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钢铁去产能怪圈刻不容缓

破除钢铁去产能怪圈刻不容缓
2017年04月08日 10:02 开伟观察

近日,据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办公室透露,占据全国钢铁产量超过10%的唐山市钢铁企业正陷入“限产而不减产、限产却不减排、去产能却增产量”三大怪圈之中,折射出整个行业的去产能怪相。对此,河北省已派出调查组进驻唐山市(3月29日《上海证券报》。

唐山市陷入钢铁去产能怪圈有数据为凭,尽管在中央及各级政府严厉限产的大环境下,唐山市钢铁企业仍取得惊人的“业绩”。据披露,去年唐山市粗钢产量达8831万吨,同比增长6.8%,分别远远超过全国和河北省粗钢产量1.2%和2.51%的增幅。

然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是,截至2016年10月底,唐山市政府却又宣布提前完成化解炼钢产能829万吨,化解总数占到全国去产能6500万吨总量的12%之多。这似乎有点不符合常理,出现数据打架的自相矛盾局面:一边是当地政府宣布钢铁压减产能提前完成任务,给社会亮出了令人满意的去产能答卷;一边却又是钢铁产量的大幅上升,产量远超全国和全省。

即便按常规思维来看待唐山市钢铁企业去产能现象有点想不通,但事实却胜于雄辩,留给人们的只有一种无奈感。那么形成这种怪相的原因到底在哪?

从客观看上,可能钢铁价格回升成了诱发当地钢铁企业暗地扩大生产的重要推力之一。据资料,2016年4月和11月,钢价两次创历史性涨幅,并奠定了黑色系2016年牛市基础,2016年全年螺纹和热卷期货主连合约累计涨幅分别达60%和70%。这种影响还延续到今年。钢价上涨的“甜头”诱惑钢厂步步增产。另据国家统计局3月27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至2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1.1倍。与此同时,粗钢产量也开始回升。1月至2月,全国粗钢累计产量12876.7万吨,同比增长5.82%。

从主观上看,当地政府在钢铁去产能上政策执行力度不到位,存在打马虎眼倾向;尤其当钢铁价格有所反弹回升的时候,对钢铁企业钢铁生产“明减暗增”的现象睁只眼闭只眼,致使去产能政策效能被大打折扣。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既然提前宣布去产能完成了任务,而后却又曝出了钢铁产能大幅增长的数据,这说明当地政府在去产能数据上存在瞒报、虚报行为,或至少对去产能数据存在核查不真实、统计不严谨等问题,以至闹出了去产能数据与增产能数据自相矛盾的笑话。其二,对钢铁企业去产能缺乏严密的监督与追踪措施,使钢铁企业生产实质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状态。据环保部1月通报显示,唐山市个别企业未严格落实减排措施。如唐山市鑫达钢铁有限公司、燕山钢铁有限公司没有严格按照预案实施设备停产,实际减排量达不到要求。津西钢铁集团正达有限公司未按唐山市预案要求实施停产,按企业自身需要调节停产时间。作为当地政府显然存在对企业去产能督查不力、任务落实不到位等方面问题,才使得钢铁企业一边向上虚报去产能数据,一边在拼命开动“锅炉”加足马力扩大生产。其三,对钢铁企业私自扩大生产的行为缺乏过硬的制约手段或措施,致使中央政府钢铁去产能政策被肢解或被各种无形的阻力所阻挡。如对少数钢铁企业没有严格按照预案实施设备停产、实际减排量达不到要求及未按预案要求实施停产、自行调节停产时间的行为没有及时予以制止或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手段,致使钢铁企业暗自扩大钢铁生产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去产能任务也就成了被当地钢铁企业任意揉捏的“橡皮泥”。

若任由钢铁企业制造钢铁去产能怪圈,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一方面,会更加剧钢铁产能的过剩,不利于推进整个钢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利于优化钢铁企业生态,钢铁企业最终都将陷入“死胡同”。另一方面,当前国内钢市所面临的基本面利空密集发酵,包括新一轮楼市密集调控和钢厂复产增多、社会库存降幅连续趋缓等,往后相当长时间看不到价格继续回暖的有利因素,钢铁价格有持续回落的可能,到时会更加剧钢铁价格的恶性竞争,钢铁“白菜价”有可能重现,到时会浪费更多的社会资源,进而导致与钢铁企业生产有关的上下游产业的停滞不前。

为此,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钢铁企业,都应树立大局意识和长远观念,消除局部利益和本位主义倾向,认真落实中央政府去产能政策:一是当地政府要加强对钢铁企业去产能的监督管理,坚定去产能信心,将任务落到实处,将相应奖惩措施落到实位,为打破去产能怪圈创造有利条件。二是企业要自觉配合政府去产能要求,按时保量完成去产能任务;消除价格回暖动摇去产能任务的信心,防止因“一己私利”而将去产能政策置于脑后的错误行为,为打破去产能怪圈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三是中央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去产能配套政策如财政奖励补贴资金、员工安置及养老医疗保险等落实到位,消除当地政府及钢铁企业去产能的后顾之忧,为打破去产能怪圈提供充足的“弹药”和准确的“指南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