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降息难破涉农贷款困局

定向降息难破涉农贷款困局
2017年02月25日 21:03 开伟观察

前几年,央行为降低涉农贷款成本、让涉农贷款者收益,对涉农金融机构进行多次定向降息,,可以说央行在缓解涉农贷款难问题上用心良苦,使尽了浑身解数,双管齐下,调控工具从定向降准量化手段转向了定向降息价格手段。但笔者认为央行意图通过降低货币价格手段来破解涉农贷款难困局,又会步定向降准后尘,难以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激励功能。

现实已反复表明,“三农”贷款难主要还在于涉农产业抗风险能力弱、收益低、风险大,银行机构大都不愿轻易涉足农业产业领域,这是长期来难以解决的老问题。尤其这次规定的定向降息主要是面向广大贫困地区的涉农贷款,可想而知,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更弱,涉农贷款风险更大、收益更低,银行机构就更加不愿将信贷资金投向这些地区的涉农产业上。可以说,央行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从表面上看起来很美,似乎能让贫困落后地区“三农”贷款获得更多优惠,会更加刺激贫困地区“三农”信贷需要,从而发展好农业产业,加速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最终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但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货币信贷政策行为,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理清贫因地区涉农贷款难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没有搞清楚银行为何不愿发放涉农贷款内在原因?而只是一厢情愿地想让贷款户获得利率优惠,用解决贷款需求入手来拉动贫困地区涉农贷款的增长。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信贷规律,而且也没有充分尊重银行机构的信贷意愿,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增加涉农贷款投放总量,其结果还反而会加大信贷供给方与贷款需求方矛盾,使定向降息政策渠道受阻,最终不可能发挥定向降息推动涉农信贷增长之目的,定向降息也难摆脱落空的危险。

因为,当前解决“三农”贷款难的问题还得从引导涉农银行信贷投入积极性入手,涉农银行缺乏支农动力,他们发放“三农”贷款的后顾之忧如果没有最终消除的话,对涉农贷款只会永远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方式,或阳奉阴违,向政府和社会当面承诺的是一套,背后做的又是另外一套,涉农贷款问题只会久拖不决,涉农贷款难问题永远无法解决。而要提高涉农银行支农积极性和消除后顾之忧的关键还在于通过政府引领,在各行政层面上建立完善贷款政策性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使银行发放涉农贷款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和优化,那么必然会树立起银行支农信心,极大地提高银行支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涉农贷款难问题才会从根本上破解。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央行定向降息说得一无是处,全盘否定它的作用;只要各种政策担保体系和补偿机制建立完善之后,央行再在贷款规模管控上采取配套鼓励措施,即按增加贫困地区涉农贷款的一定比例奖励相应贷款额度,银行监管部门在不良贷款考核容忍度上按投放贫困地区涉农贷款一定比例提高;同时,各级政府在贫困地区银行支农信贷上实施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涉农银行对贫困地区发放支农贷款的兴趣

就被激发出来。由此,央行如果过多过频地实施货币调控手段并倚重单一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而又没有相应机制性配套措施和行政性手段跟进,是很难真正达到预定目标的。央行与其把更多精力用在出台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刺激涉农贷款增长,还不如多花精力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沟通,围绕货币政策工具推出“一揽子”配套政策,推出政策“组合拳”,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贫困地区涉农信贷难问题才能最终破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