,公司迫切需要懂知识、会技术的科技人才加入。但现实却存在三大落差:一是从当地吸收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比较困难,农业专业技术指导人员从湖南农大毕业生中引进,增加公司经营困难和管理成本。二是当地600多户农民中,稍有文化水平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打工,留在家中多为小学到初中毕业的农民,还有少量文盲。他们缺乏农业种养殖技术和技能,依靠实践经验种田,使公司在当地招募农业生产人员有一定困难。三是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而且由于公司经营利润薄,对引进的农业专业大学毕业生难以提高待遇,要留住人才有一定困难。对此,各级政府在加强农业技能型人才培育方面有所作为:设立农民职业技术院校,进行有计划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全体农民素质;鼓励高素质农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农业生产,各级政府为其优先提供农业项目和财政资金补贴,并每年提供一定农业创业经费,让农村能够留住高素质人才,让农业有可靠的技术支撑。

四、“剪刀差”成了制约农业生产公司发展的致命瓶颈。据田园公司负责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采购人员介绍,公司成立近四年,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均每年涨幅在 %以上,加上劳动力用工成本上涨较快,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而同期主要农产品稻谷涨幅在 %以内,杨梅、花生、香菇、木耳等经济作物价格涨幅在 %以内;县受市场行情影响,价格波动较大,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相差 %。可见,农业生产经营公司每年在同量土地上投入的成本在逐年上涨,而农产品价格涨幅有限,农业很难成为赚钱产业。对此,要吸引更多有资金势力企业(个人)投身农业产业,首先应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打碎长期套在农产品身上的“枷锁”,从根本上斩断侵蚀农业利益的“无形之手”;其次,建立农产品价格长效保护机制,对重要农产品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及种植亏损补贴,对重要农业产区实行国家订单收购制度,消除市场波动对农产品价格的损害,切实保护农业、农民和农业经营公司的利益,最终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现状。

五、惠农政策不完善成了制约农业生产公司发展的外部瓶颈。据田园公司总经理曾海萍说,现在财政惠农补贴政策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种田粮补成了慈善事业中的“救济款”,农民按田亩人人有分,没有真正发挥助农作用,因为许多田地抛荒的农民每年同样在领种粮补贴。二是种粮补贴是国家财政按田亩面积直接折算发放的,但种粮补贴受领主体不明确,土地流转后农民仍不肯放弃种粮补贴,实质上增加了农业经营公司的生产成本。三是一些农业项目补贴比如农机购置补贴,由于相应监管缺位,实际操作中弄虚作假、套取惠农补贴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且许多补贴权利掌握在农业主管部门手中,农业经营公司或农民敢怒不敢言。这样,造成了大量惠农资金跑冒滴漏,使国家惠农政策难以真正发挥扶农、强农作用。对此,首先进一步完善各项支农惠农补贴配套政策,改变过去单纯按田亩将种粮补贴直接发放到农户个人头上的作法,实行按年据实考核和粮补跟田走办法,凡田地抛荒即取消种粮补贴,凡土地流转给公司粮补归公司领取。其次,加大惠农政策和惠农资金执法监督力度,提高各类惠农资金的透明度和阳光操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防止各类侵吞农业经营公司和农民利益的事情发生,确保支农政策到位、支农资金用在刀刃上。

六、金融滞后成了制约农业生产公司发展的信贷瓶颈。田园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遇到资金短缺的制约,要维持简单再生产尚能应付,而如果扩大土流转规模、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就捉襟见肘、缺口较大。该公司为保证农业生产增收,几年来修筑机耕道、建灌溉水渠、购置大型农机具投入了 万元,这些资金主要靠公司股东投入,还有小部分靠向当地土地流转农户借款解决;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难,因为公司流转的土地、修建的房屋缺乏产权,不符合商业银行抵押贷款条件。为解决公司和当地农户资金短缺矛盾,公司决定在该县飞山乡成立农村资金互助社,现正在申报中。其管理模式为:借款由借款所在村组进行分片审批;借款人借款总额不得超过本人入股资金的三倍,超过的实行成员联保,但联保总额不得超过联保成员股金的二倍;可用农田、山林经营权抵押借款,若无还款能力,其农田、山林由农业公司代为经营。对此,推进土地流转正常化、制度化,确保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公司的发展,应尽快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适合农业生产公司经营特点和资产现状的支农信贷产品,为农村生产变革提高全方位、高效能的信贷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贷款难的矛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