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骗取银行贷款是一种很危险的后果

企业骗取银行贷款是一种很危险的后果
2017年07月28日 16:35 开伟观察

(原文刊发于2017年7月26日《中国商报》“时评”专栏)

近日,据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连续第十年发布《2017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仍有“双升”压力,不良贷款见顶时间预计在2019年或以后。主要原因是官方公布的不良贷款数据有被低估的可能。而在分析本轮银行不良贷款迅速增长的原因时,超六成的受访者认为是企业骗贷行为造成的,这与原来认为经济结构调整是造成不良贷款规模快速增加截然相反。

看到造成银行不良贷款原因被超6成参与调查问卷者回答为企业骗贷行为的信息,让人心里十分难受。说实话,即便这样的回答可能基于参与问卷调查者个人主观好恶程度和问卷数量样本的限制,不具有普遍性,但无论如何它都反映出一个现实是,目前中国企业诚信状况不佳已是不争事实,企业诚信现状确实令人堪忧。

当此经济环境下,企业骗贷带来的社会后果或危险会更严重:

一则,目前实体企业本身经济状况并不理想,不少企业因为陷入融资贵、融资难困局,经营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这无疑更需实体企业守住诚信底线,用诚信“兜底”却博取银行的理解、同情和支持,才有可能消除银行对实体企业的恐贷、惧贷和畏贷情绪,实体企业资金需求之渴才有可能获得银行倾力“浇灌”。

二则,在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出台各种政策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之下,银企关系好不容易由前几年的“对立”矛盾状态转变到现在相对“融洽”的合作局面,来之不易,不仅需要银行持续维持,更需要实体企业用心修复;而如果实体企业不珍惜这种难得的银企关系,则不仅有可能将银企关系推向倒退之路,也更会将实体企业自身推向“死亡”之路,对整个中国经济复苏都将是一场灾难。

三则,前几年,银行有大量信贷资金通过各种投资理财等各种中间业务暗道流向了房地产、股市等资产泡沫领域,信贷资金脱实向虚严重,在经过监管部门严厉整治,尤其是银监会新主席上台后在不到一个月内连烧“七把大火”掀起了监管风暴,使各银行机构信贷行为有所收敛,各种监管套利和资金空转现象有所遏制;而如果实体企业不讲诚信逃避银行债务,使银行贷款到期不能按期收回本息或被打了“水漂”,则必然迫使银行机构更加担忧信贷支持实体企业的行为,更加不安心支持实体企业,会更加防范实体企业信贷动机,其后果则会将银行大量信贷资金重新逼向资产泡沫领域或资金空转,实体企业将陷入更加孤立无援的境地。

显然,今天的实体经济喊融资困难、融资贵,其原因不能仅仅归咎于银行,社会各界不能一听企业融资难就将矛头对准银行,看了今天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报告,大家就明白了,企业自身其实有很大原因。

当然,企业骗贷的原因也比较复杂,但不外乎三种基本现象:

一种是生产经营失败,资金断链无偿偿还银行贷款,干脆采用不辞而别的方式逃避银行债务,总认为银行奈何不了他;

一种是企业本身经营业绩和效益都不错,由于社会信用惩罚体系不健全,使企业心里滋生出根本不想归还银行贷款的赖债心里,故意拖欠银行贷款;

一种是企业有能力归还银行贷款,但怕贷款偿还之后从银行再申请贷款太难,时间长、成本大影响企业融资,只想继续使用原来的贷款,不想还了之后再去跟银行讲好话贷款。

因而,改善我国实体企业融资环境,不仅需要银行用心努力,树立经济发展大局意识,且更需要实体企业树立高尚的诚信经营理念,信守承诺,珍视经营信誉,把诚信当着实体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这也正好应验了那话“解铃还须系铃人”的古话,破除实体企业融资困局,为实体企业争取到宽松的银行信贷环境,最关键还是要靠实体企业自身信守诚信诺言,除此没有任何更有效的办法了。

从当前看,实体企业须从两方面打破银企关系僵局:

一是即便经营亏了,贷款到期确实存在偿还困难,也无须与银行捉迷藏,而是积极向银行回报,争取银行同情和支持,与银行一起研究重振企业经营和脱困的有效药方,以便推动企业恢复经营活力,为化解银行不良贷款创造条件。

二是经营业绩不错的企业,贷款到期之后,首先应毫无条件地将银行贷款偿还,千万别赖帐不还;即便贷款到期偿还之后亟需资金,可向银行当面解释清楚,争取利用监管当局续贷优惠政策,将贷款按要求续期,省去还贷再申请贷款的繁琐程序和时间等待之苦。

最后,为督促实业企业全面履行诚信之职,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还须动杀手,构建好严格的社会失信惩罚体系,对实体企业故意骗取银行贷款或贷款到期不想偿还的企业,对其实施“黑名单”向社会公开进行联合制裁;并对其高管实施限制乘着飞机、高铁、入住高档酒店等消费惩罚性措施,形成对实体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高压社会打击态势。(作者系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作者莫开伟已入驻    

今日头条 | 天天快报 

搜狐 | UC头条 | 新浪微博 | 百家号 | 一点资讯 

新浪财经 |慧眼财经 | 新浪博客 | 凯迪社区 

商务合作,24小时内回复

合作邮箱:mokaiwei9@sina.com

作者微信号:M19630205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