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银行信贷额度收紧诱发不良后果

防范银行信贷额度收紧诱发不良后果
2017年07月13日 09:55 开伟观察

据披露,今年银行广义信贷增长除了受MPA约束以外,资产扩张同时受到监管控制,今年各家银行的月均新增贷款额度较为紧张,不少银行半年表内贷款额度用了大约75%,下半年放贷将更加紧张(7月9日《华夏时报》)。

银行上半年信贷经营规模耗用过多、下半年信贷经营规模紧张实属银行历年固有的信贷经营表现,这种现象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一方面,各家银行立足“早放贷早收益”的信贷经营思想,迫使贷款在上半年往往投放较多;尤其一些企业比如涉农企业贷款大都在上半年集中投放,下半年信贷需求下降,这使得银行上半年信贷投放一般占到全年信贷规模的60%以上;另一方面,各家银行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在信贷投放上也有一种竞争性倾向存在,受到地方经济发展不同需求现状的影响,也存在上半年贷款需求力度较大的现象。

因而,出现上半年贷款投放额度大、下半年投放额度小的信贷经营局面,似乎成了银行信贷经营约定俗成的运行态势。另外,造成今年上半年信贷贷款额度耗用高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受去杠杆和严监管政策影响,债市收益率大幅提高,企业信用债大批量停发,企业融资渠道也由债券转向了贷款,使得近几个月人民币贷款规模普遍超出往年同期。

当然,这种信贷投放额度上半年多、下半年少的现象只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就不会影响银行信贷经营安全,也不会导致工商企业信贷资金需求过度饥渴;可如果超过了一个合理的度,使下半年信贷额度过分减少,但会带来不少信贷负面经营影响,甚至还会诱发银行不良经营行为。据披露,去年全国新增贷款12.65万亿元,其中,上半年新增贷款7.53万亿元,占到全年的60%。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规模则达到了近8万亿元,占到全年额度约75%,耗用额度比去年同期高。

从这些数据可看出,上半年银行信贷投放额度确实占用过多,不少银行下半年可能没有贷款可放;在这种信贷经营情势下,有可能诱发多种社会问题:首先,使一些本可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企业在下半年将陷入资金更加紧张局面,对企业全年生产经营任务完成将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也会因信贷资金紧张使银行信贷话语权更强,在对企业的信贷中提出一些附加的苛刻条件,比如上浮贷款利率、各种变相搭车收费乱象死灰复燃等等,从而加大企业信贷经营成本,导致企业利润减少,使实体经济经营更加困难。

其次,会使银行在住房按揭贷款上全面上浮贷款利率,加大首套刚需购房者的经营成本和生活压力;同时对楼市调控去库存也将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从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包括房贷利率的上调,首套房从半年前的8.5折,到现在的基准利率,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上浮10%。同时,据来自融360的数据显示,6月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4.89%,为基准利率的9.97折,环比上升了3.38%;

其中,超八成的银行无利率优惠,有32家银行执行基准利率上浮,为基准利率的1.05-1.2倍不等。二套房方面,上浮10%利率的银行占比为87.24%;上浮10%以上的银行占比为8.06%;其中3家银行二套房贷利率执行基准上浮30%。而下半年随着信贷额度收紧,银行信贷话语权增强,房贷利率上浮的程度会呈进一步加深之势,这将更令首套购房者深感纠结。再次,信贷额度紧张会促使各银行机构千方百计组织存款资源来源,以争取更大信贷规模增长空间,这又有可能会加剧资金组织领域的混乱无序竞争行为。

这种担忧并非庸人自扰,因为今年上半年以来,各银行在存款领域的争夺战一直没有停止过,比如各行在理财产品上先后展开激烈竞争态势,推动了理财产品利率的全面上升;而下半年如果信贷资金紧张,更不排除各行在理财产品上继续展开凌厉攻势的可能,存款竞争更将硝烟弥漫。最后,银行信贷投放减少,等于为民间借贷让开了一条通道,各种民间高利借贷活动有可能进一步归于活跃甚至是猖獗,有不少企业(借款人)会陷入高利贷泥潭,丧失经营生机活力,还有可能因高利贷引发大量暴力催债等社会刑事案件,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对于银行机构信贷投放,监管部门应加强正确窗口引导,促使商业银行根据经济金融运行实际情况。合理、统筹安排好全年信贷规模,把握好信贷节奏,确保信贷规模不脱离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使信贷规模始终运行在合理适度、规范有序的轨道上,最终抑制由此诱发的各种影响经济金融健康发展的不良社会后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