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CPI上升折射出了什么?

2月CPI上升折射出了什么?
2017年04月08日 10:12 开伟观察

3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显示,CPI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2.3%,结束了CPI5个月处于“1”的历史。

当然,春节之后CPI回升与以往年分一样,有价格回升固然性。据国家统计局分析,此次推升CPI原因有4个:一是寒潮天气推高鲜菜价格,致使鲜菜价格环比上涨29.9%,创2008年3月以来月度最高涨幅,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84个百分点,超过CPI环比总涨幅一半。二是春节期间鲜活食品需求增加,价格上涨明显。鲜果、猪肉和水产品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40个百分点。三是春运期间交通和旅游价格上涨较多,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06个百分点。四是春节期间外来务工人员返乡,部分服务行业用工紧缺,价格水涨船高。从推动2月CPI回升表面原因看,似乎没有问题,但若认真分析CPI上升深层原因,不难发现,1-2月货币信贷投放大幅增加也是重要原因,如银行1-2月新增一般性贷款2.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高出5000亿,加上年底企事业单位发放奖金及农民工工资发放,都对推升2月CPI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引发CPI上升具体农产品或商品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5.8%,影响CPI上涨约1.74个百分点。而食品中影响最大的为鲜菜、畜肉两类产品,如鲜菜价格上涨幅度达30.6%,影响CPI上涨约0.86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15.1%,影响CPI上涨约0.65个百分点,尤其猪肉价格上涨25.4%,影响CPI上涨约0.59个百分点。其它农产品如水产品、粮食上涨幅度小,鲜果、蛋等农产品价格略有下降;服务业如医疗保健、衣着、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等七大类价格同比虽为6涨1降,但幅度很小,对CPI贡献不大。这种商品价格上升现象显示出,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比工业品和服务业价格上涨幅度要大得多,农产品价格上涨仍然是推升CPI回升主要因素;工业品价格涨幅缓慢,主要得益于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9%。

显然,目前CPI上涨因素及其态势,提示我们仍要对CPI上涨密切关注,并保持一定警惕,因为距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CPI涨幅调控目标为3%左右已相当接近,若不采取有效调控和稳定物价措施,就有可能突破调控目标,影响“略显宽松”货币政策及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由此,目前须做好三项工作:

首先,各级政府对农副产品生产仍须加大支持力度,防止生产下滑;做好生猪养殖户引导工作,鼓励养殖专业户继续巩固养殖规模,政府给予养殖专业户各项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到位;政府加强市场信息反馈,为种养殖专业户提供准确市场预测,避免种养殖户盲目扩大或缩水种养殖规模现象发生,确保市场生猪供应和猪肉销售价格稳定,消除“猪周期现象”发生,防止出现猪肉价格大幅反弹再闹出CPI都是猪惹的祸的笑话,也要避免“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现象发生;而且根据农产品价格上涨情况,帮助农民合理调整种养殖业生产结构,适当扩大新鲜蔬菜及生猪养殖规模,以防止市场供应短缺和价格大幅反弹局面出现。

其次,完善消费品市场监督,加大对各类消费品价格监管力度。主要是价格监管部门继续发挥职能作用,建立主管部门主导、社会各界参与、行业价格自律的价格监督体系,设立举报电话,完善投诉网络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使工业消费品价格始终在全社会有效监督之下,防止人为大幅反弹,为扩大内需刺激工业生产营造宽松环境。

再次,继续加大对“三农”及制造企业货币信贷与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中央政府鼓励银行金融机构继续完善各项涉农贷款及实体经济发展有关金融优惠政策,推出新的涉农或涉工金融服务产品,确保种养殖业生产稳定发展;同时,财政部门将各项涉农、涉工优惠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发挥各类财政基金对生产引导作用,使基本经济面持续稳定,为稳物价、调结构、保增长奠定坚实经济基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