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必须杜绝利益的污染

媒体必须杜绝利益的污染
2017年02月15日 09:51 开伟观察

前年,根据一些企业和个人举报,上海市公安局于日前侦破一起以舆论监督为幌子、通过有偿新闻非法获取巨额利益的特大新闻敲诈案件,涉案的21世纪网主编和相关管理、采编、经营人员及两家公关公司负责人等8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9月4日《新华网》)。

媒体及其编辑记者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向企业或个人进行有偿新闻宣传及以敲诈等非法手段为目的的谋利行为,近年屡屡发生。2013年10月广东《新快报》记者因编造诽谤企业虚假新闻被湖南省警方跨省追捕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当时不少舆论媒体持同情态度为当事记者鸣不平。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时公然指责司法部门执法错位的《21世纪网》主编们,这次也赫然在被刑拘名单中,且也遭遇了与《新快报》记者相同境遇的跨省追捕,这不能不令人心痛,更不能不让人深思。

无论打开哪家网站,21世纪网因涉嫌新闻敲诈被公安部门刑拘事件,被各媒体网站铺天盖地地转载,成了9月4日的特大新闻。媒体编辑记者被公安部门批捕,我们在惋惜之余,更应理解并支持公安部门的做法。当然,媒体近年来确实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充分发挥了社会监督力量,曝光了三聚氰胺、染色馒头、苏丹红等系列重大食品药品毒民事件,为社会公平正义,为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生命安全构筑了一道道坚固防线,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功不可没。然而,今天我们不少媒体却沾染了“铜嗅味”,在“铜嗅味”熏染下,视觉发生变异,正义的眼光被私利蒙蔽,说话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甚至在金钱驱使下,鬼迷心窍,为虎作伥,逐渐丧失舆论媒体应有的社会监督力。如果我们的媒体一旦与利益紧紧“交媾”,则必然堕落成为自身谋利的工具,那不啻是一种社会倒退,更是对民众生命财产的侵害和戕杀。因为企业经营有问题被媒体篡改为绿色认证,企业不守信被吹捧为重质量守信誉,食品药品假冒伪劣被胡诌成货真价实,坑蒙拐骗被说成诚实守信,打砸抢被美化为真善美,在这样的一种媒体舆论情境下,人民生活状况会是一种什么样子?社会发展将处于一种什么状态?社会还有没有公平正义可言?为此,笔者相信绝大多数有良知的公众,会为公安部门批捕涉嫌新闻敲诈的编辑记者们的行动叫好,并强烈呼吁公安部门对这种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绝不心慈手软。唯有痛下决心打掉媒体“害群之马”,方能净化媒体生存环境,彰显媒体应有的社会监督功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在痛骂《21世纪网》编辑记者们这种不光彩的、违法的新闻敲诈行为,是“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粥”的同时,更应对造成媒体编辑记者们违法犯罪的根源进行剖析。当前,少数纸媒纷纷创办网络媒体,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把关不严,造成进入的员工良莠不齐;同时大都实行企业管理,以绩效定岗定酬,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网媒盲目逐利行为;且主管部门相应监督跟不上以及在某些经营监管上睁只眼闭只眼,助长了网媒不正之风和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出了这类问题,媒体管理部门和审批部门也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痛定思痛,各类媒体应以此次事件为教训,首先抓紧对各自创办的网媒进行清理整顿,对不合格和存在问题的进行限期整改;完善相应监管机制,规范经营行为。同时,审批部门也应严把审批关,对创办网媒的资质、人员、从业规定等方面从严要求,定期考核查检,对达不到经营要求或存在问题的坚决予以清退和吊销资格,以彻底刹住少数媒体披着“合法外衣”进行新闻违法犯罪勾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