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房地产业的钱都是银行借的”?

如何看待“房地产业的钱都是银行借的”?
2017年03月11日 10:52 开伟观察

3月7日上午,房价话题成了经济界政协委员讨论的热点,当有个别委员谈到“学区房每平方米14万元是超乎想象的”时候,来自银行业的一位委员则接过话题指出“每平方米14万元并不算是最高的,北京市金融街的房价已经每平方米20万元。”当场有学者型委员立刻指出,“房地产业的钱都是你们银行借出去的!”(3月7日腾讯财经)。

这句话虽为政协委员们的一种调侃,但却可品味出不乏对银行信贷工作没有把好关的埋怨或指责,实际上也等同于一种“现场追责”,有点“火药味”;毕竟北京这么高的房价,让任何人都有点受不了,起码在情感上是难以接受的。

而且,委员们对银行的指责不是无端的,而是有事实根据的。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到目前这种现状,除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改善快、房屋建筑水平国际化及政府当初的发展指导思想存在一定偏差之外,将房地产业泡沫吹大的直接功臣还是银行;如果没有银行信贷资金的孵化和催生,就不可能产生那么多“地王”,房地产公司也不会底气十足地到处圏地、到外大规模兴建商品房,也就不可能有截止2016年底全国商品房高达近7亿平米的库存。更为令人震惊的是,如果没有银行通过各种明的或暗的渠道大规模向房地产开发商注入资金,也不会有楼市的投资投机炒作活动盛行,更不可能推高一、二线热点城市的楼市价格泡沫或非理性上涨,不可能有城市房价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暴涨,更不可能存在北京学区房及区位优势好的商品房动辄高达每平米14万元直到每平米20万元的天价;当然,也就不会把若干城市中低收入阶层推向房奴的尴尬窘境。显然,银行没能有效调控好房地产信贷,为房地产业非正常扩张及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飞涨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不是中央政府不要求银行充分发挥好信贷调控房地产作用,也不是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投放行为缺乏监管或监管失控;而事实是,中央政府要求银行部门配合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不少,监管当局也下发了许多控制银行信贷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领域的禁令,但就是没有捆绑住银行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的“手脚”。一个显而易见的事例,据央行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7月银行房地产信贷增长幅度占整个银行信贷增幅的70%以上,至2016年底银行房地产信贷增长比例虽经银行部门压缩有所下降,但仍占当年信贷投放总规模的四成以上。这足以说明,银行依然将中央政府及监管当局调控房地产信贷增长规模的政策要求当成了“耳边风”,依然不改对房地产信贷的痴迷状态,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长此以往,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将会进入新一轮失控状态,房价更会暴涨,社会各界、民众的对银行责怨声会再起,对银行的评价恐会更差。

因而,作为银行部门应正确看待政协委员们的“指责”或“埋怨”,认真反思近年房地产信贷上的不当行为,诚肯接受社会各界的批评与监督;更为重要的是“痛改前非”,把“房地产业的钱都是银行借的”当作调控房地产信贷的一口“警钟”,不时敲敲,在经营思维中多些大局观念、多些社会责任意识,少些本位主义,少些唯利是图行为,时刻与中央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要求、与银行监管当局监管要求步调一致,主动调控好房地产信贷,既当好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坚强后盾,又不成为房地产业盲目发展和楼市价格疯狂上涨的幕后推手,更不当社会各界“千夫所指”,为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当好“守护神”,充分履行好应有的社会职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笔者有理由相信,到明年的两会,不仅委员们的指责之声会消弭,且更会赢得广泛的赞誉之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